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校德育 > 教育札记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而立杯”优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冯倩云老师参赛感悟

作者:冯倩云 发布时间:2022-04-21 10:38:03 浏览次数:
   我校一直非常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搭建青年教师互相学习的工作平台,从“新秀杯”到“而立杯”,每个青年教师都在参与的过程中受益匪浅。
  课堂是老师的主阵地,一节好课离不开精心的准备。备学生、备教学环节、精确把握重难点、自然过渡、精心设计提问、设计例题、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提高既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又要有强大的学科知识素养,站在学科的高度去解析理解每一节课知识,从而更好地去设计自己的教学环节。
  而每节课上完都会发现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都要进行及时的反思。备课是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过程,虽然过程艰辛,但收获良多。
 
 

 
 
  此次我参加“而立杯”优课比赛体会如下:
 
  一、文本处理。
 
  首先认真研读文本,确定好以英语学科素养为基础的教学目标。本次课题是一节以音乐为主题的阅读课,文本内容分别是《梁祝》的小提琴协奏曲和美国乡村音乐。学生应该非常感兴趣,在备课过程中搜集大量的音乐素材包括音频,视频图片,期待能够让学生在理解文本基础上能够欣赏甚至表演。文本难度适中,设计问题难易要有梯度,包括简单信息查找、填写表格、信息匹配、思维导图式的归纳概括、问题深入讨论、句子仿写等。
 
  二、课前导入。
 
  一节课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入是否精彩,是否能够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导入环节想了很久。开始想了三个方案,再一一对比筛选最后确定用guessing game形式,截取不同的音乐类型片段播放,然后再让学生猜属于什么类型(pop  rap  folk  classical  country等)。让学生享受不同的音乐也能激发小组竞争意识,活跃课堂氛围。最后一个音频为《梁祝》小提琴片段,学生也非常熟悉,然后顺其自然导入《梁祝》。
 
  三、活动的设计。
 
  基于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的基本素养,让学生合上课本听音频,提取关键信息。文本简单处理后,启发式提问让同桌互相讨论并积极主动发言分享自己观点。拟人化修辞也是本文的一大亮点,更是读后续写当中的加分项,我准备的是让学生先品读原文再进行仿写。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确实超出我的想象,在下面巡视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非常优美的拟人修辞句子。本节课的小组活动为每组选择一种音乐类型制作海报,并且尽可能唱出来。在此非常感谢高一I部(10)班同学们在紧张的准备期中考试前还能够制作出如此惊艳的海报,三位同学还分别演唱了对应的歌曲,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班级掌声不断。最后主题升华:Life is a song. It can be long or short, passionate or not. Though its length and success one can never guarantee, one can always try to sing  a song that shall no regrets.
  公开课对于年轻⽼师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次备课中,我虽然花了很多精力,但收获却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达的。教师的成长很不容易,也很漫长。教师不仅是职业,更是事业。不管是什么原因成为了教师,我们都要主动地去努力。多做题、多反思、多请教、多学习、多读书、多写文章。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要学习的还很多。教育之路,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希望未来能和大家共同成长,一起进步,让学生因我而更加优秀。
 
  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和调动我们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上课例题丰富,不厌其烦,细心讲解,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批改作业认真及时并注意讲解学生易犯错误,经常找我们面批、谈心。除此之外还通过刮奖奖励,播放英文电影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冯老师既是良师也是益友,给我们的高中学习生活留下了许多温馨回忆。
  高三II部13班 许诺
 
  对于冯老师,我是始于其颜值,“陷”于其温柔,忠于其教学。无论是课堂上细致生动的知识讲解,还是课后认真耐心地批改作业,她向学生展现的不仅仅是硬核的英语素养,还有其为人师表的责任心和以德育人的初心。犹记冯老师在我一统失利时跟我说“要坚持下去,相信自己”的温柔模样。今再忆起,仍是感动涌上心头,真是幸得一良师。2022的高考在即,我相信在冯老师的陪伴下,我们13班一定会实现目标,一起向未来。
  高三II部13班 张欣然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冯老师对待每一位学生都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耐心指导,悉心呵护他们的成长。课堂上,她是兢兢业业的老师,带领我们漫步在知识的花园。生活上,她是善解人意的大姐姐,照亮我高三的生活。她将自己最美的年华奉献给了这个伟大的职业,用自己的青春绽开了无数花朵。感谢有您,伴我高三的成长。
  高三II部4班  陶宣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