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校德育 > 教育札记

让群文阅读走向深入

作者:朱平 许芳红 发布时间:2021-04-22 12:13:50 浏览次数:
        近年来,随着群文阅读研究的深入,语文教师亟需从课堂实践层面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让群文阅读落地生根。
  笔者以王开岭《古典之殇》(第二辑)的群文为例,设计群文阅读课的学习任务:一是整体概览,聚焦核心;二是整合阅读,合作探究;三是拓展提升,思辨阅读;四是积累素材,写作运用。我们认为课堂教学要妥善处理“课前”与“课堂”、“个文”与“群文”、“群读”与“深读”、“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让群文阅读不断走向深入。
 
 
  朱平与王开岭先生在淮中校园合影
  
 
  关系一:“课前”与“课堂”两者互补,倡导自主
  群文阅读教学不同于常态的阅读教学,篇目较多,需要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来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尊重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理解。
  1.课前自主阅读,课堂合作探究
  作为一种特殊的阅读形态,群文阅读强调由课内走向课外,进行发散性、多文本、系列化阅读。群文阅读要培养学生思维由单一走向多元,拓展阅读视野,要处理好课前阅读和课堂阅读的关系。
  “课前”自主阅读是“课堂”合作、探究的基础。课前阅读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完成基础性阅读。课堂教学要突出课前阅读成果展示,可在阅读任务布设、阅读活动组织、阅读形式选择、阅读效果评价等方面有更多创新实践。
  2.设计思维导图,带动群文阅读
  思维导图具有形象性、直观性、整合性等特点。设计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建立“群文”整体意识,将“单篇”文章快速串联整合。
  在《古典之殇》(第二辑)群文教学中,课前教者尝试让学生画思维导图,对本专题下的群文分类梳理。通过形象直观、图文并茂的展示,学生对群文阐述话题、写作思路、思想主旨等归纳梳理,从精读“单篇”到泛读“群文”。学生设计的思维导体现了鲜明的个性色彩,既有以人物、自然、事物为类别对群文的分类梳理;也有以书籍、花瓶、绿叶装饰背景,通过原配自然、消逝事物、生活哲理、精神世界等主题的归纳;还有以蓝色、黑色为色彩基调,用环环相扣的铁链揭示群文主旨的个性化设计。
  关系二:“单篇”与“群文”彼此互渗,和谐统一
  教材中的单篇文本通常是文质兼美的范文,具有典范性、时代性等特点。群文视角独特、思维跳跃、写法不拘一格,与教材中经典文本有很大区别。因此,群文阅读要协调好“单篇”与“群文”之间的关系,使其互渗、和谐统一。
  1.“单”“群”结合,以“单”带“群”
  群文阅读要处理好单篇文章与群文之间的关系。黄厚江老师认为教学中既要体现“群”的特点,发挥“群”的优势;也要体现单篇教学的要求,文字、语句、篇章等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并不能放弃。本课教者设计了目录展示、初读点评的环节,引导学生用精炼的语言点评阅读时喜欢的语段。此环节既让学生对“群文”有了整体性概览,又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引导其从文字、语句等方面对单篇文章进行“文”的积累。
  2. 化“繁”为“简”,由“散”而“整”
  群文阅读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问题探究找到突破点,从繁琐的群文中理出思绪和脉络,化“繁”为“简”,逐步由单篇的“散”走向群文的“整”。
  王开岭《古典之殇》(第二辑)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自然美、人文美的无限深情。我们在教学时,化“繁”为“简”,抓取每篇文章的核心话题,了解“单篇”所写内容;通过梳理核心要素,对这些文章进行分类,以此来整体把握“群文”;通过思维导图的呈现,梳理出此专题中“个文”与“个文”、“个文”与“群文”、“群文”与“整本书”之间的关系,为整合阅读、思辨阅读打下基础。



 
  关系三:“群读”与“深读”相得益彰,提升思维
  群文教学时,可以建立“类”的意识,梳理出写作特点、话题主旨等相似的“某一类”文章,打通整个专题乃至整本书阅读;可以加强“点”阅读(篇章阅读)和“面”阅读(群阅读和整本书阅读)的关联性指导。
  1.由碎片阅读走向整合阅读
  群文阅读中,从确定议题到文本的解读,学生获得了大量的零散知识,将新旧知识整合到学生的个人知识系统中,获得世界观和知识体系的建构和完善才是群文阅读活动的完成。群文阅读教学时,通过“群读”对零散的文本分组分类,由“零散”到“整体”,整合问题设计,使其呈现出专题化、结构化、系列化的群文阅读体系。
  王开岭《古典之殇》(第二辑)系列文章以自然元素、人文精神、社会风物为基础,阐释了“我越来越笃信两点:好东西都是原配的;好东西应是免费的”的观点。教者设计“谈谈作者的自然观”的探究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师生探究,梳理整合《让我们如大自然般过一天吧》《那些美丽的禁忌》《多闻草木少识人》《春天了一定要让风筝放你》等文章的主旨,帮助学生理解王开岭的自然观(即遵循自然、崇拜自然、热爱自然、回归自然)。
  2.由整合阅读走向深度阅读
  在教学中,教者可尝试在整合阅读基础上深度阅读,使群文阅读走向深入。曹静老师认为群文阅读可以从训练学生的思维角度切入,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提升学生的批判性、独创性思维品质作为联结点。本次群文阅读教学中,教者还设计“你身边还有哪些已经逐渐消失的事物?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等问题,以此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批判思维。
  关系四:“群读”与“写作”互相交融,读写共生
  “群文阅读要让学生把思考、领悟、理解整理出来,表达出来,使写作成为学生真正走进作者内心的桥梁。”(司艳平:《构建一个灵动的阅读场——同质同人群文阅读策略浅谈》)群文阅读的最终端应由阅读指向写作,以读促写,读写共生。
  1.形成专题化、系列化的积累
  “教者要引导学生注重课后积累,通过“点”“线”“面”的阅读,以形成整体化、专题化、系列化的素材,进而深化整本书阅读。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从“读”过渡到“写”,把作品的精华内化为自身成长的养分,真正实现以读促写的教学目标。”(高德群:《基于以读促写的群文阅读探索》)如《古典之殇》四个专辑中的群文阅读,可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古典与现代、人与社会、时代与道德等系列话题积累。
  2.走向独特化、个性化的写作
  群文阅读中形成的相关话题可以成为写作的触发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相关话题,进行阅读感悟、片段写作、话题思辨等训练,利用课堂交流展示、点拨指导,提升学生将阅读转化成文字的能力。师生只有通过共读共写点燃彼此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与碰撞中促进和深化写作,才能让写作走向独特化、个性化。
  教师既是群文阅读教学的建设者,也是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者。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亲近阅读、走进阅读、引导学生感悟生活、思考人生,一定能浸润彼此心灵,收获丰盈人生。
 
  ·人物档案 ·
 
  朱  平

 
  苏州大学教育硕士,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淮安中学党总支办公室主任兼校办副主任。曾获全国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三次荣获江苏省“师陶杯”论文大赛一等奖,多次开设省、市、区级观摩与研讨课。在各级教学教研活动中获得省、市级一等奖。被淮安区委区政府表彰为“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获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淮安市优秀共青团干部、市优秀社团指导老师、市“533英才工程”学术技术骨干、淮安区教育教学先进个人、区语文学科带头人等多项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