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校德育 > 教育札记

高考后留意考生隐性伤痕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7-18 22:52:44 浏览次数:

  新华报业网讯

“我参加工作都超过10年了,每年到了高考的时候,还会梦见自己坐在考场上,看着满纸陌生的题目,一道题也答不出。”昨天,本报“我的高考故事”栏目收到一位“70后”读者的来信,信中希望我们能在2008年高考结束后,提醒家长注意考生考后的心理调节,免得和他一样留下“高考后遗症”。

  老考生讲述:高考梦为何一做十多年

  15年前,我是一所乡下普通高中的高三文科学生。那年的正月初十,许多人还在过春节,高三毕业班就已经开始上课了,教室的黑板旁出现了距离高考还有多少天的倒计时牌,从上课的第一天起,高考前的紧张和焦虑就笼罩在了教室里每一个伏案复习的学生头上。

  直到高考前两周,学校放了一天假,我回到60公里以外的家里,取些换洗衣服和生活费,妈妈才流着泪告诉我爷爷已经不在了。回到学校后,我的精神恍惚了好几天,最终,高考所带来的无形压力让我暂时忘却了悲伤,我又和同学们一道早起晚归,做着各种考前冲刺的准备。

  次年高考时,我已经是一名大一的学生了,在宿舍里,我和几位同学不约而同地谈起了高考,一位同学感慨地说:“高考这两天,我晚上睡不着觉,心情也很沉重。”另外几位同学也纷纷附和,我突发灵感:“这可能就是高考后遗症。”同学们都惊叹我的发现,然后我又对他们进一步阐述:高考后遗症就是经历高考的人们在精神上留下的隐性伤痕,具体表现为每年高考时都会失眠、心情沉重、对考试有恐惧感。

  心理师释疑:考后更应关注考生心理

  记者采访了健心网首席心理咨询师曹军瑭,他提醒说:考后往往是考生心理问题的“井喷”期!原因是,高考前考生处于紧张的学习压力下,心理状态还是可控的。高考一结束,考生卸掉了超负荷的学习压力,从考前的极度紧张到考后的极度放松,反倒容易失控。

  曹军瑭说,成绩公布前,等待过程中的未知性很容易使考生产生焦虑。焦虑实际上是一种高压后漫长等待中的应激反应。有些同学感觉考得不理想,唉声叹气、愁眉不展,心情更是跌到谷底。另一些同学显得很兴奋,从外面租来了成堆的影碟,没日没夜地看。这两种同学都属于考后心理危机的集中释放,需要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防止出现抑郁甚至更严重的心理问题,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生活。

  成绩公布后,每个考生又由于考试成绩不同,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差异:考得不理想的自责、愧疚,恨自己平时不努力,觉得对不起老师、家长;考得好的也容易放纵,成天上网、游泳、唱歌、聚会,过度地宣泄情绪,造成不良后果。身体本身就是一个平衡体,绝对的放松和紧张都可以打破这种平衡。不但对其身体健康不好,也往往会在心理上形成空虚、麻木的精神状态,导致其正常心理状态受到破坏。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考试,尽管它相对来说是一种公平、公正的竞争,但它的结果绝不可能是“全赢”。

且不说很大一部分考生会因考分不理想被淘汰出局,就算分数上线了,最后录取结果也不一定如愿以偿。针对考得不好的孩子,家长千万不要一味斥责埋怨,而应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安慰和鼓励,帮助其减压,并找到适合孩子的、合理的宣泄途径。等到孩子情绪稳定之后,再谈今后的打算,切忌生硬对待。对于考得好放纵宣泄的考生,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看看他们有什么想法,或者给孩子一些建议,比如和同学去郊游等等,多与大自然接触,可以充实生活,对调节心情大有裨益。也可以和已经上了大学的大哥大姐聊一聊,他们一定会以“过来人”的身份,提出一些不错的建议,从现在起就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