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校德育 > 教育札记

内 与 外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5-29 18:01:59 浏览次数:
  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位退休的老人住在周围堆满铁桶的房子里,刚开始他也没有发现什么不方便,但后来因一群顽皮学生放学后常对铁桶进行一番乱踢取乐,打扰了他的生活,老人才对他们进行了干涉。但是,怎样才能制止他们踢铁桶呢?
  老人想了一个办法。
  在一天放学的时候,老人早早地等在铁桶旁,对学生说:“孩子们,我很喜欢你们踢铁桶的声音,可以为我解闷,为此,我每天给你们每人一元钱,算是奖励。”这群学生拿到钱又能踢铁桶,踢起来更卖力了。
  但是一周后,老人拦住学生,对他们说:“不好意思,我现在钱不多,每人只能发五角钱了。”这些学生有人开始不高兴了,有人还撅起了小嘴,但还是免强踢了,只不过是应付了事,很快就散了。
  就这样又过了一周,老人拦住学生,愁眉苦脸地对他们说:“孩子们,我现在没有多余钱了,不过,还是希望你们能坚持为我再踢一段时间。”这些学生站了一会儿,看看老人,又看看铁桶,终于无聊地四散回家了。
  这则小故事,我们可以从多角度去看,但是和现在的一些教育现象联系起来也会让人感到害怕。应该说我们的学生现在是初中阶段,天生还是有好奇心,对未知世界对知识还是有很大的求知欲的。但是他们进入学校后,由于学生每天长时间在学习,学生的学习不是发自内心的探究知识,而是为了外在的一些目的,譬如片面追求学习成绩、名次、一味想考重点大学、老师或家长的奖励和欢心、评优等等,更有甚者,老师和学校、家长和社会的评价也是多基于这方面的认识而进行的。老师和家长一次二次这样做还可以,长期下去,学生的学习的内在动机不就渐渐转化为外在动力了吗?
  在部分学生看来,当一些奖励降低到不值得为之奋斗和努力时,学习的动机就消退了;当学生不想去评优不去争名次,老师的教育方式也就苍白无力了。当学生无望得到奖励时,他们会选择放弃。现在的学生有人厌学、抄作业、考试作弊已成为普遍现象了,这值得我们去想想去反思。其中还有一点很重要:我们老师别再辛辛苦苦地干这种“将内在动机转化为外在动机的事情了。”让我们一起多去挖掘知识本身的内在价值,多去鼓励和引导学生内在兴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