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校德育 > 教育札记

不翼而飞的牛奶钱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5-29 17:57:18 浏览次数:
  晚自习开始前,生活委员泣不成声地站到我面前。原来,他吃完晚饭回到教室后,发现下午所收的二百多元牛奶钱放在桌肚里没了。
  怎么办?一起来的同学都议论纷纷!
  到班里查?不行。且不说能不能查到,就算查到了,“小偷”也许这辈子都会抬不起头来……!
  由全班同学捐款,不行。大家捐了,这不是助长了“小偷”的不良习惯吗?
  老师自己出了,也不行。同样会助长“小偷”的不良习惯!
  怎么办呢?我让同学们先回教室,自己一个人思考着,我分析得出如下几点:
  首先,“偷”钱的同学一定是一时贪念,未能控制自己,犯了错误;
  其次,“偷”钱的同学此时可能很后悔,且由于时间很短,来不及转移,以至于很担心老师会搜;
  第三,“偷”钱的同学既然芎蠡冢匀绻谢幔嵩敢饨怀銮模�
  第四,“偷”钱的同学虽然愿意交出钱,但又担心被别人知道,从此会让人歧视(包括老师);
  最后,要想让“偷”钱的同学交出钱,必须为他绝对保密,甚至连老师也不知道最好……
  十几分钟后,我回到了教室……
  “同学们,今天我们班发生了一件不该发生的事……”
  “搜,现在就搜,一定可以搜出来!”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可是,如果搜出来,这个同学今后怎么才能面对大家呢?”我说,“老师觉得这位同学一定是一时的糊涂,才拿了这个钱!觉得老师的观点对的同学请举手。”
  全班同学都举起了手!
  “这说明拿钱的同学确实是一时糊涂,因为他也举起了手。老师很高兴!”
  “同学们再想一想,如果今天我们不查这个钱了,谁将是最大的受害者?”
  “生活委员。”同学们异口同声喊道。
  “错了,是拿钱的这个同学。为什么呢?”我说道,“大家都知道的一个古老的故事……”,接下来我为学生讲了“强盗咬掉母亲耳朵的故事”。
  同学们今天听故事,明显与往常的感觉是不同的。
  “同学们,如果今天我们不查这个钱了,可能这个同学从此会形成一种不良的心理暗示,就是拿别人的钱原来也可以混过去。今后他(她)就可能胆子越来越大,进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刚才故事中的强盗的下场就可能是他的缩影。你们认为老师讲的有道理吗?认为有道理的同学请举手。”
  全班同学都举起了手。
  “其实,这个同学自己所受的伤害远远不止这些。这里,老师只再说一点。再过二十年,在座的同学们都应该成家立业了也都应该有了自己的子女。到那时,同学们也都会象你们的父母一样教育你们的子女:孩子,你要做一个正直的人,为人要诚实,要有正义感,要如何如何的……。可是,拿了钱的这个同学,你能好开口去教育自己的子女吗?老师觉得你开不了这个口了,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开口的资格,你已经无法面对子女的教育问题。这个损失是任何金钱都无法弥补的!同学赞成老师的观点吗?“
  又一次的全班举手!
  “老师说了这些话,相信拿钱的这位同学此时已经很后悔,并且很想把这个钱还给生活委员。只是现在怕别人知道,大家赞成老师的说法吗?”
  又一次的全班举手!
  “愿意帮助这位同学用最保密的方式把钱还给生活委员的同学请举手!”
  兴奋、惊讶、期待中,全班同学再次举起了手!
  我将事先准备好的白纸给每位同学发了五张,提出以下要求:
  1、全班按所在的宿舍分成六个组,每个组的成员就是宿舍成员。待老师喊出1号出发后,每个宿舍的1号床的同学立即回到宿舍。
  2、拿了钱的同学可以将钱用两张白纸裹好,用透明胶带裹紧。其他的同学则将三张白纸用两张白纸裹好,再用透明胶带裹紧。
  3、每位同学要在宿舍待二十秒钟以上,以确保拿钱的同学有充足的时间处理,且不至于让其他人察觉。
  4、在宿舍任务完成的同学立即回教室,中途不停留,到教室后将纸卷扔到地上。
  5、全班同学都完成以上工作后,由班长将地上的所有纸卷进行搅拌。
  随着我的一声令下,一组的同学有序地做着相同的工作……。
  那天最令人激动的是,我随手拿了第一个纸卷,竟然一下子就发现了不翼而飞的牛奶钱,正好就是所失的数目。
  全班同学们与在场的另几位老师都情不自禁的鼓起了掌。
  “同学们,我们应该为这位同学的灵魂的纯洁而鼓掌,这也正说明了同学们犯错往往只是一时的糊涂。虽然我们不知道是哪位同学拿了钱,又还了钱,但我们知道,这位同学已经自己从危险的边缘及时转回了身,这个世界又多了一份美好。老师由衷地感到欣慰,由衷地为我们这个集体的进步感到高兴……”
  后来,在教师的培训工作中,我曾多次讲起这个故事。有好几位班主任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也采用了这种办法,都成功地解决了问题。
  其实,我们德育工作者要始终牢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宗旨,有了这个出发点,我们的工作就有了方向,思路才能正确。譬如,本文一开始认定了学生的“善”的本质,只是一时的贪念,才犯了糊涂。后面的工作是围绕如何帮这个拿钱的学生保守秘密,如何让他在任何人都不知道的情况下顺利的还钱,完全是站在了这个学生的位置上思考问题,与这个学生产生了心理上的共鸣。且前面老师每一次讲话,都让全班同学举手表示认同,对这个学生产生了极强的心理暗示。到后面能顺利地找出钱,也必然是顺理成章的了。
  如果,一开始采用的是其他办法,也许事情的结果与此截然相反。可能钱也能找出来,但这个结果将会对这个学生的一生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
  时至今日,每每想起这件事的处理过程,我都会感到一种幸福。虽然永远不会有人知道是谁拿了牛奶钱,但我相信,这个同学今后再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这不正是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