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生花,终将在时光里相遇
作者:何丽娟 发布时间:2025-09-07 07:37:39
浏览次数:
记得高一时,淮中的六月,香樟树叶在风里沙沙作响,我低头看着课桌上贴的便签:“愿你笔尖生花,像走廊尽头的海棠那样绽放晴空。”收拾抽屉时,一本蓝色封面的英语笔记突然滑落,扉页上的黑笔字带着文科生的娟秀:“给坐在我位置上的你——背单词时记得,每个英文单词都能成为你看世界的棱镜。”一张留言卡,一本笔记本,悄悄搭起了跨越年级的桥梁。

这是我教室抽屉里的第一束光,也是我与淮中“传承”的初次相遇。淮中有一个历史传统,高考期间高一的教室留作高三人的最后备战地,高一的同学都会为高三的学长学姐准备惊喜。高一的我也不例外。意料之外的是,我的心意得到了同样用心的回应。在学姐留下的笔记里,高考英语作文素材被细心分类,《论语》旁的简笔画藏着对教育的温柔想象。
高二时,隔壁高三教室的窗台,总在清晨飘来泥土的气息:他们在花盆上贴着“放轻松”的便利贴,让向日葵与梦想一起生长。当在早读听到他们的背诵声,当班主任雍静老师说“淮中的每一次腾教室,都是精神的接力”,看着他们把即将盛开的花朵搬进教室,我忽然明白:学姐留下的笔记,就像他们种下的花草,都是时光里的信物——前者承载知识,后者寄托期许,共同诉说着淮中人对理想的追求。

如今,我已步入高三。这里的课堂,是知识和理想生根的地方。历史老师会从印欧人迁徙延伸,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文明对话的弧线:“你们分析史料时的严谨,将来就是建设国家的底气。”她展示丝绸之路的路线:“汉代的丝绸之路不仅是贸易通道,更是文明互鉴的桥梁。如今‘一带一路’倡议延续着这种精神,将中国与沿线60多国的发展愿景编织成命运共同体。”最难忘语文老师让我们用《赤壁赋》的哲思写时事评论,她指着教室后墙的校训“以富强祖国为己任,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说:“苏轼的豁达是历史的,你们的思考是当下的,而淮中的担当,永远是家国情怀,是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的。”

而窗外的高三窗台,向日葵已悄悄转向阳光,叶片在风里翻动,像极了学姐笔记里那些工整的分类标签——原来知识的积累与生命的成长本就相通,正如向日葵用生长记录时光,我们用笔记承载梦想。那些关于学姐的记忆,那些藏在知识的传递里,落在时光中的的记忆一下子又在脑海浮现。
花香又漫过教学楼,我们也会迎来独属于我们的2026届高考,午后我回顾着自己的笔记,旁边画着小小的海棠花——看向窗外,慢慢明白,理想要向下深扎根基,向上拥抱天空,亦如春日校园“海棠园”里的海棠,用盛放见证每一份默默的耕耘。教室窗台上的花草,正带着期许茁壮成长,这些蓬勃的绿意与笔尖的奋斗,终将在时光里相遇。

高三1部16班 何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