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军训日记选登(二)
作者:高一2部 发布时间:2025-08-13 09:01:32
浏览次数:
编者按:高一新生以周恩来总理精神为引,诠释“勤、积、志、诚”的真谛。从总理勤学事迹悟勤奋之力,由积累之法明成长之基,借志向之论思奋斗之向,凭诚信之道探立身之本。字里行间,是少年以楷模为镜,将精神力量融入军训与成长的赤诚,亦是对青春与理想的郑重作答。
承总理之范,
以“勤积志诚”绘人生画卷

高一2部12班 高琪熔
军训期间,我阅读了关于周总理对于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教诲,收获良多。周总理从“勤、积、志、诚”等给了我们莫大的启迪。
一、不论是学习还是日常生活,勤奋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上勤奋,能使成绩提高,生活上勤奋,能使生活更有条理。俗话说:勤能补拙,只有勤奋了,才能弥补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在学习上,我们要勤于思考,勤于练习,便会比他人多一份收获。古训有云 “勤能补拙”,天赋的差异或许难以逾越,但持续的勤勉足以缩小差距、弥补不足。若在求学路上始终保持勤于思考的敏锐、勤于发问的执着,每一分辛劳都将沉淀为旁人难及的收获,让前行的脚步愈发坚实。
二、一个人的作文水平好坏得看他日常的读书积累。只有书读得多了,好句摘抄积累变多了,肚子里的文墨就变得丰富多样起来了。在课余的时间里,我们应该多去阅读优秀的文章,在积累中拓展视野、提升文学素养,为写作积蓄源源不断的能量。
三、志,是一个人的信念。有了志,才能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才能有拼搏的动力。一个人必须要有自己的志向,为自己的志向进行奋斗拼搏。志向可小可大,可长远可当下,但一定要努力去实现完成。唯有向着志向笃行不怠,生命才能绽放出应有的光彩。
四、在自然界中“适者生存”,而在人类之间的搏斗中。在社会上,优秀的人将会越来越优秀,而恶劣的人如果没有坚定的意志去改变将会更恶劣。在世界上的战争中,有绝对实力的国家可能会欺负甚至灭绝弱小的国家。所以我们要变得更加优秀,不被外人所欺负,同时帮助弱小的人群,努力维护和平。正如古语所言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真诚的力量足以撼动万物,成就世间诸多美好。
以勤为炬,追慕楷模
——读周恩来相关事迹有感

高一2部14班 沈卓雅
“一生之计在于勤,一日之计在于晨”。读完周总周恩来总理在南开学校时的一篇作文《一生之计在于勤论》,深受启发。正如文中所云:“然学而不勤,则又何贵乎学?”学习需要勤奋刻苦,正是这般孜孜不倦、向上好学的学习态度,造就了周总理在党和国家事业的成功与伟大。
周恩来曾说过“共产党人要诚诚恳恳,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如果没有战争,就要努力工作,拼命地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周恩来,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心声,也是他一生行为的光辉写照。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然则勤之一字,岂可忽而视之哉!” 的铿锵诘问,至今仍振聋发聩,时刻警醒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勤奋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石。以周恩来总理为榜样,便是要传承这份勤勉品格——热爱祖国以立根,崇尚科学以求知,诚实守信以立身,团结互助以聚力。
荀子曾言:“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这份坚持不懈的韧劲,正是勤奋的深层注解。吾辈青年当以楷模为镜,以勤奋为笔,用饱满的激情浇灌理想,用创新的思维开拓前路,用踏实的作风踏平坎坷,在学习与奋斗中不断攀登,让人生在追逐理想的征程中绽放光彩。这,便是对周恩来总理精神最好的传承,亦是吾辈应有的担当。
以总理为镜,塑少年之魂
——读《像周恩来那样律己待人》

高一2部1班 刘冰沁
读完《像周恩来那样律己待人》,仿佛隔着百年光阴,看见少年周恩来在昏黄灯影下奋笔疾书的身影。《一生之计在于勤论》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然则勤一字,岂可忽而视之哉!”让我明白:勤奋不是口号,而是对每一分不足的“锱铢必较”——不放过一个生字、一道错题、一次反思。
少年恩来以自己的作文评语不佳为耻,“发愤攻读,始同趋步”。这件事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斤斤计较”,不可放过一个知识点,方可学有所成。周恩来在书中也提到“若不志乎始,而能成乎终者,则未之闻也。”他认为“志”对于人的重要性。这正和淮安中学校风——立志、勤奋、求实、守纪,相互呼应。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周总理的《我之人格观》。在《我之人格观》里,他把个人品德推及世界和平:“世界承平,守国齐家,社会安息”,皆系于“人格”之高下。原来所谓“人格魅力”,并非遥不可及的光环,而是“相由心生”的气质——它先照亮自己,再照亮他人。总的来说,周总理对我们的叙言分为几个词:掩卷沉思,我愿以总理为镜,力求做到:立志、求知、修身、律己、自制、尽瘁!
读〈一生之计在于勤〉有感:
感悟勤奋之力量

高一2部10班 张皓轩
在泛黄的书页间,与周恩来总理的《一年之际在于勤》相遇,仿若开启了一场跨越百年的精神对话。那字里行间涌动的热忱与睿智,穿透岁月的尘埃,直抵心灵深处,让人不禁沉浸于对勤奋真谛与人生价值的深沉思索当中。
周恩来开篇便直击要害,点名“欲筹一生之计划,舍求学其无从。然学而不勤,则又何贵乎学?”求学,是构筑人生大厦的基石,而勤奋,则是将一块块基石稳固垒砌的力量。这让我不禁忆起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在那昏黄如斗的微光下,匡衡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那份与学问的执着与勤奋,支撑他冲破生活的困厄,终成一代大学问家。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用亲身经历诠释着勤奋求学意义,他不仅是个人知识积累、能力提升的途径,更是塑造品格、磨砺意志的熔炉。于我们而言,在知识速度迭代的当下,勤奋求知是跟上时代步伐、实现自我成长的不二法门,每一次挑灯夜读、每一回深入钻研,都是在为自己的未来铺就坚实的道路。
勤奋,亦是个人成长的阶梯。“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诚如晚清名将曾国藩,他天赋并非卓绝,却将勤奋融入生活与事业的每一处细节。他躬实践,深入险远之地考察;正是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勤奋耕耘,成就了他卓越的政绩与深厚的学问。反观当下,有些人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妄图寻找捷径,不愿付出辛勤努力,最终只能在碌碌无为中蹉跎岁月。殊不知,只有踏踏实实地用勤奋去浇灌梦想,才能让成功之花绚丽绽放。
然而,在现实生活的快节奏与喧嚣中,勤奋似乎渐渐被人遗忘,浮躁与急功近利的心态悄然滋生。但当我们翻开周恩来先生的这篇文章,就如同在迷茫中寻得一座明亮的灯塔。
以总理为范,踏新程砺初心
——军训中的律己待人感悟

高一2部9班 任轩仪
梧桐枝丫疯长,盛夏蝉鸣悠长。新学期,新征程,步入淮中,星辰相聚。今日是十天军训之旅的启程之时,在阳光下共享炽热,在细雨中同感清凉。军训的目的在于培养个人勤奋积极、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品质以及一心向国、忠贞不贰的爱国情怀。
周总理认为“一生之计在于勤”,在生命的任何一个节点中,勤奋都要占据独一份的地位。而作为一名学生,勤奋在于坚持和积累。看似简单的两个词背后有着深刻的道理。比如说每天的晨读,我认为可以第一个发出声来读书的人是相当勇敢坚强的。因为在一个闲散的环境中去静下心来朗读克服了太多外力——与同学交谈的欲望,与他人格格不入的紧张,他人投来目光时的压抑……太多外力挤压着这只“领头羊”,以致很多时候他们刚开嗓,喉间便会涌上刺痛,这如刀尖穿过的痛感足以击垮一个内核不稳之人的内心防线。由于开嗓读书就可以看出坚持的不易,而学习这条无限大道上,有无处不在的困难阻碍学子前进的步伐,这就显得坚持的人更加难能可贵。
积累是坚持的体现,他的过程枯燥乏味,机械统一,是大多数人所做不到的,但无论做什么事都躲不过累积经验这一步,所以积累是一切行动的前提。经验的累积充分地开发大脑思维的活跃度,使人在面对未知时能够更全面地认识问题,从而取得“最优解”。总理年少时作文不合格,他以此为耻,日夜累积句型和素材,最终在比赛中拔得头筹。正是积累的知识滋养出了广博的见识和宽广的胸怀,这就是积累的意义之具象化体现。
政治课上学过,诚信是人安身立命之本。总理提出“诚能动物论”,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一新生,诚信是我们必须具备的基本个人修养之一。以诚待人,才能获得他人信任,得到与人交往的机会。所以把握诚信秘籍,方能解决生活中的基本人际。
新的学期意味着崭新的生活和崭新的自我,在这里,铺设自己的星光大道,打造独属自己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