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淮中老师和你一起写!
作者:袁夫石 孟国君 发布时间:2023-06-09 14:54:50
浏览次数:
来啦来啦
“它”来了
热乎乎的2023高考
淮中教师下水作文来了
快来一起围观吧

2023年 新课标I卷
适用地区:山东、福建、湖北、江苏、广东、湖南、河北、浙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讲好中国故事,展现民族形象
袁夫石


“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这是鲁迅先生《好的故事》中描述的美好梦境。可喜的是这美好理想在今天变成了现实——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在这片热土比比皆是。
习总书记指出,“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
“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讲好中国故事是外宣工作的基本方法,也是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基本途径,从毛泽东同志向美国记者斯诺、史沫特菜等人讲述“延安故事”,到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讲故事介绍中国道路和共建美好世界的理念主张,无不彰显好故事的磅礴伟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必须向世界讲好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成就的故事,讲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的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华民族的光辉形象。
讲好中华传统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辉煌历程。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经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也曾经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演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们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苏诗颜字韩文,明清的浪漫洪流、感伤文艺。它们展示的不正是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吗?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练、积淀,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
传承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每个青年都可以有自己的方式。区别于以往对于传统文化的单纯保护和记录,如今的年轻人选择不让优秀传统文化停留在书本上、尘封在博物馆展柜里,而是通过自身对文化精神进行参悟和再加工,创造出更适应当下受众的文化产品。特别是近几年,在丰富多样的中国节日里,许多网民利用互联网大胆创新,通过多种形式营造浓厚多彩的节日氛围,让广大青年感受节日文化,让传统文化精神获得长久生命力。
讲好中国当代故事,向世界呈献新中国的伟大成就。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风流故事,还看今朝。“苟利国家生死以”,白衣战士冲锋在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数普通人坚守岗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物资洪流八方驰援;“何妨吟啸且徐行”,方舱医院里的“读书哥”……抗疫时期的一幕幕感人场景,积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色;香港学者陈清泉,在新能源的赛道上,驰骋了四十多年,终让中国汽车实现超车;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解决了“种植食用菌就必须砍树”的世界级难题;钱七虎为国铸盾六十载,了却家国天下事,一头白发终不悔……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品格。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算而今,从科技攻关最前沿到脱贫攻坚主战场,从创新创业第一线到国际交流大舞台,中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天问”“嫦娥”“奋斗者”号等突破性成果不断涌现,2020年初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奔小康,2022年中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一带一路”倡议得到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嫦娥奔月,神十六上天……祖国进入了新纪元。
讲好中国蓝图故事,向世界展现中国责任担当。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仍然是国家相处的基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经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彰显了中国担当。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十年来,中国在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同时,累计向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援助,在职业技术、农业等多个领域授人以渔,支持发展中国家更好实现减贫发展。在人类通往消除贫困的道路上,“中国作用不可或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承诺:到2030年,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中国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被广泛赞誉为“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关键力量”。在拯救地球的全球行动中,周喆坚信,“按时点火,北京一定会成功。”
大疫肆虐,更见患难真情。中国将援助物资发往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向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塞尔维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派出医疗专家组。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互帮互助,“青山一道,同担风雨”的携手前行,不断给各国人民带来温暖与力量。为世界安危担当,为人类健康尽责,为团结合作聚力,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携手共筑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中国精神,在抗疫中淬炼,在磨砺中升华。
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中国故事需要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以对外展示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向世界散发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魅力。
倾城独立世所稀
孟国君

岁月的年轮在人生的道路上辗过,深深的辙痕诉说着一代又一代女性不屈的人生,体现着女性纯朴的智慧和气节。
罗曼·罗兰曾说:要把阳光洒进别人的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优秀的女性往往是被歧视的对象,但是也有一批仁人志士从德行彰显的角度对她们的故事予以记录,并在传承与发展中不断被重读和重注,它是一个始终敞开,吸纳与释放双向进行的文本。恰如曹植所言,“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武则天,一个颠覆男权统治的女性,一个承前继后、不断革新的女性。然而她的人生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她受宠、失幸,到寺庙修度,换句流行语,言之“充电”,这些过程无不激励她奋发努力。唐代刘肃在《大唐新语》记载:“则天初革命,大搜遗逸四方之士,应制者向万人,则天御洛城南门,亲自临试。”成绩优异者,不拘资格,破格录用,任以要职。第一个实行殿试,亲自考察那些高材生,如果不是有过硬的知识才能,恐怕也没有这样的底气去给应试者出题。这样的故事被广为传颂,天下的文治之才莫不竞相诚服,乐意为用,这样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女性的知识广博的一面。后来的女官们也追寻她的足迹,追求女权,获得尊重。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那位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的易安。
18岁嫁到赵家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希望她是一个生活富裕、幸福美满、相夫教子的好妻子。但是,世事的变幻,战乱的离苦,易安虽寻寻觅觅自己的幸福,却总被黑暗的气息压得凄凄惨惨,在乱世中争渡、争渡,到头来也曾失归路,双溪上的扁舟载起了青春年少,却载不动满腔愁苦。这样的易安是我们熟知的。但杨雨在《李清照传》中记载了《夏日绝句》的创作原因:时任江宁知府的赵明诚,因为金兵一路南下,为了保命,毫不犹豫地选择弃城而逃。听闻此事,李清照为丈夫的行为羞愧不已,瞬间流露出对包括丈夫在内的宋朝男子的强烈不满与谴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用项羽的坚毅与霸气来反衬宋将士的懦弱无能,字里行间透露出易安淡淡的忧伤、无奈与哀愁。这样故事的记录,它的颜色虽与世人心中的颜色不同,却显出这位满腹感伤的奇女子,国破之凄,名族大义。
故事恒久远,经典永流传。这样的传奇女子的故事让我想起了李白的“扬眉转袖若雪飞,倾城独立世所稀”,她们尊享崇高,追求独立自由之人格,不为依附,为了万千名媛追求的典范,也愿这样的故事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与更多有识女性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