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师生天地 > 师生作品

心植绿意 生活芬芳

作者:孙红梅 发布时间:2022-03-15 16:13:19 浏览次数:

  孙红梅:淮安市先进个人、淮安区优秀老师、淮安区骨干教师,高一Ⅱ部语文备课组长。

心植绿意,生活芬芳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上周六,也就是3月12日,是我国植树节,这一天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以这一天为植树节,是纪念他提倡植树造林的功绩。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的话题是:心植绿意,生活芬芳。

  《诗经》中有“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句对植物的细致描绘,《楚辞》中有“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句对花草的生动描写,《礼记》也有云:孟春之月,盛德在木。田园诗人王维有过“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名句,《桃花源记》也曾有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美丽场景勾勒。从战国的《山海经》到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从唐代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到明代的《徐霞客游记》,中国的文学史展现了中国一以贯之的生态理念——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树木形态各异,扎根在地球沃土,纵情栖息在大地上,俯仰之间诗意顿生。它们是地球上的葱茏之梦。人类崛起了,抛去刀耕火种的落后,从爬行到直立,从原始村落到工业城市,从石壁刻字到典籍纷飞。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在自然的溺爱中越发受宠若惊,不断失去理智,甚至在她的庇护下胡作非为。

  刀光斧凿,木落成沙。著名诗人纪伯伦在诗集《沙与沫》中写道:“树木是大地写在天空的诗,我们将其砍伐造纸,以在上面记下自己的无知弱智。”大自然平等地给予所有人物质精华的馈赠,但部分人却以大肆砍伐来予以“回报”。他们用野蛮的双手,创作了这世上最愚昧无知的“诗”。

  狂沙的拍打终于使糊涂的人们清醒,开始审视自己。塞罕坝正是我们建国以来最成功的生态恢复案例。由于日本侵略性的砍伐、连年不断的山火和日益增多的农牧活动,“林苍苍,树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皇家猎苑塞罕坝变成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五十多年,三代林场工人义无反顾地追逐绿色梦想,在这片大地上谱写出了“塞罕坝精神”,铸成了波碧万顷的绿色天堂。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初期的11.4%,提高到了现在的80%,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塞罕坝人在茫茫的塞北荒原上成功培育了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的人工林海,谱写了不朽的绿色篇章。

  其实植树节并不是要求人人动手去植树,它更是一种象征,在春暖花开的阳春三月,在心中植一片绿意,对自然有一份敬畏,对生活有一份向往。走出屋子,走出网络,你的春天不光有朋友圈手绘的绿意,更要有生活中真实的自然。早晨路过淮中西门的法国梧桐,让你人生站成笔直的模样;中午经过淮中海棠园,让你的生活染上色彩的芬芳;晚上途经食堂边上的梅园,让你的品格坚毅刚强;体育课上与鸟为伴,跑操途中与竹相遇。穿校而过的小河定会把你的梦想带到天边,明朝桂花的芬芳定会为今朝的学子鼓掌……

  让我们在这个春天心植绿意,明天的你定会生活芬芳。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