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师生天地 > 师生作品

我们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作者:梁艳 发布时间:2021-10-05 09:26:13 浏览次数:
        海宁老师微信说请我们看电影,我即刻说好。
  一个暑期的网课,又连续忙了半个月的开学,我需要两个完全忘记有我的小时。
  关于《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直到走进电影院,我都没有看海报,也没有搜索任何背景知识,因为贾樟柯这三个字值得信任。那天,我甚至在临下课时,特意让学生们看标题猜一下,这部电影大概关乎什么主题方向。最多的声音是——环保与自然……
  而我说,也许是动画——想象我是一只鱼,从黄河游向海洋。
  结果的结果——纪录片,关于文学与文学家的纪录片,以乡土文学的根系为切入点,连接了四位来自不同代际的乡土文学代表人物。




 
  01
  “贾家庄三件宝,苦菜,柳芽,芦苇草。”一位耄耋老人,反复叙说。对于方言,我的辨识有点吃力,场景切换,我大概能明白一些。贾樟柯以已逝的山西作家马烽《吕梁英雄传》为起点,来讲述他们共同的故乡——贾家庄。

 
  贾樟柯

 
  作为一名导演,贾樟柯“认为自己也是一个作家”,他用电影语言以某种方式“写作”,捕捉历史与现实。大概2011年,我们班级的大语文学习生活,有一个专题就是贾樟柯,后来这份资料传到2015届,王璛瑀同学特别喜欢贾导。
 
 
  02
  50后陕西作家贾平凹是第二个出场的人物。关于他的作品,几乎没有涉猎,可能是对于那个地域没有好奇心。电影篇章中“每天骑着车去乡镇各处闲逛,吃睡都在路上”,那是贾平凹“最痛苦也最快乐的一段时间”,颇有同感。

 


 
  我偶尔也会漫无目的地骑车,看看城市街道,拍几张似是而非的照片,菜与菜农入镜最多,文件包统一命名为“众生”。如果有较长时间外出旅行,我选择坐着火车一站一站晃过去,哪怕路上只有树上的一个个的鸟窝,目的地不是那么重要。在一座陌生的城市里,我一定会去看看书店,还有菜场。

 
  03
  影片中有个镜头,在去贾家庄的路上,70年代河南的梁鸿坐在车后排。镜头成像,客观;梁鸿眼中成像,复杂。而梁鸿在走向破烂的老屋,那件挂着的白衬衫迎风招展,我转头看了看山哥,脸上有泪。人生的故事或许都如此,诸多嫌弃,深爱着吧。

 


 
  我的学生中读梁鸿,举举手吧。在《中国在梁庄》里,梁鸿通过口述实录、现场调查等方式,回到家乡——梁庄,通过对梁庄亲朋故友,乡里乡亲的调查,反映了近三十年来坚守在那片土地上的农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以及进城的农民工的现状,还原了一个乡村的变迁史,讲述了一个个具有典型性的人和人生故事,他们的情感和所面临的问题,传达出了乡村内在的生存状态,直击中国农民的痛与悲。
 






 
  梁庄系列的第二本《出梁庄记》记录了梁庄的打工者进入了中国的哪些城市,做什么样的工作,如何流转,他们与城市以什么样的关系存在,他们怎样思考梁庄,是否想回去,怎样思考所在的城市,怎样思考自己的生活,他们的历史形象,他们的身份,是如何被规定,被约束,并最终被塑造出来的。
  这两本书,在我们班的《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丧》主题阅读里,笑笑同学的这个板块的笔记做的非常漂亮。这一主题,开篇是“十分钟年华老去”,当铃铛想起,我还记得在诵读这一专题时,某些同学在课堂上偷偷擦去的泪水。提笔就劝自己,融进和电影的叙事感,偶尔还是略煽情。

 
  04
  60年代的浙江作家余华,我最后来写,他贯穿我整个精神成长期。余华说,“人能够去的地方是无数个,而能够回的地方其实就是一两个。”余华的故乡海盐便是那个“只有离开了你最熟悉的地方,你再回来,才知道真正的财富在哪里”。想必,这戳中了无数漂泊在外的人的心。
 
 


 
  教书二十年,被我送过的《活着》的学生没有100位也有90位,最早的那些孩子已经社会的中坚力量、家庭的支柱。在月薪只有五百块的那段日子,我一次买了40本《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但凡能聊几句文学的都会送一本。
 






 
  整部影片从贾家庄的村史开始,到几位作家的采访。中间穿插着很多素人特写,千百张面孔,相似的命运,相似的记忆。在大多数时间里,饮食起居,情感家庭,人都无法彻底改变,我们被迫保持沉默,我们流露出的真实,代表了一代人的伤痕,越看越模糊。这部片子,确实是在找到自己。
  人类社会的生态失衡正在向人类的心灵世界蔓延。文学家的故乡也是文学的故事,故乡是个神奇的地方,很多时候,人只有离开故乡,才能找到精神的寄托所在。乡土中国,村庄是最微小的文化有机体,如何“旧邦新命”,才能让我们每个人的故乡不会沦陷?
  文学纪实,“不合时宜”的音调;深度阅读,能否不再另类?我们像流浪在孤岛上,渴望文学能发出回响,一种散发微光的引力。
  2021.9.18.大象点映,七点的电影院,包场。影片结束亮灯前,无一人起身离场。如果以后机会希望也能做一回点映人,把对的电影带给对的人。
 
 

 
  走出电影院,坐着有轨慢慢回花间·糖,和葛阳同学(她读大一,学经济),聊到文学的时间与空间……
  余华在影片中说:“在我小的时候,看着这个大海是黄颜色的,但是课本上说大海是蓝色的。我们小时候经常在这儿游泳,有一天我就想一直游,我想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附:2021.9.21.小金同学说:老师,去看看《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吧。这就是我们的师生之情,过了很久很久,还可以共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打一场游戏……
  与诸君共勉,谢谢你们允许我,参与到你们的青春里来。
  也愿我们,能一直游到海水变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