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师生天地 > 师生作品

父亲节:平凡的世界,弥足珍贵的教育情结

作者:庞汝银 发布时间:2021-06-23 10:08:37 浏览次数:


 
        只有了解中国的城乡二元制结构和商品粮制度,才能理解《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千方百计离开农村去城里挖煤炭的原因。正如电影《乌冬》中所说:没有含泪吃过面包的人,不会知道人生的味道。在那个落后的生产力还不能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基本需求的时代,是农村还是城市,这是个大问题。城市和乡村就如楚河汉界的鸿沟清晰且难以逾越。通过高考跳出农门,几乎就是每一个农村家庭梦寐以求的阶层跨跃。
  父亲出生于解放前,兄妹七人,家贫如洗。小学毕业就匆匆结束读书生涯成为农民。儿时记忆中的父亲,除了种田,做过泥瓦匠,卖过小虾米、菜籽饼等。但因过于正直、诚实等原因,一直没有发家致富。他归结为没有文化知识。于是父亲把跳出农门的梦想寄托到我们兄妹身上。
  我们兄妹读小学、初中时,因交不起学费被学校赶回家的尴尬也偶有发生。求学之路随时有中断的危险,但父亲总在关键时刻能借到钱,延续着我们的一丝希望。因为期望值过大,当我们年少无知犯错时,一顿毒打便迎面而来。真不知那时是如何挺过来的。
  上了初一,我突然开窍,学习成绩一路开挂,正常年级前几名。父亲求人把我转到另一所初中,以求有更好的教育。在那个年代,父亲就知道教育环境的重要性。都说贫困是催人上进的强大动力来源,我也深知唯有读书方是生路。除了迎难而上,别无他路,于是开始认真学习。
  但我初中毕业时只考上了高中而没有考上中师,让父亲颇感失望。因为只要进了师范学校就可以吃上商品粮,可以得偿所愿成为公家人。当我准备外出打工时,是父亲最后拍板说:既然考上了高中,那就上吧。于是我的命运再次发生转折。
  父亲应该是有睿智和眼光的。因为高中三年有很多不确定性。在我上高中的那个年代,考上大学是小概率的事。高中毕业绝大部分人就走上了社会。上高中意味着继续冒险,意味着家境继续贫困。可却延续他让我跳出农门的梦想,延续着他的教育情结。
  我的高考成了父亲人生中最具骄傲的里程碑之一。尽管我只考上了一个普通的本科(扬州师范学院,今天的扬州大学),我成了我们村庄的第一个大学生。在这之前他只是一个农民,正直、刚正不阿的品格在清贫、艰难的现实生活面前显得渺小而微不足道。是那一纸大学录取通知书让他辛苦劳碌突然就得到了更多的认同,就成了一份执着的坚守,让他矢志不渝的教育情结开花结果。
  上了大学,父亲对我的教育并没有放松,一直教导我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让我继续考读研究生,因我英语基础太差未能实现。

 

 
  我工作以后,父亲的目光又转到我女儿身上。女儿从小学、中学一路走来他经常做女儿的思想工作,教育她要好好学习。女儿高考被苏州大学录取,一向节俭的父亲给她包了一个大红包,可见他内心的喜悦。去年,女儿考取了复旦大学研究生。消息传出,父亲再次成为村庄乡亲们话题的中心。行走在乡村田间地头的自豪和满足由内而外地流淌,到哪里他都挂着笑脸。一提起他的孙女,他能娓娓道来,其中有很多学习的体会和感悟让我都感到诧异,只有小学水平、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总结得如此全面、如此到位。
  父亲的教育情结体现了清贫的生活中展现出来的坚韧不拔的崇高品德,坚信读书改变命运的执着,是我们家庭的最宝贵财富之一。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我想中国也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个像父亲这样拥有教育情结的人,才使得民族精神代代传承、民族文化生生不息。
 
  筚路蓝缕庄稼汉,
  夙兴夜寐读书郎。
  斗转星移桑海田,
  教育情怀继世长!
  祝父亲:一生平安,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