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师生天地 > 师生作品

走进故事的背后——再读《失街亭》

作者:赵军华 发布时间:2021-02-10 16:56:41 浏览次数:


 
  清赵翼认为陈寿《三国志》评诸葛亮“将略非所长”是“无识之论”,而且挖他的根,说陈寿的父亲是马谡的参军,马谡打败仗后被诸葛亮杀了头,陈寿父亲也被牵连判了刑,于是陈寿在写《三国志》时就来这么一手。这种见解实在令人难以苟同。“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这四句话根本就不是贬,整个诸葛亮传,对他的功迹优点是写的很足的,北魏崔浩甚至认为有“过美之誉”,我以为对。
  就拿诸葛亮对马谡的使用而论,陈寿“将略非所长”的评价很对景。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刘备大概也看出他的偏爱,临死前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但是,诸葛亮听不进去,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讨论,白昼达夜”,引为亲信。马谡失街亭那一役,一般人都估计会派魏延、吴壹去守街亭,然而,诸葛亮“违众拔谡”,说明他在军事上确有用人不当的错误。诸葛亮六出祁山而终于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客观原因当然很多。就当时的国力、军力来看,蜀的进攻其目的恐怕主要为的是守。很难就此对诸葛亮提出过高要求。但是,荆州的失守、关羽的败亡和街亭的危机,一定程度反映出诸葛亮的“将略”确实比理民要差些。
  高明如诸葛亮,尚且有用人不当的失误,这一点,倒是很可以引以为鉴的。同某些人例如赵奢的儿子赵括比较起来,马谡还算是好的。赵括“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夸夸其谈,使得那位身经百战的父亲赵奢也替他担心:让这样的人来带兵,必败无疑。后来果然不幸言中,赵括一出兵就大败身死,连累了四十万士兵都被秦军活埋。马谡作为参军,曾给诸葛亮出过从心底里征服孟获的高招,使“终亮之世,南方不敢复反”。可见他的确是有眼光的,与赵括的书生空议论有所不同,不是靠吹牛拍马来取悦于诸葛亮。问题看来就发生在这里,作为参军,他有时可以提出一些好建议,却未必能独当一面,同时,正因为他有那样功绩,诸葛亮的器重,和他自我感觉良好,就有了骄傲的根基。舞台上《失街亭》中,马谡那种目空一切的架势,他以“置之死地而后生”这句书本上的条条来反对王平合理意见的独断专行,同有了这笔本钱有关。悲剧也就在这里:功劳变成了包袱,于是自我感觉良好,这就出事了。
  诸葛亮斩马谡时,蒋琬曾对他说:现在天下未定,亟需人才,杀了马谡,岂不可惜!意思是让马谡交一次“学费”算了。诸葛亮流泪说:如果不依法行事,哪能保住胜利呢!诸葛亮是对的。马谡罪有应得,但是也是活该他倒霉:生正逢时。在他之前,在他之后,多少言过其实,夸夸其谈的人同样交了“学费”而没事,大不了给点处分(警告,撤职之类),绝对杀不了头。打仗这玩意儿,真本事假本事,是当场见效的,马谡之流很不好混。假如换个岗位,例如让他当官,那就更难说了。他可以搞假大空,可以搞了几年仍一件实事也没办,甚至还不断地交“学费”,一时半会未必让领导人发觉得出来。即使发现了,因为它究竟不同于“失街亭”,差点把诸葛亮也搭进去那样触目惊心,加上有人说项,有关系网保护,被挥泪斩掉的可能性肯定大大减少得趋近于零,吃苦吃亏的只不过是负担“学费”的老百姓。值得担心的,是这类马谡的存在而且不断地产生,有时还糊里糊涂地升了官。从这方面看,马谡不服气有一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