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师生天地 > 师生作品

班主任的人文情怀

作者:李左 发布时间:2019-08-21 12:27:45 浏览次数:
 


      “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在多年前的一次学校大会发言上,我引用了这两句诗,是说班主任工作的复杂与不易。
  前几天跟一位刚做班主任的年轻老师讲,做班主任工作常常是功夫在“诗外”,这个老师已经很优秀了,班级被评为先进班集体,考试成绩也是名列前茅。但以旁观者的角度,我还是发现他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情况。年轻人精力旺盛,整天忙得不亦乐乎,且心理上离学生近,亲和力更强,头脑灵活,主意多,整天查这查那,以自己的勤奋带出一个不错的班级,难能可贵。但班主任工作可不可以更科学、专业一点呢?
  我曾跟同行的老师说,我优秀班主任称号也获得了无数次了,可我最想听到的是有人能评价我一句:此人做班主任比较“专业”而不是“优秀”。把班主任做成“保姆”固然档次“不怎么高”,但把班主任做成“事务长”也是不那么“专业”的。似乎班主任工作谈不上是一门“专业”,但我们可以做得“科学”一点,这里不妨把班主任工作做得“科学”一点当成“专业”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给教师的建议》)这是一句常读常新的教育名言,我把其看成是班主任的工作指南。
  那么,怎样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呢?苏霍姆林斯基又说:“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要掌握这一门艺术,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 “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给教师的建议》)经过那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和理论学习,我也“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教育这件事确实不容易,做班主任时间越久越觉得不容易。从我个人实践来看,做了班主任,基本上是你的言行举止都是教育。这就有讲究了,“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给教师的建议》)一个好的班主任是需要经过一定的实践、学习、思考和感悟才能炼成的,而哪怕是些许的心得和感悟也是要建立在无数次具体而扎实的工作实践基础上的,好的班主任是在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淬炼中一次一次蜕变过来的。
  班主任到底怎么当呢?单就“读书”来说,我的班主任工作的灵感确实是来源于我的大量阅读。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提高了自身的思想境界、道德品质和文化品位。班主任的气场和光芒,在一定比例上是读书读出来的。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信也!做好一个班主任,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否则拿什么去让思想活跃的青年学子信服?
  “真正的教育是从教育者的素质开始”,班主任的人文情怀就是班主任长期坚持读书和实践而形成的一种“素质”,是一种比较稳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班主任博雅之中有两条是应具备的人文情怀:一是“忠恕之道”,二是“中庸之道”。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的结尾有句名言: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让我敬畏:一是我头顶的灿烂星空,一是我心中的道德法则。有感于此言的“纯粹理性”,我的班主任人文情怀又有了一条:为学生点亮头顶的星光。
  先谈谈“忠恕之道”,“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也就是尽自己的心,用自己的心推及他人。“忠”这个词,其内涵丰富,“主一无适便是敬”,敬就是一种忠。尽力去做一件事,是忠;忠诚于这件事,是忠;言而有信是忠;恪守职责是忠。
  班主任工作就是以自己的做人去引导学生做人的过程,需要真心实意,真心实意就是忠。教导学生爱学习,班主任自己也尽可能多阅读。有时候班主任不经意间养成的一些良好习惯,对教育本身来说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往往比刻意为之的做作表演更有持久的教育力。孔子能做到“温而厉”,应该跟这样的自觉“修炼”有很大关系。
  有一年高考前一个月,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老师来学校演讲,我注意到他站在台上几个小时没喝水,于是到班级说给学生们听,借此跟同学们讲学习和做人的道理。之后我自己也很少带杯子进班级了,其实这种自律也是一种“忠”。“诚能动物”,老师对学生“诚”,学生也往往会反过来认真对待我们说的话,这是学生的“忠”。学生对时间诚心珍惜、对知识诚心向学,心诚,则“百二秦关终属楚”,“诚”何止于“忠”?
  “恕”是推己及人,经常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就会有新的思路。我有时刚上完两节课,有点累,想喝水,不太想跟着学生一起跑操,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达则达人”,所以还是坚持跟着跑。如果自己不跑,我一般不会站在旁边对学生指手画脚提各种要求和指示的。很多事情,大人能做的孩子不能做,以其角色有别、“任务性”不同,学生一般也理解。但像跑操这类力所能及的可以做到跟学生“同步”的事,就尽量和学生一起,这样教育起来说服力就会强些,这就是对“恕”的含义的深刻理解。
  “恕”还包括站在家长的角度看问题,曾有家长对我说,“老师啊,你叫我们做家长的这样那样地管孩子说孩子,可是孩子在你们手里顶多两三年,我们要跟孩子过一辈子呀。”开始我觉得:这位家长朋友怎么会这样想问题呢,难道我不是为他家孩子好吗?但再想一层,该家长说的也有在他角度上的一种思考。这种情况下,报之以微笑,示之以宽厚,效果反而好。如果只管站在自己的角度讲大道理,把家长讲得一楞一楞的,不理解你,工作做起来就费劲。我看到有的班级墙上写“考上大学的人生就……考不上就……”,如果我们能想到家长们看了会产生哪些想法,再宽“恕”一点,估计就不会这样写了。
  再说说“中庸之道”,中庸讲究执中守正,恪守中道,不偏不倚,坚持原则,无过无不及。班主任工作恰到好处才好,火候很重要,对待发生的事情,是急火还是慢火,火候的把握有时候就在方寸之间、分秒之间,这确实不是三两年之功。班主任工作不空喊口号,也不是摆pose给别人看的,是平时点点滴滴的辛勤,是润物细无声。不说奇谈怪论,不偏激。
  曾看过一则贴在班级墙上的标语:“把自己置于没有退路的悬崖”,诸如此类的提法不少,语言“险峻”,似乎很有力道,但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显然“过矣”。班主任工作中还应相信、依靠本班任课老师,与任课老师一起教育学生,常从他们那里获得班级管理方面的宝贵建议,还应多听领导、同事、社会、学生家长等方面的意见。“兼听”本身就是“中庸”的一种体现。
  中庸之道还讲究因时制宜、因生而异、与时俱进。比如学习孩子们的语言,和孩子平视,是解读孩子心理的一种方法。再比如,带高一实验班和带高二文科班,在相同的时段教育的“点”是不同的,内容、方法、形式都应有明显的差别。高一实验班“学优生”多,教育上有时可用“急”的,因为需要把部分学生影响其成长进步的“刺”挑去;高二文科班刚组班,学生来自不同班类,学习层次差别很大,一时间较“散”,则可先用“缓”的,因为要把学生们的心“暖”起来凝聚成一个有效的班集体。
  中庸还强调“自觉”,我把它引申为培育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带一个班级,班主任的工作主要在于教育、引领。从道理上说,班主任带班的过程,实质上是由一个品行端正的、心智健康成熟的、经验丰富的、有相当知识学养和智慧的、不偏不倚“走在大路上”的成年人带着一群孩子“往前进”的过程。管理的事尽量让学生自主去组织、开展,有班主任包办代替学生,“精细化”出那么多“管理细则”,把班级当成“单位”来管,提前把学生当作成人,就似乎与“中庸”不符了。
  中庸是一种“适”“当”,我听到有班主任对着学生吼:“再出现……情况就要采取……措施”,这样做班主任工作就显得缺乏张力、应力。学生自我管理中的小组建设是个好办法,班级小组建设不走形式,应真正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
  中庸不是平庸,动不动就“蟾宫折桂”,动不动就要求学生“报恩”,动不动就“我也是为你好的”……老是讲这些话可能反映了班主任教育思维的枯竭。“中庸”更不是庸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此类话说多了教育效果就会减弱。“
  中庸”要求教育者自己是个正常人,不装腔作态,然后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多读书,当我们从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中读出回肠荡气的感觉和启迪,我们对学生说话时就会不经意间蹦出一些“大气”的话来,班主任说话做事有格调,学生也多少会受影响,进步的空间也就可能会更大些、人生的路也可能会走得更远些。
  最后就是为学生“点亮头顶的星光”,用理想、信念引领学生。这本身也符合古人所说的中庸之道。带文科班第一天,我对班里坐得东倒西歪的学生说:“大家什么都不缺,只缺一种坚定的‘信念’,现在我来告诉大家……”
  其实班主任要“告诉”学生的有很多,而且要恰到好处地清晰地“告诉”,但不一定一股脑儿和盘端出,每个小阶段按教育规律告诉学生一两样,为他们指示星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