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师生天地 > 师生作品

人生美在行胸臆——全国创新作文大赛赛后略评

作者:刘常爱 发布时间:2017-09-13 09:35:29 浏览次数:

_DSC0048_副本.jpg

我校9名全国总决赛参赛选手和指导老师合影

 

_DSC0017_副本.jpg
刘常爱老师和她的两名爱徒


  第十二届全国创新作文大赛早已落下帷幕,我班陶琪、韩倩两位同学,经过层层选拔,终在北京大学举办的高中组全国总决赛中斩获特等奖、一等奖。作为她们的语文老师,对她俩取得这样的成绩由衷地感到欣慰。尘埃落定之后,回过头来反思和观照,她们的获奖不是从天而降,而是势在必得。
  陶琪,喜爱阅读中国传统文化,古典诗词如数家珍,尤其最爱《牡丹亭》,从学习、研究到模仿创作,爱不释手;她喜欢唱歌,一首《凉凉》唱醉了我们的心;她喜欢表演,《茶馆》一剧中扮演庞太监笑翻了全场;她创作《梧桐缺》、《凤求凰》打动了评委和师生。她,如一只灵动的蝴蝶,在民族文化的花园里翩翩起舞。正如她自己所说:我喜欢这样姹紫嫣红的自己,和笔下的花开满地。
  韩倩,喜爱阅读西方书籍,《1984》、《动物农场》、《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群山回唱》、《洛丽塔》、《麦田里的守望者》,她都看过多遍,想过多遍,在写作中反思、应用,和自己的思想、生活结合,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她笑着说“窝在书里的感觉很好”,腼腆而含蓄。她,如一朵静静绽放的荷,在西方文化中寻觅理性的津梁。亦如她自己所说:要做那个一生都握笔不放的人
  乔布斯说:你须寻得所爱。她俩在最美的年华里,都找到了自己心中的欢喜,并且持之以恒地追求、创造。我想,她们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确定自我的内心,并终生为此努力——人生美在行胸臆!
  想起罗曼•罗兰的话: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是啊,真正的阅读不就是应该这样么?
  在这些年的教学中,我经常想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除了积累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学生需要的就是是大量的阅读和不停的写作。可是,这一切又如何去做?总结来看,我觉得以下的三点比较重要。
  第一,激发兴趣与潜移默化。没有多少人天生爱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调动和激发,鼓励所有人阅读,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文章,师生共同阅读;每日一语、每日一诗、每日一讲,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开展多样式的活动,比如话剧表演、读书会、办语文小报、赏电影写影评、举办经典诵读……让学生爱上语文课、爱上阅读课。
  第二,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灵魂是天空,身体是大地。我常和学生交流人生的意义,抛出疑问,互相探讨。心有多宽阔,你的人生舞台将有多宽阔。我们在年轻的时候要敢于做梦、大胆做梦。以中外名人为榜样,激励自己,从小树立远大理想,且以行动为指引。敢想敢做,方得始终。针对班级学情况,我要求他们每个月读两本书,除了必读书目,我陆续推荐学生阅读更多的经典作品;当然,不是简单的读读,要做照抄、感悟、周随笔。对于他们的照抄、感悟、随笔,定期检查,督促他们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第三,尊重个性与适时引导。小王子看到的玫瑰园有五千多玫瑰花,他觉得都一样;其实,没有相同的一朵玫瑰。可是,如果老师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再加上适时的引导,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就如韩倩喜欢阅读西方经典,而陶琪热爱古典诗词。谁也成不了别人,只能做自己。记得,在创新作文大赛初选,有些同学很早就放弃了,不想写也不愿参加。在初选时候,我让他们自由创作,大胆写出自己的个性,大多数孩子展示了自己的风格;初选结果,两个班有20位学生进入江苏赛区决赛;然后,对这20个集体辅导,积极鼓励他们走自己的路线;2017年4月29日江苏区决赛,韩倩、陶琪杀出重围,喜获一、二等奖;为了8月份的全国总决赛,我和她俩单独商量以下的四个月如何读写,我根据她俩的不同喜好,各自为她们开了十本书;在去北京前,在QQ上,和她俩私聊,积极鼓励和正面引导,让她俩带着一颗喜悦而平淡的心走进北大、走进考场,享受过程之美。
  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有一句话: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陶琪、韩倩,即是如此。我愿她俩能够做自己喜欢做的,做自己需要做的,守卫好自己的理想,守卫好一生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