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师生天地 > 书香校园

诗情天地 弘扬文化——朗诵艺术家许长春专访

作者:苑昕如 刘邓 发布时间:2019-03-09 09:00:57 浏览次数:
        今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21周年,3月4日下午,江苏省淮安中学召开第40届“学习周总理 努力创三好”总结表彰大会。我校有幸邀请了淮安市朗诵协会会长许长春先生朗诵了著名诗人赵恺的作品《周恩来》。现场许会长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地朗诵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周总理高贵的人格品质,为大家呈现了一场盛大的精神盛宴。

 


  下面就跟随小编走进现场,一起对话朗诵艺术家许长春。
  记者:许会长,您好!请问这是您第一次来到淮安中学的校园吗?您有什么感受?
  许会长:我今天是第三次来到淮安中学。第一次是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前,我随市作家协会,包括赵恺主席一起来到淮安中学。当时我朗诵了赵恺《周恩来》的序诗,学生现场反应非常好,淮安中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第二次是工作原因,我和团市委书记一起来学校调研共青团的工作。今天是第三次,我们全校七八千学生汇集在操场,举行表彰会。同时让这些同学们来观看些节目,听我朗诵。我感到非常高兴,更感到一种责任,想把周恩来的精神传承给每一个学生。
  记者:许会长,您为什么选择《周恩来》这一首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许会长:《周恩来》这首长诗3200行,是全国著名诗人赵恺于1998年,也就是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时创作的。它概括了周总理的一生,其中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会打动每一个人。周恩来的精神在这首诗歌中会有具体的体现。
  记者:通过今天的艺术朗诵,您最想向我们淮中学子传递什么精神?
  许会长:传递周恩来精神。周恩来不仅是我们家乡人,他更是全国人民的骄傲,世界人民学习的源泉。作为青年学生要胸怀大志,将来报效祖国必须要有能力,这种能力的提升要有榜样,周恩来就是我们学习的最佳榜样和典范。
  记者:您觉得朗诵和诗歌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您认为什么样的诗歌更适合朗诵?
  许会长:诗歌是书面语言,而朗诵是有声语言。具有一定的情节,节奏有变化、跌宕起伏的诗歌最适合朗诵。因为朗诵者的情感可以随着作品的意境变幻而变化。
  记者:我校一向重视对学生素养的培养,许多学生也对朗诵产生了较高的兴趣,能不能请您给我们分享一下关于朗诵的小技巧,或者说您觉得一部成功的朗诵作品是怎样炼成的?
  许会长:虽然朗诵是一门语言艺术,但是要想朗诵好也不容易。如何才能把一部作品成功地朗诵好?我想首先理解作品是基础,我们要去体会作者创作这篇作品时候的情感和情怀。其次,感情饱满是关键。任何一篇作品无论长还是短,都要饱含深情地去朗诵。每一句话,每一个词,甚至是每一个字,都要打在感情基调这根“线”上,否则就是断线的珍珠。第三,二度创作是升华。现在的朗诵某种意义上叫演诵。随着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大家远远不满足朗诵者拿着稿子来读,强调舞台上的表现力。这就需要在走动的同时,使用一些手势动作来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将静态的诗歌转化为动态的表演。
  记者:作为我们淮安市朗诵协会会长,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您能不能简单谈一谈诗歌爱好者身上应该承担怎样的历史责任?
  许会长:我们市朗诵协会是五年前,也就是2014年10月18日正式成立。时任市政府副市长王红红女士亲自为我颁发了会长聘书。手捧着聘书,我有一种深深的责任感。我要把淮安市广大的朗诵爱好者聚集起来,共同探讨朗诵艺术。我们每一个朗诵爱好者,都要秉持着弘扬国学、诵读经典、传承文明、繁荣文化的宗旨,把声音“诵”出去,讴歌我们新时代,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尽情歌唱。
  记者: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期待您再到淮安中学来。

      许长春:淮安团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主任、市少工委副主任、市少先队总辅导员,淮安市演讲协会、朗诵协会会长,淮安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他曾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曾多次为市委党校科干班、市组工干部作《领导干部语言艺术》专题讲座,为省教育厅、团省委举办的全省骨干教师培训班作《演讲朗诵艺术》专题报告,应邀到二十多所高校和中小学作讲座,担任淮安市几十个部门和系统举办的演讲朗诵大赛主评委,为多个单位组织的即兴演讲比赛命题。他还为20多部电视专题片配音,成功主持全市多场大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