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淮中学子逐梦去,天南地北志凌云

作者:宣传中心 发布时间:2025-08-06 18:25:07 浏览次数:
       莘莘学子传捷报,壮志凌云启新程。近日,江苏省淮安中学2025届高三毕业生陆续收到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录取通知书,满载母校期许与青春梦想,即将奔赴天南地北开启崭新求学之旅,以扎实学识描绘未来蓝图。
  工科领域群星闪耀,人文社科人才辈出。本届毕业生凭借过硬实力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录取层次与专业分布呈现鲜明多元化特色。
  
  厚德 笃学 崇实 尚新
  幸遇良师勇前行,崭新起点合工大
  

  高子涵

 
  在2025年高考中,我校高子涵同学以621分考入合肥工业大学,被软件工程专业录取。
  合肥工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工信部和安徽省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入选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谈及母校,高子涵同学说,在淮安中学这段淬炼之路让自己彻悟: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命运或许能改变航向,却永远无法折断追梦的翅膀。在这里幸遇良师,他们以更深的理解、不竭的鼓励和精准的指导,为学子点亮前路。他们耐心填补学子知识的沟壑,悉心校正学子学习的方向,更以智慧的暖流,点燃了自己对未来的笃信。我深知此机弥珍,便将那份刻入骨髓的自律与钢铁韧劲,毫无保留地倾注于书山学海。课桌见证了我的坚守,书本承载着我的求索,每一个破晓的诵读,每一个子夜的演算,都是为梦想重新冲锋的印记。汗水、压力、偶袭的自我怀疑,最终都化为燃料,驱动着我奋力前行。合肥工业大学,将是人生崭新的起点。接下来将继续汲取过往淬炼的刚毅与执着,在这知识的殿堂里探索未知,追求卓越。
 
 
  至诚至坚  博学笃行
  赴远方逐梦安大,致青春不负韶华
  

  邵秋雨

 
  在2025年高考中,我校邵秋雨同学以615分考入安徽大学,被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录取。
  安徽大学坐落于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江淮首郡、吴楚要冲”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学校是国家“双一流”和“211工程”建设首批入列高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谈及母校,邵秋雨同学说,回望高中三年,那些看似重复的日子,藏着最鲜活的努力。曾记得伦敦之旅尽情享受异国风光,也记得高三冲刺时,教室里永远亮到深夜的灯。高中从不是孤军奋战,是一群人朝着同一个方向,把“不可能”熬成“再试试”直至“可能”的过程。
  他寄语学弟学妹:做自己的掌舵人。
  别被“焦虑”绑架。每个人的节奏不同,有人早开花,有人晚结果,专注自己的脚步就好。
  别忽视“小坚持”。每天多背10个单词,每周整理一次错题,这些看似微小的积累,会在某天给你惊喜。
  别忘了“抬头看”,学习很重要,但也记得和朋友去操场跑跑步,听听喜欢的歌,偶尔放空自己,才能更有力量往前冲。
  相信“可能性”,高考是重要的关卡,但不是人生的终点,笔下的每一个字,都在为自己写故事,大胆去闯,未来有无限可能。
  他建议在学习过程中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理科:重逻辑,轻死记。数学、物理不要只背公式,试着推导原理,用“错题本”整理思路(比如标注“这一步为什么错”),比刷100道题更有效。
  文科:抓框架,善积累。语文、英语注重日常积累,比如准备“素材本”记好词好句、时政热点;历史、地理可以画思维导图,把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网。
  时间管理:拒绝“假努力”。用“番茄工作法”(学习25分钟休息5分钟)提高专注度,优先完成“性价比高”的任务(比如薄弱科目),别在“只抄笔记,不做思考”这类表面功夫上浪费时间。心态调节:允许“摆烂”片刻。学累了就睡一觉,烦了就和家人、老师、朋友聊聊,一直紧绷的弦容易断,偶尔放松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含弘光大  继往开来
  弘毅坚韧并肩,无所畏惧前行
 

  范沁恒

 
  在2025年高考中,我校范沁恒同学以615分考入西南大学,被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录取。
  西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农村部、重庆市共建的重点综合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百余年来,数代西南大学人以其弘毅坚韧、自强不息的奋斗铸就了“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大学精神,不断丰富着“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内涵。以丁肇中、袁隆平、向仲怀、吴明珠、包为民、赵进东、孟安明、杨华勇、冯小明、唐华俊、卿凤翎院士等为杰出代表的数十万校友从这里走向四面八方,成为民族复兴伟业的建设者和各行各业的中坚骨干。
  谈及母校,范沁恒同学说,回望在淮安中学学习的三年时光,内心充满感恩与不舍。模拟考试失利时,班主任孟国君老师帮我分析得失,充满关心的话语让我能够直面挫折。面对物理学科的不足,徐彬老师给予我的鼓励和指导让我重拾信心。面对生物学科的短板,王令玲老师“牺牲”下班休息时间的解答疑惑;沉醉吴文静老师充满活力的英语课堂。数学费新慧老师的思维方式每次都能让我无比震撼,让我始终保持对数学的热爱。我将带着淮中的烙印、老师的教诲和同学的祝福,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未来的路上或许会有风雨,但淮安中学给予我们的坚韧与勇气,将永远成为我前行的力量。
 
 
  海纳百川  大道致远
  敢闯敢试淮中人,敢为人先有作为
 
 
  张佳敏
 
 
  在2025年高考中,我校张佳敏同学以602分考入海南大学,被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录取。
  海南大学,海南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海南省“部省合建”高校。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校训为“海纳百川、大道致远”。
  谈及母校,张佳敏说,回望高中路,铭刻恩师情。那些晨光熹微的早读、灯火通明的晚自习、试卷堆叠的课桌,以及老师们殷切的目光,都成了青春里最鲜活的印记。班主任张正飞老师用“严中有爱”的方式为高三护航。语文张国林老师的课堂是我高三生活的“诗意栖居地”。孙浏春老师,用“抽丝剥茧”方式化解同学们对数学学科的“畏难”情绪。英语吴文静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帮助。生物邵伏超老师教授我们丰富的生物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风格严谨的王宏杰老师更是我物理路上的明灯。高中三年像一场漫长的奔跑,而我有幸在终点前接过传递火炬的角色。感谢所有恩师以学识与人格为我铺路,感谢同窗并肩作战的温暖。未来的路,我会带着这份关于知识,关于责任,关于永不褪色的师生情谊的沉淀勇往直前。
 
  
  厚积薄发  开物成务
  带着母校的激励,昂首走进中石大
 

  夏丁文

 
  在2025年高考中,我校夏丁文同学以623分考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被石油工程专业录取。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前身为北京石油学院,创办于1953年,以清华大学化工系、石油工程系为基础,汇聚了天津大学、北京大学等部分师资组建而成,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为我国石油高等教育奠定了探索发展之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世界能源大学联盟成员高校,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被誉为“石油人才的摇篮”。
  谈及母校,夏丁文同学说,高中的时光始终充满着激励。班主任李建胜老师的每日寄语时刻都在提醒着我们未来就在自己手中,让我心中总是充满着希望。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和无声的陪伴也给我们巨大的鼓励与支持。丁宇老师对工作的认真,对学生的鼓励;罗金玲老师的严厉与负责;张枫老师的谆谆教诲;杨丽丽老师的温柔负责;刘兵老师的幽默风趣、教学有方……路在脚下,愿意迈开步子,这就是通往未来的路,高中三年这段路走完就要昂首挺胸走进下一段旅程。
 
 
  笃学尚行  止于至善
  保持热爱探索,聚焦科技前沿
  

  滕超
  

  苏梓瑞

 
  在2025年高考中,我校滕超同学、苏梓瑞同学分别以628分、620分考入江南大学,分别被人工智能专业和机械工程专业录取。
  江南大学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厚重的文化积淀,以“笃学尚行,止于至善”为校训,以“彰显轻工特色,服务国计民生;创新培养模式,造就行业中坚”为办学理念,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江南风格的研究型大学”为战略目标,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升办学水平,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已逐步建成一所规模结构合理、学科协调发展、教学质量优秀、办学效益显著、社会美誉度高,国内有影响力、国际有知名度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滕超同学、苏梓瑞同学分别聚焦人工智能与机械工程前沿。谈及母校,他们说,高中是一首平凡却又热血的青春之歌。很幸运,在淮中遇到了一群可爱可敬的老师。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李建胜老师一笔好字着实令人羡慕,鼓励的话语时刻萦绕耳畔;数学丁宇老师会偷偷给我们“加鸡腿”;英语罗金玲老师严厉但不古板,会带着我们回忆她的高中生活来活跃气氛;物理张枫老师幽默风趣又认真负责,因不想耽误复习进度,生病了也要“带伤”授课;化学刘冰老师善于化繁为简,还总会留出足够的时间给我们自主消化;生物杨丽丽老师和蔼可亲,有同学私下称她为“丽丽姐”……这些老师是良师,也是益友,感谢他们一路上给予我们的关心和帮助。也希望学弟学妹们带着朝气往前冲,带着热爱去探索,在这段青春里不留遗憾,唱出自己平凡却又热血的青春之歌,追逐自己的彩虹,走自己想走的路,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看自己想看的风景!
 
 
  崇德尚学
  走进中国矿大,探索测绘科学
 

  李志诺
 
 
  在2025年高考中,我校李志诺同学以619分考入中国矿业大学,被测绘类专业录取。
  中国矿业大学落于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作为当今全国唯一以矿业命名的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通过长期发展和建设,已经形成了以理工为主、以能源资源为特色,理工文管法经教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和多科性大学的办学格局。
  谈及母校,李志诺同学说,淮中校园的日子总是很快,那是一直向着自己的理想奔跑的岁月。班主任孙浏春老师以及各科老师的陪伴、鼓励,永远是我前进的动力。直到离开了高中校园,才真正的清楚,高中三年,无愧于自己,便已是最好。

 
  明德至善  博学笃行
  从淮中到贵大,踏上星河征途
 

  丁乐妍

 
  在2025年高考中,我校丁乐妍同学以文科592分考入贵州大学,被历史学专业录取。
  贵州大学,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是教育部和贵州省人民政府“部省合作共建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 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首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和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谈及母校,丁乐妍同学说,从淮中到贵大,这是自己星河征途的一部分。时常想起,当里运河畔的晨雾尚未消散,清脆的铃声已在淮安中学的梧桐道上荡漾,耳畔是同学们铿锵的诵读声。“以富强祖国为己任,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校训,那是晨昏呼吸间的生命律动。模拟考后的困惑在老师们逐条分析的讲解中烟消云散;好朋友传递来“下回我们并肩冲过600分线”的鼓励声,一张画着蜡笔笑脸的纸条静静躺在笔袋里——“你本身就是光”……这些细碎温暖让我懂得:在淮中这条奋进之路上,从不是踽踽独行。轻抚贵大录取通知书上凸印的溪山图案,眼中闪着笃定的光。从江淮平原到云贵高原,这份跨越千里的选择,正是“以富强祖国为己任,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校训的生动注脚——当个人理想与时代经纬同频共振,平凡的坐标也能绽放星辰。
 
 
  刻苦求实  开拓创新
  扬帆向上政,法治展胸怀
  

  王薛威扬

 
  在2025年高考中,我校王薛威扬同学以文科611分考入上海政法学院,被法学(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创新班)专业录取。
  上海政法学院,是上海市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举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是立格联盟成员单位、“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单位、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培养院校、“丝绸之路”政府奖学金留学生培养院校、中美人文项目培养院校、“留学中国”海外预科教育联盟成员、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上海市花园单位,入选上海市卓越法律人才、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和上海高校涉外法治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教育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
  谈及母校,王薛威扬同学说,离开淮中校园不过月余,总难忘那些与书香相伴的朝夕。清晨的操场边,晨读的琅琅声随微风拂过泮池水面,捧着书本轻声诵读,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书页上,字里行间仿佛跃动着对理想的向往。晚自习的灯光下,面对法理概念的纠结,政治郭万平老师总能用生动的案例拆解难点,一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让我茅塞顿开;模考失利后,班主任颜丙戎老师拿着成绩单逐科分析,“我相信你一定会做得更好”的叮嘱,驱散了我心头的焦虑……初春的走廊里,与同学模拟辩论时的思维交锋,失利后递来的一支雪糕,以及笔记本里夹着的“下次辩论台你一定是最佳辩手”的便签,都让我明白:在淮中,追梦路上从不独行,温暖与力量始终都在。淮中教会我的,是找准方向后便一往无前的执着。填报志愿时,上海政法学院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创新班闯入眼帘——这所深耕法治教育的学府,将国际法与实务技能深度融合,培养能参与国际法律事务的复合型人才,恰好契合他“以法为器,护航国家发展”的理想。这份选择里,藏着淮中赋予的格局与担当,真正的成长,就是带着初心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她寄语学弟学妹们珍惜在淮中的每一堂课、每一次讨论,感恩那些陪你熬夜刷题的同学、为你答疑到深夜的老师以及一直在你身边陪伴你的父母。回望高中时光,淮中给学子的,不只是知识,更是面对挑战的勇气。
  一张张沉甸甸的录取通知书,凝结着学子寒窗苦读的汗水,更承载着江苏省淮安中学“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育人硕果。从严谨务实的工科殿堂到思想碰撞的人文社科领域,学子们的多元选择生动诠释了学校因材施教、助力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理念。期盼孩子们在大学沃土中继续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过硬本领,在各自热爱的领域绽放光芒,成为闪耀于时代星空的栋梁之材。
  青春列车已鸣笛启程,满载淮中印记的莘莘学子正以昂扬之姿,奔向辽阔的知识原野与人生舞台。这场奔赴山河的求学之旅,不仅是个体梦想的绽放,更是江苏省淮安中学教育薪火永续、桃李天下的生动见证。
  每一位熬过无数个挑灯夜读的夜晚、在考场上全力以赴的高考生,都是值得敬佩的勇士。他们为了心中的光,把疲惫藏进眼底,把坚持刻进笔尖,这份为梦想拼搏的模样,本身就足够耀眼。我们聚焦的这些淮中学子,只是众多优秀毕业生中的部分代表——还有更多孩子带着母校的印记,在不同的赛道上默默蓄力、稳步前行,他们同样用努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他们都是这场青春征程里了不起的追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