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中13骄子逐梦苏大,苏超对决燃情双城
作者:宣传中心 发布时间:2025-07-30 10:29:36
浏览次数:
这个夏天,淮安市淮安区与苏州市,这两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因青春与梦想而紧密相连。
2025高考再传捷报!淮安中学13名学子凭借优异成绩组团叩开苏州大学大门,即将南下苏州,继续书写成长答卷。本周六晚上,“苏超”联赛精彩继续,苏州队则北上挑战“浪里马”,用激情点燃双城体育对话。从课堂到赛场,从学业追求到竞技拼搏,淮安和苏州,两座城市正上演着一场关于青春的双向奔赴。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名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列高校,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航天局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前身是东吴大学,1900年创办,开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融中西文化之菁华,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东吴大学是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也是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上个世纪,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从民国时期的群星璀璨,到共和国时代的开拓创新;从师范教育的文脉坚守,到综合性大学的战略转型与回归;从多校合并的跨越发展,到争创一流的重塑辉煌,苏州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江苏省淮安中学,始创于1904年,前身为清末丽正书院开办的淮安府中学堂 ,更早可追溯至1741年成立的淮阴书院,校名历经江苏省第九中学、江苏省立淮安中学、两淮市第二联合中学等多次更迭,2001年启用现名。百年时光里,校园见证无数青春,传承深厚文化底蕴。1979年被确定为江苏省首批重点中学后,学校一路奋进,先后荣获“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模范中学”“江苏省文明单位”等称号。2002年4月,被确认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2004年2月,转评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普通高中 ,办学实力备受认可。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著名作家汪曾祺,外交家乔冠华,中科院院士陈鉴远、邵峰、王怀民等都曾在此求学。近年来,高考成绩也十分亮眼,2025年高考600分以上高分段人数可观,一本达线率稳步提升,持续向各大高校输送优秀学子,在淮安地区始终保持强劲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13位淮中学子,和他们一起回顾难忘的淮中三年,展望未来的大学生活。
蔡可欣
以科技续文脉
在图情世界寻理想

以科技续文脉
在图情世界寻理想

文科601分的高三1部16班蔡可欣,将在苏州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专业开启新程。她回忆高中生活时说:“迷茫与痛苦是高中必须直面的,同学的鼓励、老师的指引总能拨开迷雾。”史铁生的名言“过去和未来在今天随意交叉”是她的信念,她相信每一次努力都是通向远方的垫脚石。
选择苏大,源于对“以科技续文脉”理想的追求。苏大图情学科融合古典文献与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天赐庄校区的民国风图书馆与独墅湖校区的“水晶莲花”炳麟图书馆,让她对未来充满期待。她寄语学弟学妹:“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慢也好,步子小也好,往前走就好。”
谷昊
七次倒数后的逆袭
服装设计里绘初心

七次倒数后的逆袭
服装设计里绘初心

605分的高三1部1班谷昊,用坚持诠释了“不放弃”的意义。高中三年,他曾7次拿下数学考试倒数第一,但从未气馁,最终将成绩提升至班级中游。“同学讨论问题时的互帮互助,运动会上的呐喊助威,都是疲惫日子里的光。”他感恩这段充满挑战的时光,让他懂得努力的价值。
即将踏入苏州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他,深知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教导与集体的温暖。“拿到录取通知书时,百感交集,那些汗水都没有白费。”
张起腾
三人同“吃”苦
坚韧铺就光电路

三人同“吃”苦
坚韧铺就光电路

635分的高三1部1班张起腾,对高中生活的定义是“一份苦,三人吃”:自己扛大头,同学陪分担,老师帮分担。他说:“高中需要坚韧,很多时候再多坚持一秒就有惊喜。”班级里“中二而友善”的氛围让他难忘,同学的玩笑、辩论甚至打球邀请,都能驱散消极情绪。
高考期间淮中老师送的粽子,是他心中温暖的符号——那是期待,也是祝福。即将学习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他,感恩2025届1部1班所有人的同行:“是这份团结,推着我不断前进。”
徐琪杰
给学弟学妹的信里
藏着成长的密码

给学弟学妹的信里
藏着成长的密码

612分的高三2部3班徐琪杰,毕业之际以一封长信分享高中感悟。他写道:“青春是固执的旅人,当时步履沉重,回首只见明丽风景。”他提醒学弟学妹:课堂专注比课后弥补更重要,笔记应是思维驿站而非形式,考试分数只是坐标,心态与方向才是关键。
“学习没有金科玉律,要找到契合自身的节奏。”这是他用三年经验总结的真理。即将就读环境工程专业的他,愿学弟学妹“织就无悔的青春锦缎”。
赵瑞
流水不争先
机电长河里奔涌向前

流水不争先
机电长河里奔涌向前

635分的高三2部1班赵瑞,用“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总结高中生涯。他感恩李建胜老师埋下的进取种子,刘兵老师传授的学习方法,以及所有老师的督促与鼓励。“那些晨曦诵读的清晨,灯火通明的深夜,熔铸成一条坚韧的河,载我流向梦想。”
即将学习机械电子工程的他,寄语学弟学妹:“莫惧沉淀期,日拱一卒,护持心泉,终能汇聚成奔涌江海。”
刘子怡
枇杷树下的回忆
建筑梦里的感恩

枇杷树下的回忆
建筑梦里的感恩

602分的高三2部3班刘子怡,难忘教室门前的枇杷树,更难忘每一位老师:语文老师的妙趣横生,数学老师的一题多解,班主任张巨康的“铁汉柔情”……“他们是宇宙无敌的好老师。”
她给学弟学妹的建议,实在又贴心:高一高二打好基础,保证睡眠提高效率,高三心态关键要学会释放。即将学习建筑学的她,将带着淮中的温暖记忆,在新征程上继续探索。
朱妍妍
高三碎片里的成长
金融数学中的清醒

高三碎片里的成长
金融数学中的清醒

616分的高三2部1班朱妍妍,将高三比作无数碎片的拼凑:真诚的人、清醒的时刻、崩溃又坚持的日子、没说出口的告别……“这些教会我接受挑战,接纳失败,在因上努力,于果上随缘。”
即将踏入金融数学专业的她,祝愿学弟学妹“像树一样,无限延伸人生脉络,枝繁叶茂”。
王劲
从中考失利到苏大软件
一把钥匙开新门

从中考失利到苏大软件
一把钥匙开新门

636分的高三1部1班王劲,三年前的中考让他一度陷入低谷,是淮中老师用“一束束光凿穿硬壳”。吴文静、张正飞老师的幽默,费新慧、徐彬老师的严谨,让他重拾信心。“晨读时的《赤壁赋》声浪,课间的学术沙龙,都是向上的力量。”
拿到苏州大学软件工程录取通知书时,他想起《当幸福来敲门》的台词:“真正的幸福只青睐坚持打磨钥匙的人。”淮中给的这把钥匙,将助他在代码世界继续前行。
张艺恒
农村学子的逆袭
软件工程里的初心

农村学子的逆袭
软件工程里的初心

636分的高三1部1班张艺恒,三年前带着690分的中考成绩从车桥中学踏入淮中。从陌生到适应,从成绩下滑到调整方法,他学会了独立思考与坚持。“高三平常心很重要,家人的温暖是动力。”
即将学习软件工程的他,感恩这段“奋斗与成长的岁月”,将带着收获勇敢迈向新征程。
杨文娜
心态是最好的方法
大数据里见初心

心态是最好的方法
大数据里见初心

638分的高三2部1班杨文娜,坚信“心态与态度比方法更重要”。她在淮中遇见优秀的老师与同学,“在陪伴中成长,种子渐渐发芽”。
即将学习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她,希望学弟学妹“享受学习过程,为梦想真正努力一次”,无论结果如何,都是完美句号。
钟晟
大流通时代的追光者
拼出青春的立体图鉴

大流通时代的追光者
拼出青春的立体图鉴

602分的高三2部3班钟晟,回望高中时光,满眼都是碎片:题海里的日夜、为数学题争论的课间、运动会的加油声……“青春像盛夏骤雨,来得猛,走得急,但汗水不会说谎。”
他叮嘱学弟学妹:“珍惜纯粹时光,别让分数定义全部价值,球场热情、星空下的友谊,都是宝藏。”即将学习物流管理的他,带着这些记忆继续前行。
孙若轩
亦师亦友的温暖
药学路上的启航

亦师亦友的温暖
药学路上的启航

615分的高三1部1班孙若轩,感恩淮中“严谨负责的老师”与“珍贵的同学情谊”。“晨曦晨读,课间讨论,晚自习专注,我们一起为理想拼搏。”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是他的座右铭。即将学习药学的他,愿学弟学妹“用行动实现理想”,也祝母校越来越好。
杨嗣恒
平凡中的积累
是最珍贵的馈赠

平凡中的积累
是最珍贵的馈赠

597分的高三1部2班杨嗣恒,三年前来淮安中学借读。他说,淮中带给自己的是“在规律中保持清醒的能力”。孙浏春、张国林等老师的教导,让他明白“成长藏在日复一日的积累里”。
“真正的努力是安静解决问题,相信时间的力量。”即将学习生物制药的他,带着这份感悟,从淮中启航。
双城共鸣
从书桌到赛场
青春永远正当时
从书桌到赛场
青春永远正当时
苏州-淮安,两座城的故事,总在青春里相遇。
13名淮中学子,即将带着三年的沉淀奔赴苏州。而本周末的足球场,苏州队与淮安队草皮上的奔跑与拼抢,又会是两座城体育对话的另一种模样。 愿13位淮中学子在苏大继续发光,也期待着赛场上的苏淮健儿踢出精彩,踢出青春风采。 让我们共同期待淮安和苏州这两座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中学和苏州大学这两所百年名校,未来有更多更美好的双向奔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