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深耕教研求真知,创新实践育英才

作者:教科室 发布时间:2025-05-14 16:52:00 浏览次数: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成为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到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近年来,江苏省淮安中学以“科研兴校”“科研增效”为指针,抓住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重大变革的契机,着力实现五项变革:
  实现以高品质高中建设为愿景的教科研内涵驱动发展模式的变革
  实现以教科研理念进行学校发展重大疑难问题顶层设计的变革
  实现让教科研团队学术权威和行政团队权力双线并重的变革
  实现将教科研工作作为各部门各级部常规性常态化工作的变革
  实现由课题、项目等多样态构成的教科研方式变革
  让教科研渗透到教育教学每个环节,实现教科研工作常规化、系列化、实用化等目标,为学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加快推动学校跨越式发展。

 研修——教师研修提高专业素养 
 
  为了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我校以教师需求为导向,顶层规划,构建校本研修体系并分层实施,来满足不同发展状态教师成长的内在需求,引领教师幸福成长。为此,我校建立“青年教师研修”“骨干教师研修”“三名工程培育”三级研修体系,专项成立“青年教师研修班”和“骨干教师研修班”,通过“课堂观察、小组建设、教学反思、学情调查、思维导图、做题研题、个案分析、论文写作、课题研究”等系列主题式培训,培养教师们课堂观察、学案编制、知识构建、教学反思、习题解答、论文写作、课题研究等能力。
  学校每年举办“青年教师教科研基本功大赛”,采用先培训后比赛的方法;每月先采取专题讲座、自学研修、交流展示等方式培训,在此基础上组织专项比赛,目的是以赛促研,以培训保证质量。学年结束后根据综合成绩评选出若干教科研之星。
  学校定期举办青年教师高效课堂沙龙活动,让青年教师互相交流,展示才干,促进青年教师快速的成长。
  学校还十分重视教师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升。为此,学校制定《教师全员阅读研修活动方案》、建立阅览室、订购“中国知网”“超星图书”“学科网”“高考资源网”等网络资源、为每位教师每年免费订阅一本“专业期刊”、每学期购买一本专业书籍。要求阅读计划,做好阅读批注,写好读书笔记,分享读书心得。

 
  








  研修班










 
  努力奔跑的我们


  
 
  研题——命题研究引领课堂教学

 
  为了让教科研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中赢得先机,2020年,学校决定成立“命题研究中心”,聘任各学科优秀教师担任研究员。命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学习《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课程标准》,研究高考试题和各市统测试题,制定《江苏省淮安中学命题规范》,参与学校期中考试命题、高三高考拉练试卷编制。其中,命题中心成员刘洵主任、孙建东主任、苏晶晶书记、张正飞主任、郭琪主任、张克印组长、马宇主任等老师或受邀参加淮安市期中期末统测命题,或开展命题讲座。学校每年为教师购买《高考试题分析》《江苏高考典型试题分析》、为每个研究员和行政干部配备《高考政策与命题解读》,通过对试题的研究,提升了对高考试题的理解,促进课堂教学。
  命题研究中心还将研题活动转化为教师日常教学常态化内容,每周集体备课组织教师开展研题活动。为提高教师研题、命题质量,学校每年举办全校教师解题、命题比赛,至今已举办十届。

 





 
  命题研究中心还开设命题培训、承担试卷质量评析、出版《研题月刊》《新高考研题成果集》专辑等任务,扩大命题研究中心辐射作用,提高全体教师的解题、命题水平。
 








 
  研究——课题研究深耕内涵发展

 
  为了进一步推进学校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学校实行行政管理和学术引领双线融合的管理变革,使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从事务型、经验型走向专业型、学术型,让教科研渗透到各项工作之中,为教育、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赋能,使教科研成为追求更快更高发展目标的持久内在动力。
  学校把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转变为系列课题研究,用课题促进问题解决,为此,学校构建了国家、省、市、区、校五级课题研究体系。“十四五”期间,学校共申报33项课题,其中省规划课题和教研课题7项、市级课题10项、区级课题16选项。学校还积极倡导教师进行微型课题研究,全体教师积极参与,从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入手,从自己的课堂入手,坚持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之路,边教边研,边研边教,积极探索教学规律,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2024年,我校申报的“三新背景下命题研究助推县中振兴高质量发展”被立为区创新创优项目,并作为案例,供全区各中小学参考学习。项目通过成立命题研究中心、深化高考命题研究、开设命题研究讲座、举行全员命题比赛、开展命题质量分析、出版《研题月刊》等措施,提高教师命题水平、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学校积极推进“课题进课堂”活动,让课题研究扎根教育教学现场,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果,发挥课题研究对教育教学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使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用研究创生美好教学,有效解决了课题研究中存在的开题和结题“两头热”,课题研究过程中散漫的问题,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脱离的问题,实现了课题研究品质和课堂教学效益的双向奔赴。2023年12月,学校承办淮安区首届“课题进课堂”观摩研讨活动,受到好评。
 
  级部引领性项目
 
  学校还推行“级部引领性项目”,要求各个级部针对管理和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分别制定了级部引领性项目并开展研究,并在学术委员会上作项目开展和推广情况汇报,学术委员会委员对项目进行点评,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进而促进级部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调研——专题调研锚定精准发力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落实“科研兴校”的发展理念,在“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和“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围绕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创新、教师专业发展等核心任务,深入开展调研与实践,推动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2020年,为落实“科研兴校”“科研增效”、创建高品质高中的需要,学校制定《江苏省淮安中学教科研发展规划》(2021-2025)。为此,学校从“行政管理、学生管理、课堂教学、教师研修”等方面,在全校范围开展广泛调研,通过对专项问卷调查结果的梳理归纳,提炼出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和建议,制定《江苏省淮安中学教科研发展规划》(2021-2025),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力争实现教科研工作“三大目标、五大变革、六大工程”,切实为学校高品质内涵发展提供保障。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对教育教学的导向作用,实现“招-考-教-学”全流程各个环节无缝衔接、良性互动。为此,学校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课堂听课等手段,了解目前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形成了适合我校发展的“五动融学”课堂教学理念。
  为促进全体教师在“四新”背景下开展校本研修和探索实践,深入推进“五动融学”课堂教学改革,学校针对教学案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广泛调研,在全校范围内推行“任务单导学案”,并制定与之配套的“学习小组建设”活动方案,要求全体教师在教学中以任务为驱动、以活动为抓手、以小组合作为手段,使“五动融学”理念落地生根,提高课堂效率。
 
  


 
  “五动”融学

 
  学生在课堂行为上“动眼”阅读教材、看清题目;“动笔”记录整理、书写表达;“动脑”思考感悟、归纳演绎;“动嘴”回答问题、交流讨论;“动耳”专心听讲、信息整合。
  教师在课堂设计上利用“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掌握知识、训练能力;通过“任务驱动”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系列活动中分解“?”,进而形成知识网络、各项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反思,通过“思维静动”,产生新的“?”,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通过小组“合作联动”,引导学生学会交流、思维碰撞,喜获“!”;通过系列“习题组”“任务群”训练并自主展示,让学生“展示灵动”,最终促进学生获得“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具备“学科素养”、践行“核心价值”。
 



 
  为了提高命题研究水平、提升试卷命题质量、分析阶段教学成果,教科室定期对各年级期中期末试卷进行调研,从“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等方面作全面分析,保持“教-考-学”的一致性,最终形成试卷分析报告,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建议,以研促教、以考促教,最终引领教学质量提升。
  












 
  学校针对课题管理、教科研成果奖励等存在的问题,通过广泛调研,制定《江苏省淮安中学教科研成果奖励条例》《江苏省淮安中学课题管理制度》《江苏省淮安中学教师教科研学期考核积分计算方法》。
 









 
  研发——作品研发促进成果转化

 
  教科研的核心价值在于“以研促教”,避免为研究而研究,教师须保持问题意识,注重过程积累,最终让教科研成果反哺教育教学,真正服务于学生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为此,学校十分重视教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的联系。
  首先,坚持研究问题从实践中来,通过课堂调研、问卷调查、教师访谈等手段,梳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行政管理、学生管理、学科教学、后勤保障等方面归类整理,然后,从中选出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展开研究,如关于青年教师成长的《基于专业学习社群的高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省规划课题)、有关语文教学的《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省规划课题)》《基于项目学习的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结构化设计与实践研究》(省规划课题)、有关数学学科教学的《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省规划课题)、有关物理实验教学《指向探究能力发展的高中物理微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省教研课题)、有关英语课堂教学的《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高中英语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市教研课题)等。
  学校还十分重视教科研成果的转化,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管理中去,为此,学校根据研究成果,开发多种类的研究成果,并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
  通过教科研成果的整理归纳总结,分享教研经验和研究成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推动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根据《周恩来教育思想研究》开发的德育类的校本教材《像周总理那样工作、学习和生活》《主题班会案例集》,用于班会、晨会教育。
  命题类的《学科命题规范》《研题月刊》《新高考研题报告》等,用于命题管理、作业设计等。
 












 
  教学类的《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新教学:淮中叙事》《新教材:教学设计汇编》等,用于课堂教学。
  教学管理类的《互助型学习小组建设方案》,指导学习小组建设。
  研修类的《中学教师实用研修方案与案例》,用于指导教师高层次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