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含而不露 涵养深厚——高一Ⅱ部“苏教国际杯”获奖者感言

作者:韩涵 孟娟娟 发布时间:2020-12-08 15:47:15 浏览次数:
   


      “苏教国际杯”江苏省第二十届中学生阅读与写作大赛(高中组)决赛于11月28日下午举行。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一Ⅱ部2班韩涵(指导老师孟娟娟)同学参加了决赛并荣获一等奖。下面让小编带领大家来了解一下她们此次参赛的感受……
 
  赛后闲谈




 
  生活中的“小确幸”常常是不期而遇的。近来,我也遇见了属于我的“小确幸”——“苏教国际杯”,虽说没能拿到特等奖,心中有些许遗憾,但在这次作文比赛中,我的收获足以冲淡这些遗憾,让我开心许久了。
  就拿这次决赛的题目来说,只一照面,我就兴奋起来了。题目是“成熟的心智表达”,遇到这样新奇又让人有些费解的题目,我有一种想冲上去将它拿下的冲动。“心智表达”是什么?为什么又用“成熟的”作为它的修饰词?说实话,心中除了跃跃欲试外还有少许焦躁。题目没有头绪,我便将注意力转移到所给的材料中。艾略特以为:“如果让我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我所以为的‘经典’的含义,那就是‘成熟’……”。从有些繁长的材料中,我提取了几个我所认为的关键词作为我写作文的大体方向。“经典”“文明的成熟”“语言的成熟”“心智的成熟”“诗人广博的心灵”,根据这些关键词,我认为这次的作文可能要结合“经典”、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阐述,证明自己的观点。
  然而,这一切并不是靠赛场上临时发挥就可以圆场的,这需要平时大量的深入的阅读积累。
  平时我们大多数人所做的正是颁奖典礼上专家所说的“摘抄好的句子”,然而这些看似有用的阅读积累对这个题目起不到多大作用。对于这个题目而言,它所需要的是深入的阅读积累。而在我看来,深入的阅读积累是当你看见一个句子时,你觉得它与你产生了共鸣,而你所做的不仅仅是将它摘抄下来,更应该是写下或者是记录下你通过这个句子与名家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摘抄下来的句子就像一朵鲜嫩的花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风干,最后的最后,会随着一阵徐徐而来的清风,消散在你记忆的储藏室里。而记录你对这句话的思考的文字则像土壤、雨露、阳光。土壤的肥沃程度、雨露的滋润效果、阳光的冷与暖则取决于你思想的深度与广度。但你不能“为赋新词强说愁”,就像雨露过多则会使花儿“烂根”,同时一个优秀的园艺工作者都知道,常常翻新一下土壤会使花儿更加明艳。
  在这次比赛之前,我又从书橱里翻出了从前读过的书,如《林清玄散文集》《人间失格》《追风筝的人》……当我多次翻看这些“经典”时,触摸着熟悉的字句,我所看到的、思考到的又与当时批在旁边的想法有些不同。
  因此我以为所谓“成熟的心智表达”具有亘古不变的价值与具备让人从不同心境、不同层面来解读、来思考的广袤的空间,所以在赛场上,我有了这样一个角度来思考、诠释、切入。
  其次,我认为平时准备的素材在精不在多!就拿这次我在赛场遇到的问题来举例子,有了角度来切入,我便在脑海中搜索相关作品,人物、时代背景……一瞬间,涌进我脑海中的人物有很多,仿佛都在嚷嚷着“选我!选我!”但仔细一琢磨,发现可用的素材屈指可数,甚至可以说为零,因为平时我在整理素材时,并没有将其整理全面了,导致在赛场上,每个素材我都可以说上一二,但没有一个素材可以说出个所以然的。
  我想,这次没有达成心中的目标,阅读积累这一块是我失利的重要原因,但人生不就是在摔倒了再爬起来中度过的吗?
  满怀希望就会所向披靡!
  ——高一Ⅱ部(2)班韩涵
 
 
  含而不露 涵养深厚
 
 

 
  韩涵同学在这次“苏教国际杯”作文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与她平时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我与她结下师生缘分的这几个月中,感受颇深的两个地方是她的“阅读之勤”与“思维之灵”。勤勉而投入的阅读态度、灵活且扎实的思维方式,帮助韩涵拿到了两场省级作文比赛决赛的入场券,后因时间上的冲突她果断选择了“苏教国际杯”,并在接到复赛通知的第一时间进行赛前准备,查资料,看范文,准备自己比较擅长的写作素材……这些细碎而有用的工作都是她在课余时间独立展开的,由此可见她在学习安排上的决断力与执行力。
  她在阅读上从来都是不遗余力的,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经常不由自主地将自我沉浸到文字的世界中。为了适当地抽离,她有时会读一点浅淡的“闲书”。刚开学的时候,为此我还在课后批评过她,含蓄地表达了对她阅读质量的担忧。但她悟性很高,极其善于触类旁通,当时既写了细致的絮语向我阐明了自己的阅读主张,又主动吸纳了老师话语中有益的成分,实乃孺子可教也。
  她在写作上一向也是精益求精的。参加这次比赛之初,她提交了一份《线上线下》的作文初稿给我,内容充实,文采斐然,显现出不一般的写作功力。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会针对不同的主题来组织不同的写作材料,懂得用变通的思路来“因地制宜”。记得上次她询问议论文写作的逻辑架构时,我只是针对她的问题稍作点拨,她便反应过来,在下一次作文训练中及时做了调整。这样的思维灵敏度也是非常令人赞叹的。
  因含而不露而涵养深厚,因得而不骄而羽毛渐丰,这是她做人做事的高标之处。若韩涵能一直谦逊向学,静水流深,想必日后定会扶摇而上、鹏飞万里!
  ——孟娟娟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