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江苏省淮安中学三位院士与周恩来总理的故事

作者:宣传中心 发布时间:2020-01-08 11:03:22 浏览次数:
       “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2018年3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深情地说道。
 
 
  

 
  在开国总理周恩来的家乡淮安,有一所诞生于1903年的名闻遐迩的学校——江苏省淮安中学。在这里,周恩来不仅是一个让淮中人感到很温暖、很自豪的名字,更是铭刻于心的印记。百年名庠,英才辈出,江苏省淮安中学拥有3名院士:中国科学院首批院士陈鉴远、中国科学院最年轻院士邵峰、中国科学院新晋院士王怀民。
  今天,1月8日,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44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走进三位院士和周总理的故事……

 
  陈鉴远
  我和周总理是老乡


  江苏省立淮安中学
  (民国)

 
  陈鉴远,1916年6月15日生于江苏淮安。1931年毕业于江苏省立淮安中学(初中),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工系,1948年获美国依阿华大学硕士学位,1950年获美国叙拉古大学博士学位。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鉴远院士在淮安宾馆留影
  (1986年)
 
  1986年11月15日,东方才露出鱼肚白,大地呈现出一片黎明前的宁静,淮安宾馆(在今淮安市淮安区)的院子里就出现一位老人的身影,他就是从省立淮安中学走出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鉴远先生。阔别故乡五十年了,他天天都在思念着故乡。“淮流汤汤,雄城壮,塔影长。我校师生共一堂,正骅骝开道,前程万里,珍重韶光。”十三岁,从老家淮安县曹甸镇来到省立淮安中学读书,一切都那么新鲜。学校和家相距八十里地,那时交通很不方便,他很少回老家,生活上学会照料自己,一心钻在书堆里。

 
 
  陈鉴远院士去日本讲学时留影

 
  新中国成立后,留学生们纷纷要求立即返乡,报效祖国,但美国政府多方阻挠。1950年,陈鉴远和其他留美同学得知周总理在日内瓦参加国际和平大会,通过巴黎同学将十二名留美同学的联名信辗转送到周总理手中。周总理以此据理力争向美国政府要求让中国留学生回国,美国政府勉强同意发给护照。但在临行前的那天晚上,美国政府又反悔了,第二天将在轮船码头以“复查”名义刁难而“暂时”收回护照。在同学紧急帮助下,陈鉴远等十二个人连夜搭乘法国商船,转道巴黎、香港,于1950年10月回到北京。
  1959年,周总理亲切接见这十二名归国留学生,代表政府表示欢迎,并加勉励。在一一握手的交谈中,突然,周总理惊问陈鉴远:“听口音,你是江苏人吗?”“是的,总理,我是江苏淮安人。”总理热情地紧紧握手:“哎呀!我们还是老乡啦!”陈鉴远动情地说:“我知道,我在淮安读中学时,还到驸马巷您的故居看过,还记得大门对面有一面照壁墙。”哈哈哈……两双大手握得更紧了。这才是老乡见老乡,激动喜洋洋啦。此后,陈鉴远院士一谈到与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这段老乡情缘,总是激动不已。

 
  王怀民
  文通塔下有我和周总理的身影


  淮安县中学大门
  (上世纪80年代早期)

 
  王怀民,1962年4月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籍贯江苏淮安。1979年毕业于淮安县中学,1983年毕业于原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现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数学专业,1988年、1992年在国防科技大学获得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专业硕士、博士学位。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恩来故居

 
  周恩来故居前面是文渠,小时候的周恩来和街坊邻居的小伙伴常到文渠里划船、游泳,到大运河乘船走亲戚,到文通塔下玩耍。他十二岁离开淮安,虽然再没回去过,但对故乡有很深的感情。1959年1月上旬的一天,周总理结束在广州的行程,从白云机场返回北京,专机途经淮安,他不顾飞机的颠簸摇晃,走向驾驶舱,凝视俯瞰机翼下的故乡。他对秘书王伏林说:“看到了文通塔、里运河等,都没什么变化,只是,鼓楼附近的街道变宽了……”


  文通塔
  (与淮安中学老校区一墙之隔)

 
  “巍巍的文通塔,倾听着我们的歌声;悠悠的大运河,洋溢着我们的热情。”王怀民家就在淮安中学南面巷子里的教师宿舍区,东边和周恩来故居仅距一箭之地,西边和文通塔、大运河也只有两百米左右的距离。下午四五点钟放学后,他常和同学们到周总理故居前的文渠边去玩,也到周总理童年时常去的运河边、勺湖之畔的文通塔下读书、嬉戏。他所在的高二7班,教室在学校花房北面的最西边,毗邻文通塔,他还喜欢到文通塔东面的小河边去玩,那里面有甲鱼、朝鱼(鲫鱼)、鲤鱼等。
  王怀民的父亲、姑母是从省城南京下放到淮安的知青,他父亲是淮安中学的历史老师,姑母是淮安中学的语文老师,他们带他去驸马巷的周恩来故居,给他讲周总理的故事。1911年的一天,正在上课的沈阳东关模范小学魏校长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要读书?同学们纷纷回答:为父母报仇,为做大学问家,为知书明礼,为让妈妈妹妹过上好日子,为光宗耀祖,为挣钱发财……等到周恩来发言时,他说:“为中华之崛起!”


  王怀民院士受到中央军委领导接见
  (2020年1月)

 
  王怀民在淮安县中学读书时,刚刚粉碎“四人帮”,学习氛围还不是很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成了激励王怀民的励志名言,他埋头学习,上课认真专心,虽然不熬夜,但成绩数一数二,是绝对的学霸。初中、高中都担任班长,工作极其负责。讲台整理得干干净净,其他物品都摆得整整齐齐。黑板擦得要求很高,如果值日生擦得不符合要求,他会自己再去擦。他管理班级要求严格,班级管理得非常好。无论是初中班主任闵菊生老师,还是高中班主任韩海建老师,一见到王怀民就很开心。不但老师们喜欢他,同学们也很喜欢他。精益求精的他,成为国家栋梁,是料想得到的!
  几年前春节,王怀民回淮安,特意约上几位当年的老同学,一起去了周恩来纪念馆,以这种方式表达对周总理特别的景仰、怀念和感恩之情。

 
  邵峰
  恩来精神给了我闯关的勇气


  淮安中学梧桐林荫道
  (上世纪90年代早期)

 
  邵峰,1972年1月出生于淮安县流均镇。1991年毕业于淮安中学,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应用化学专业,1999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硕士学位,2003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邵峰院士荣获未来科学大奖
  (2019年颁奖现场)

 
  “别人问我成功的秘诀,其实就是不跟风,坚持独立思考和判断。”最年轻院士邵峰告诉记者,他一直认为,人的存在就是挑战自己,不断追求,对事业执着。
  邵峰,从小就把同乡周恩来视为偶像,“学习周总理,努力创三好”,年年都是三好学生。“高考前,父母希望我填报上海交通大学。”邵峰认为,上海交大是一个稳妥的选择,但并不是理想志愿。拿不定主意之际,邵峰去请教了自己的数学老师蒋文荣,“他告诉我,‘你有51%的希望考上北大’。”至今,邵峰忘不了抉择时的激动与紧张。“我性格中有一种不走寻常路的精神,要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事情。”邵峰说,最后一刻,性格中的冒险因子跳出来,打败所有求稳的理由。“人生要来些挑战才痛快,我也如愿以偿考上北大。”“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很感谢淮安中学的老师们,在启蒙时期,他们给予我充沛的养料。”邵峰告诉记者,蒋文荣老师创办的兴趣小组,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他的学术眼光和兴趣,为未来的研究打下牢固基础。


  邵峰院士回母校淮安中学
  (2016年春节)

 
  “面壁十年图破壁”,邵峰把积极进取、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当成了人生信条。从18岁考上北大,再到哈佛大学完成博士后训练,12年刻苦钻研,邵峰获得了国际生物学顶尖学术权威的认可。荣誉纷至沓来,邵峰却依然不改赤子本色。每年春节,他都会回到家乡淮安,和亲友恩师聚一聚,聊聊故土情,品品家乡菜,如周总理离开家乡数十年还念念不忘的文楼汤包、平桥豆腐、软兜长鱼等。邵峰在个人擅长的生物学科研与教育领域,努力助推家乡发展。对他来说,不管是远行,还是回归;无论是顺境,还是逆流,恩来精神和淮安中学都给了他从容的心态和闯关的勇气。

 
  淮安中学“学创”表彰大会
  (每年3月5日)

 
  自1979年以来,江苏省淮安中学广泛开展“学习周总理,努力创三好”活动,至今已40余年。学校以“以富强祖国为己任,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校训,用实际行动践行周总理精神,传递着教育的正能量。“像周恩来同志那样学习、工作和生活”成为一代代淮中人秉持的人生信条,塑造了淮中人的个性,照亮了淮中人的前程。
  江苏省淮安中学.JPG
  未来,江苏省淮安中学校友中还会有人成为院士,下一个院士会是谁呢?是国际著名生物学家傅新元,是中科院博导金山,还是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杜久林和马忠华……
  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