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学习小组建设

有效的小组合作,让信息技术课堂更高效

作者:陈燕 发布时间:2016-09-17 08:46:57 浏览次数: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但在信息技术课上,由于学生的基础、接受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有的同学能很快掌握操作技能,而有的同学动手能力不强,则感到非常的吃力,教师却往往很难兼顾到每一位同学。在这种现状中,很多教师往往都会在教学中尝试使用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在信息技术课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面临很多有待改进的问题。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确确实实落到实处,获得良好的效果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尝试与做法。
       一、科学组建合作分组,是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条件。 分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合作学习的效果好坏。因此,我们在信息技术合作学习分组时,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优化组合,合理分组。为保证每一个组员的参与机会,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动口动手,在分组时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一个学习小组的人数以3~5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2、小组内要有恰当的分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成员都应分配具体的工作,使其担任一个具体的角色。可设置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小组内的工作;一名收集员,负责收集信息;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此外,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调换小组成员的角色,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几个角色都了解,都能胜任,并明白这些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从而使小组成员的个体潜能得以激发,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3、小组要有纪律保证。合作学习小组要成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必须要有严格的纪律作为保证。一是小组自己制定的纪律要求,二是老师制定的纪律要求。我的做法是:在各个小组成立之后,我让各个小组通过讨论协商,自己制定相关的纪律条例合同书,每个小组成员自愿签字接受条例约束,这样可以确保活动比较顺利开展。一个学期下来,在纪律条例的约束之下,各个小组各个成员一直都有比较好的表现。
        二、加强合作技能的培养,是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
      1、学会倾听。合作学习要求学生能够非常专注而且有耐心地聆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所以教师要加强学生倾听行为的培养,让学生尽量学会做到“四心”:一要“耐心”,当听到同学的发言有错误时,一定要耐心地等他把话说完,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不足;二要“细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仔细听、听完整,并努力学会抓关键词句对同学的观点进行分析与归纳;三要“用心”,在听取同学意见时也不能盲从,要用心想一想他说的有没有道理,做到有选择地接受。四要“虚心”,当同学提出的意见与自己不同时,能虚心地接受,一边听一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以使自己的观点更加完美。
        2、学会表达。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因此,在表达观点时,说明要紧扣中心,有根有据说得清。在每个成员表达自己的想法后,可能会有不一致之处,就需要讨论,发表不同的看法,这时说服别人不能强词夺理,要表明自己的理由,态度要诚恳。总之,教师应在课堂上多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时间、空间和机会,使学生敢说、多说、会说。
        3、养成良好的“求助”与“帮助”习惯。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良好的“求助”和“帮助”的习惯。要求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时,要及时向同学请教,并且能说清楚自己不懂或不会的地方,同时,求助时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而对于小组的“领头羊’,教育他们要主动关心同学,对于同学的求助,要热情、耐心。
        三、精选合作内容,是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和关键。教师在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
        四、发挥“小老师”的作用,是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动力剂。 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在一位教师面对五六十位学生,而时间只有45分钟的情况下,显然无暇顾全每一个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逐渐形成一种“以兵教兵,兵兵相长”的良性循环。    
不过,在积极发挥“小老师”作用的同时,教师也要考虑“小老师”吃不饱的问题。每次操作课,我们可准备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小老师”自己去探索。在完成一个任务后,教师再把新的富有挑战性的选择练习交给他们作为奖励。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操作中尝到学习的甜头,享受到成功的愉悦,使得各类学生学习的效率和信息素养都有提高。
        五、加强教师的引导,是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保障。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监督与指导。 例如在学生对小组的任务不清晰时,教师及时向学生说明学习任务及操作程序;在小组讨论要处理好优生与学困生之间关系,重点指导学困生,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对学生不同的思路和办法不要急于下结论,不要急于用课本上的规范语言和要求束缚学生,要给其反思,完善的机会,做到点而不拔,引而不发;当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处于僵局时,教师“该出手时要出手”,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导航,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当小组学习活动开展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表扬。 而在组织学生作品成果汇报时,教师可让其他学生就发言人的创意图和作品进行点评价,并与自己的见解相比较,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让学生逐步明确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既是对别人的尊重,又能从别人的意见中受到启发、提高认识。
        总之,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善于鼓励学生挖掘与学习相关资源,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合作、交流,以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六、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保证。 评价对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或是自主探究能起到导向和激励的作用。因此教师设计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机制。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实践证明,有实效性的小组合作学习,能把一个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的无限空间,同时有利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是一种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教与学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