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学习小组建设

关于合作学习小组建设策略

作者:卢艳华 发布时间:2015-12-11 11:05:00 浏览次数:
改变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
一、培养合作意识,使学生想合作;
二、如何划分合作学习小组;高效课堂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
合作学习小组建设策略改变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而合作学习是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和深入,一线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已经跨越理念走向行动:从盲目尝试到有序运作,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如何真正让学生的行为、认知、情感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使合作学习具有实效,这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认为,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的策略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研究,包括小组构建、小组评价和小组奖励等策略的研究。
一、培养合作意识,使学生想合作
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如何划分合作学习小组
首先从全班挑选出9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威望较高的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然后按照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每组的副组长1人与组员4人,并从组长到组员依次编号,最后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一般而言,组内男女比例要适当。女生书写认真,步骤规范,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而男生思路灵活,讨论积极,往往注重结果,步骤不规范,书写相对潦草,这样男女生可以取长补短;再者,从思维方式上看,男生侧重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而女生侧重形象思维,在学习时可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组建好学习小组,不等于学生就能合作学习了。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
成效,需选一名得力的组长。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实践告诉我们,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
三、把握合作时机,使学生能合作
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1、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
数学学习中有很多规律需要学生通过操作才能发现,而有些操作内容依靠学生个人是无法独立完成或无法很好地完成的,这时必须挖掘集体智慧,才能集思广益,达到目标。比如:学习“圆周率的认识”时,必须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操作、计算、比较、归纳才能得出规律,这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就能较好地解决学生独立学习的困难。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激发学生的合作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设计这样的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效率。
2、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而数学的学习内容大多是抽象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多种多样,由于学生个人认识的局限性,有些问题依靠学生的独立思考是没办法解决的,这时就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教师适当指导,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通过集体的智慧得到了解决的办法,让学生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感受合作的力量,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
3、意见不一需要争论时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基础、经历等的不同,对问题的看法也迥异,经常会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时候,这时教师不要急于下定论,而应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充分的讨论,让意见不一的双方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
4、解答开放性问题时
“开放性”问题指解题策略、方法、结果具有多样性。而学生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很难达到全面、多样,这时就需要小组成员群策群力,才能达到解题策略、方法、结果的多样性。如: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学习后,有一个结合生活情境的“设计边框”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发现:设计边框的方法有多种,而且由于方法的不同,所用的材料多少也有不同,从而使学生体验课本中的数学知识与实践应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