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学习小组建设

小组合作课堂活动的低效以及对策

作者:段梅 发布时间:2015-07-22 13:25:00 浏览次数:
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因此满堂灌就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虽然在知识传授方面有容量大,花费时间少等优越性,但其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束缚着学生语言时间活动的全面开展,制约着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容易偏重讲授英语语言知识,而忽视对学生语言行为的训练,这样极易使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不能灵活地开展各种较为真实的语言教学活动;同步的课堂教学节奏无法照顾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这种授课方式往往造成学生在英语学习上产生两极分化,使不少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英语课堂教学需引进能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开展语言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但笔者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英语实践中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仍存在一些低效现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略某些重要环节,使小组合作活动操作得不够科学实在,流于形式,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针对小组合作活动的低效现象,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一、调控小组讨论的焦点
   课堂小组讨论一般要有讨论的话题和焦点,否则讨论时就会出现纠缠细节或跑题的现象;而且这样的讨论表面上看似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以某节教学研讨课为例,在教学M4u3 The accident 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就材料内容开展小组讨论。讨论围绕课文中的具体细节展开(如问What happened to the man on the motorbike?等等)。学生踊跃发言,讨论气氛十分热闹,讨论后学生的汇报也仅以课文中的枝节内容为主。实际上这样的讨论浮于语言文字的表面,学生缺少对课文内涵的深入挖掘,教师仅是创设了融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掌握了课文中的一些基本信息。久而久之,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等都得不到有效地激发与培养,而且还会导致一部分学生逐渐对小组讨论感到厌烦,甚至丧失兴趣。
   有的教师设计的讨论话题模棱两可,或话题涉及范围太大。如以教学A Famous Person 的一节研讨课为例。当学生就课文展开小组讨论时,教师提出了这样的讨论话题:What do you think of a scientist? 可是学生却不知道如何讨论这个问题。究其原因是问题设计含糊不清,范围偏大所致。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组织课堂小组讨论之前,应深入钻研教学内容,理出课文的基本框架、课文内容以及课文所传达的意义;确定所学课文的哪些地方适合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话题是否基于课文之上,能否挖掘课文的内涵;讨论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否激励其有感而发。教师还应尽可能把握学生在阅读课文与讨论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或难点,精心设计讨论话题,避免“有题无议”和“有议无质”的现象。
二、调控小组讨论中学生的参与程度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抛出一个或几个讨论话题,一声令下,几个学生立刻围成一团,顿时“叽叽喳喳”的讨论声响成一片,煞是热闹;几分钟后,又是一声令下,讨论声戛然而止。大部分学生却习惯于当听众,很少或从不发表个人意见,并且对小组合作漠不关心。通过分析,主要是以下几种原因:1)学生自身的原因,这类学生基础薄弱,想说,却不敢说,或是说不好。2)另一类是性格内向,不善于在人前发表意见,多数时候在合作中缄默不语。这就不能不令人怀疑讨论所花去的时间是否值得,讨论活动是否有效。笔者认为,有价值的小组讨论应使学生“人人参与”,并“言之有物”,即所设置的讨论话题应尽可能让每位学生有话可说。3)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分组时,只是大略的分配了每个小组任务,却没有详细的分配小组成员各自的任务,导致小组内部产生矛盾。那么如何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参与更有效,笔者认为:有效的学生分组活动是精心设计的、有目的和有准备的教学活动。它要求在准备教案时,分组活动的目的、形式、内容、时间、活动的工具材料、活动的要求等都要精心考虑、设计和策划。小组成员的搭配应尽可能科学合理,包括对角色的分工也要明确并到位。教师应指导角色分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师分配小组成员责任时,要充分考虑到每个成员的学习、能力、性别等个体差异的均衡搭配。小组内部的工作也应有浅和深之分,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来担任。教师应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后,应根据话题的难易,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而不是当学生的思路刚刚打开,情绪刚刚活跃,讨论活动就骤然停止了。
三、调控小组讨论中学生的自主程度
   小组讨论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从依赖性学习转向自主性学习。但是,如若教师片面地追求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完全自主,活动中偶尔参与或不参与,这样的讨论活动从表面上看似乎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际上是对“自主性学习”的一种错误认识。小组讨论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合作性活动,学生的自主并不意味着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活动放任自流。如果课堂小组讨论缺少教师的组织和指导,就很容易演变成学生的无序活动。教师如果对学生的讨论不给予正确的引导或进行语言运用策略的培训,那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语言学习都极为不利。
   从另一方面来说,缺少教师必要指导的讨论活动也容易使学生的即兴发言变成没有深度与内涵的语言表述。我们经常会发现,不少讨论看似很激烈,但却体现不出学生之间思想火花的碰撞或语言水平的长进。因此,教师应在设计小组讨论活动时仔细考虑学生的需求;即使到了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学生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教师进行自主学习时,教师也应履行好其管理者与资源提供者的职责。以教学M2U2  What’s the weather like? 为例,小组讨论的内容是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your hometown?如果教师发现不少学生在讨论中只会运用cold, hot, warm 等几个简单的词汇和单调的句子时,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尽量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述同一个意思,并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与自信心的基础上对其语言错误以适时和适当的纠正;另一方面还要给学生提供有关天气方面的其它知识,让学生从模仿到脱开范本进行描述。
   另外,在课堂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有时情绪浮躁,这往往是由于学生知识积累不够或对课文不熟悉、阅读方法不当或理解能力不强所引起的。教师应随时关注讨论活动中的进展,适时反思并改进教学。
   综上所述,合理调控课堂小组讨论既要突出学生之间的互动,也要体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互动中应突出不同观点的碰撞,师生互动中应体现情感的交流。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创造性活动,要使它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有赖于广大教师的进一步的思索、探讨、研究和实践,以减少低效现象,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