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部门动态 > 教科室

刘洵:格“物”致知 明“理”致胜

作者:刘洵 发布时间:2021-06-17 15:27:44 浏览次数:
   以研促教  以考定教
  通过研题来“指挥”课堂
  发挥考试“指挥棒”的作用




 
  刘洵
  江苏省高考先进个人
  淮安市物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淮安市骨干教师
  淮安区优秀备课组长
 
  八省联考适应性考试试题遵循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按照“一核四层四翼”的原则,以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的物理学科素养为导向,从考查学生的关键能力出发,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价值。
 
  一、命题特点
 
  1.立意新颖
  大部分题目内容和配图在学生看来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分析后发现,试题是在大家比较熟悉的模型中从不同的角度对物理必备知识进行了考查,这对一些擅长背题目、套公式、不理解知识原理和使用条件的同学来说是很难拿分的。深入思考、活学活用显得更加重要。
  2.重点突出
  试题注重考查学科关键能力,比较准确地瞄准了学科素养。很好地验证了命题从“知识点”出发改变为从“能力点”出发的命题新趋势。部分试题从情境出发,突出能力考查,侧重于核心知识、主干知识。同时针对一轮复习的特点,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应用,强调了学科内综合能力考查。注重开放性设计,考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3.考法灵活
  试题改变了江苏高考近年来的基本模式,仅以“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出现。初步打破了必修和选修之间的命题壁垒,在选择题中出现以往不会出现的实验题、选做题,而在计算题和实验题间也出现了命题交叉。
  4.语言精炼
  试题文本含物理量字母和单位在内约2480个字符,相较于去年山东约5000字符的阅读量而言,更适合学生阅读、答题。其中选择题的题干很是简洁,用语准确、干净,没有冗余的干扰信息,大部分选择题题干在80字以内。这对75分钟的考试时长而言,是比较合适的。
 
  二、试卷分析
 
  1.知识板块的分布
  力学47分,电学29分,热学8分,光学8分,原子物理8分。可见,力学仍然是考查的龙头部分,占比47%;电学仍处于中军地位,占比29%,热、光、原均衡分布,各占比8%。(注:第8题属选修3-4模块机械波部分,将其归纳于力学了。)
  2.题目命制凸显基础性
  试题总体平稳趋易,难度应是略高于2020年全国理综试卷而低于2020年江苏高考卷。选择题只设立单选题且前4题属于传统意义上的“送分题”,在稳定学生答题情绪上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力学实验题从实验步骤的考查入手,起点低,台阶密,难度逐渐升高。第15、16两道计算题的3个小问也是如此设置,让大部分学生能拿分同时也不容易拿到满分。同时试题中对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有所削弱,将难度设置在过程分析、模型构建、学科思维上。
  3.实验题的变化
  试题中对学生实验题的命制和以往有很大区别。从分值上看,满分100分的试卷考了25分,而以往120分的试卷只考18分。可见实验题所占比例是大大增加了。选择题第6题设置为实验题,非选择题的第12、13题也是实验题,尤其是第13题,既不同于以往试卷中实验题以填空题形式出现的模式,也不是像以往计算题的模式设置多个小问,仅一个结果,分值为6分。由于试卷还在批改中,难以了解批改方式,但按常理来看,分步给分的可能性应该很大。
  在新课标中,实验题的考查内容已经大幅增加。本试卷的三道实验题分别是“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测动摩擦因数”和“多用电表的使用”。其中“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仍然是传承一直以来的经典考查方法,通过数格子计算油膜面积。而“测动摩擦因数”实验则是“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的变式。“多用电表的使用”实验则考查了学生对“多用电表”原理的掌握程度,和以往试卷的考查点已是大相径庭了。实验的创新性和开放性考查更明显。
 
  三、教学建议
 
  1.夯实基础,重视能力
  试题的命题重点是考察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所以要想考出好的成绩,必须具备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试题中能力的考察总是以知识为载体,通过灵活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实现,而这两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师生都必须树立“以不变应万变”的思想。所以平时教学中打下厚实的基础,以及培养灵活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对在一轮复习中老师没有讲清楚,学生没有弄明白的知识点应该在二轮复习加以强化。
  2.强化实验教学,重视实验原理
  在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尽可能让学生设计实验并动手做实验。本试题中实验考查的灵活多变性对高考命题以及我们下一阶段的复习是一定有指导意义的。 而我们的应对之法,解决之道就应该是让学生从根源上思考实验问题,怎样运用物理原理,设计实验方案,达成实验目的。建议对于多用电表的原理回头重新讲解,对课本上的演示实验也需重视,其中选修3-3、3-4、3-5中的实验考查可能性也很大。
  3.跳出题海战术,重视练习质量
  教科室推荐的《刻意练习》一书中强调了重复练习对养成好习惯过的重要性(可以查看本订阅号2019年12月21日推文“重复是力量,你难以想象”),但在我们二轮复习中,在注意练习数量的同时更应该注意的是练习的质量。让学生一味在同样的练习中摸爬滚打中实在是一件事倍功半的举措。帮助学生搜集并整理新试题是备课组需要着手去做的事,比如:从八省联考的其它七份物理试卷搜集出好题,整理后给学生去做比一股脑地直接印刷给学生要好的多。
  4.关注解题速度,重视运算能力的培养
  适应性考试的试题较简单并不能代表高考试题也是这样简单。毕竟本次的考生是刚刚结束一轮复习的学生,而高考是四个月之后的事情。所以万不可认为高考难度就是如此,在高考的考场上用75分钟的考试时间去完成16道题,学生基本不可能有回头再检查一遍的时间,所以需重视解题速度和运算能力的培养。
  5.训练答题规范,重视解题技巧
  对可能需要语言表述的实验题和计算题,规范的表达和书写方式的培养非常重要,而各种解题技巧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本试卷的第10题,我们使用排除法可以很轻松选出D选项,但如果想用解析法来计算出两导体棒之间的距离d的表达式,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可能需要高等数学的降维打击才能完成的。
  另外本试题中3-3、3-4、3-5的知识考查尽管在题型上作了变化,但知识上仍然是独立成题,并未与其他部分知识进行组合,这对高考是否是一个重要的指向呢?可能需要我们分析更多的试题才能得出结论。
  一孔之见,难免疏漏,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