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部门动态 > 教科室

梁艳:试题研究,最终落点在文本细读

作者:梁艳 发布时间:2021-06-16 15:04:22 浏览次数:
          命题研究感悟:
  做题的发现
  选题的碰撞
  研题的思考
  ……
  乐在其中


 
 
  梁艳  淮安市首届高中语文学科优秀青年教师,淮安市第二批语文学科带头人。多次荣获区教育教学“先进个人”、区教育教学“特别贡献奖”、市教育教学“先进个人”等表彰。2018年获市优课竞赛一等奖、省优课竞赛二等奖,2021年在省名师空中课堂开设公获得好评。热爱教育工作,认真、积极,责任心强,教育理论实践经验丰富;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教学成绩突出。
  当前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三个挑战:一是教育观念的转变,要求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二是教学行为的改变,要求教师学会理解,学会宽容,注重帮助和引导,学会反思,学会合作;三是角色的转换,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成为研究者和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
  其中,教师的评价观指向教育教学评价——日常的课堂评价与试题评价。做题——选题——出题,这是教师专业成长必备的过程。没有试题的研究,题目的优劣如何判定,学习的漏洞教学的缺陷如何发现,最新高考评价测试的方向如何选择。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教师研题首先要关注课程标准的变化(如下图)、试卷结构的变化去思考能力测试、素养测评的轨迹和特征。
 


 
  
  当然,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评价观与评价能力有更高层次的能力要求——有效的文本解读能力。基于文本解读是教学目标制定的基础,也是一切教学策略制定的基础,就语文学科而言,试题研究最终还是落点在文本细读。
  所以笔者就以八省联考试题的《秋雨》为例,本着对文本语言的高度警觉,捕捉文本潜在的信息,对文本潜心涵咏,品味语言的艺术,发掘文本的核心价值。
  八省联考试卷以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为基础,落实课程标准和考试评价,整体框架不变,局部试题灵活巧妙,真正突出了语文学科素养的考查。那么我们教师研究试题,思考此题对于学生的应试有怎样的建议呢?
  主观题呈现综合性和灵活度,立足于对小说或散文基本要素的考查,如对人物、结构、主题等的理解,对作品的主题及意蕴、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审美取向等的鉴赏。
  注重探究能力、推断能力,关注常规题型陌生化的表述方式。
  回看2020年高考全国卷Ⅰ小说:《越野滑雪》9.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理水》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
  文学类阅读考查根据文本进行推断的能力,写文学评论的能力,试题难度加大。
  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应注重视野、眼界、格局,思维的广度、深度,不能局限于固定的格式与模式,尤其是起点教学。
  改变例题的模式化建构,强化主题类的阅读,细读文本,强化阅读速度,走进深度阅读。
 
  有一种提升叫专家引领
  跟着梁老师学习教研
  让平凡的人变得优秀
  让优秀的你更加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