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部门动态 > 教科室

教育叙事:思维导图,用了,爱啦……

作者: 邵娟 发布时间:2021-03-14 16:30:13 浏览次数:

邵娟老师

 
  现在的老师,无论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大多喜欢用多媒体上课,尤其是文科类老师。他们为何这般热衷呢?因为通过图片、视频,学生对所学知识会有更直观、形象、立体的认知和理解。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在教育部考试中心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的新闻发布会发言,“加大阅读量,这是改革的方向。激发和培养读书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高中语文教学要关注阅读速度的提高与思维品质的提升。将思维导图融入到语文教学,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模式。
  我在教学中尝试运用思维导图。上学期开学初,先向高一新同学介绍何为思维导图及其价值,然后介绍如何制作思维导图,包括导图种类、用笔等等。那节课布置的作业是以“幸福”为主题词完成一幅思维导图。多数同学的导图还很单调、稚嫩,只用了一种颜色的笔,或者只有文字;当然也有比较好的,如:曹思怡、管其鹏、于斯潼等同学。
  后来,学习《短歌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古诗词,课后让同学们绘制思维导图,导图的质量有了提升,不少同学层次清晰、重点突出,发挥联想和想象,用了一些图案、图像,与文字相得益彰。好的有:陈语彤、郭程琪等同学。
  再后来《寂寞圣哲》《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寂寞圣哲》一个学习任务就是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打通几篇文本,完成一张导图,《乡土中国》与此类似。这次完成的导图质量并没有大幅度提升,因为和单篇文本相比,完成此任务涉及的文本篇幅多而长,理解有难度,且同学们课后的阅读时间不够充裕。当然,课堂上运用思维导图展示学习成果,同学们辅以大胆、活泼的表演,效果还不错哦。
  笔者认为,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语文学习中,其意义如下:
  一、适应个性需求,享受图解乐趣
  思维导图的绘制,将眼、脑、手一起运用起来,引发的是全脑思维。把传统阅读过程中单向而且乏味的文字性思维变为更能调动学习兴趣的、更能防止大脑因感觉单调无聊而产生思维中止的图形性思维,变隐性的阅读理解过程为显性的、可直接观察的过程。思维导图的可视化,使文章的拓展性和层次性变得直观。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乐趣,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拓展知识理解,形成整体认知
  在制作思维导图时,通过查找关键词和核心内容,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因为思维导图通过确定因果联系、区分概念层级、组织相互关系,能够直观而有层次地显示出知识的组织结构和连接方式,以及一些重要的观点和事实证据,可以加深对各个层次及整个主题的充分理解。思维导图能使某一特定领域的知识以整体的、一目了然的方式呈现出来,全面展示各个关键的知识要点,直观地表现出各要点间的层次和因果等相互联系,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清晰、完整、形象的知识结构体系,全面把握某方面知识的整体情况。
  三、提高处理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如何快速地阅读和整理信息内容。思维导图以放射性思维为基础的收放自如方式,是一种展现个人智力潜能的方法。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进行阅读,可提升学生思考技巧,增强记忆力、组织力与创造力。思维导图让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简单到可以在一张纸上画出来,让人一下子就看到问题的全部并对问题加以延伸,更有助于学生进行拓展,将思维训练落到实处,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图片
  针对在语文学习中运用思维导图,同学们在肯定其优势、作用的同时,也明确提出自己的困惑。
  曹思怡同学: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知识点在脑海中印象深刻。在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不但锻炼了绘画能力,也锻炼了思维。过去没有画思维导图,读文本只是一遍过,现在画思维导图,需要对文本深入了解,需要知人论世,比如:作者为何写这个文本、怎么写的。刚开始完成的图比较简单,后来越来越复杂;刚开始不太顺利,往后越来越熟悉,能够更清楚地抓住文本内容。困难就是在学校不能及时上网查阅资料,不利于拓展知识。
  管其鹏同学:一开始不太会画,画的太单调了。需要练练美术,当然还要有天赋。有的同学写的文字多,而有的同学图文并茂。画思维导图对分析文本的思路挺有帮助的。困惑的是——做思维导图是按文本内容,还是按照自己的理解。
  李奇儒:画思维导图,在梳理文本内容的时候,简洁明了,非常清晰。在完成《寂寞圣贤》“孔子”这一章时,我只考虑孔子而未考虑其身边的人。有的同学虽然文字不多,但能让人看懂。而有的同学一张纸上密密麻麻的都是文字,不太看得懂。困惑的是——文本内容多,有时把握不了重要内容,没有形成整体性、突出重要性,而且画的不够形象,不能很好地运用图像。今后,我会先读懂文本,然后尽可能多用图表、人像、物像等将文本内容进行呈现。
  伦敦皇家学会院士查尔斯·谢灵顿爵士曾言,“人脑乃是一台被施了魔法的编织机,千百万织梭往复翻飞于斯,织就花纹转瞬即逝,图案寓意何其深远,几曾又有过驻留的时刻。小小图案似合若离、此消彼长,宛如银河欢舞九天。”当今是智力时代、头脑世纪和思维新千年,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了“一核”“四层”“四翼”的概念及其在素质教育发展中的内涵,这是高考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教育根本问题的坚定回答。怎样培养人?妙招之一就是运用思维导图,如果坚持运用并不断反思、总结、改进,思维导图一定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工具、好帮手、好伙伴。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其实远不止一半。
  (此文被评为“新课程教育叙事征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