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部门动态 > 教科室

让数据说话 ——在反思中提升教学能力

作者:王益民 发布时间:2020-02-05 14:21:22 浏览次数:

王益民
 
  中学高级教师,淮安市数学学科带头人,淮安市师德标兵。尊重、赏识、和谐、创新是他一贯的教学风格,教育教学活动深受学生及家长的好评。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主动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调控的一种心理活动。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教学反思,犹如一面镜子,能帮助教师更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自我更新和重建,从而提升自己的数学教学水平和问题解决的能力。通过这次期中考试,针对学生数学试卷中反馈出的一些问题,我对这段时间来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
  一、得分率统计中暴露出问题
  对期中考试卷中试题得分率情况作统计,列成表格如下:


 
  上述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馈出这段时间我在课堂教学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在今后教学活动中需要进行改进的地方。对此,我选取两点作归因分析如下。
  二、归因分析
  1.关注学情,多为学生着想
  总体上,我执教的这个班,在两部同等层次的物化地班类中,成绩还是处于前列的。选择题1-10题中,第9、10 两题得分率较低;填空题11-16题中,第13、14题得分率较低;解答题17-21题中,19、20、21题存在问题。
  在第9、第10两题上,出错率高了点。对于第9小题,回想起当时讲解数列“用好前三项”这个解题策略时的情况:学生理解起来很顺利,没有什么障碍,因而在后面的训练中,自以为学生掌握很好,在讲解时一带而过,没有作进一步具体深入,导致学生在实战时出现重大的失误,这点对我触动很大:在今后的解题教学中,力争每次都将解题进行到底!要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要多了解学生的认识结构;同时,在这个班的教学活动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充分考虑班情、学情,分层实施,多为学生着想,切不可自以为是,凭经验而想当然,一定要多多了解实际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课堂教学。
  2.平时“抛”的太多,导致学生主动“拿”的意识淡薄
  这份试卷中第13题、14题、19题、20题这四道题,类似的问题,在平时的教学案中已出现过,在授课时,也当作例题讲解。回想起来,对于第14与第20这两题的讲解,还是挺到位的,当时还作了引申与拓宽,可从得分率情况来看,真让我高兴不起来。
  仔细想一想,感觉到在平时授课时“抛”的太多,导致学生主动“拿”的意识淡薄。在例题处理时,没有给学生营造一种积极参与的氛围,使得部分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课上“抛”得赿多,学生主动获知识的欲望就会赿低,正所谓“勤快老师,懒惰学生”。由此我想到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拿来主义》,我们平时要让学生学会“拿来”,让他们主动去索取,通过“拿来”这种方式,进行“去伪存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将课堂上老师传授的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来,将老师的思维方式通过自我的主动建构,形成自己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总是会用他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以及他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这也提示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多让学生动脑思考,多让学生开口说话,多让学生动手操作,不要越俎代庖,让他们在自我的活动中,逐渐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从而能够有效避免课上接触过而考试时却做不出的尴尬,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这次得分率情况的数据统计,让数据说话,使我更为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要作经常性的反思,将反思常态化,让数据不断唤醒我的注意,让数据更好地指导我的课堂教学。
  备注:本文的数据采集,来自2019—2020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的期中数学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