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成长路上的那些引路人
作者:刘 洵 发布时间:2024-09-10 09:47:08
浏览次数:
刘洵
淮安市优秀班主任
淮安市物理学科中心研究员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致敬成长路上的那些引路人》。
今年的9月10日是第40个教师节,感谢我们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位老师,是他们用严格的要求和温暖的话语鼓励我们,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第一个引路人。他们牵着孩子的小手教走路、学说话,学着拿铅笔、画图画,呵护着孩子慢慢长大,给了孩子最无私的爱。
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为父母真诚的做人做事,所以孩子有了干净的品质。因为父母勇敢地面对挫折,所以孩子学会了坚强。因为父母每天都为了家庭的美好去打拼,所以孩子会奋发向上。因为父母善意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所以孩子拥有一颗温暖的心。
在电影《嗝嗝老师》中,主角奈娜是一个有抽动秽语综合症的孩子,喉咙里会不受控制的发出咯咯的声音,并且脖子会跟着向一边抽动。由于症状无法自控,她被好几所学校拒绝,劝她去上一些培养特殊学生的学校。但看似柔弱的母亲却据理力争,说孩子智力正常,有权利享受平等的教育。女儿上学后因受到同学的冷眼、嘲笑、恶作剧而沮丧时,她就默默陪伴,甚至和她一起流泪。女儿终于长大,取得了教育学学士和理科硕士双学位,后来的人生成功又幸福。
有句话叫做“万物皆有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父母就是那一束光。
上学后,我们迎来了另一位引路人,看到了另一束光。
老师引领我们走进知识的殿堂,让我们认识世界的辽阔,生命的奥秘,自然科学的壮美和人文科学的深邃。为我们点亮一个光明的世界,带领我们探索自己命运的另一种可能。
我校91届校友邵峰院士拜访高中三年的班主任汪时俊老师时,邵院士回忆起汪老师特别保护他的学习认知和允许他用自己的方法去学习。这种个性化的教育方式使他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发展模式。邵院士还特别提到汪老师对他的一次批评,这次批评他永远铭记在心,使他认识到自信心的重要性,这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特别感谢汪老师。这两件事至今一直还在影响着他的工作与生活。所以邵院士说,正是由于高中建立起来的这种自信,在美国顶尖的实验室里他做的比所有白人都要好,也让他在现在研究的领域里无惧任何国家的对手。
老师讲授的知识可能会随着时光而被我们遗忘,但老师引领我们掌握的学习方法、不畏困难的信念或一次鼓励的眼神,不经意间的一句表扬却会历久弥新,难以忘怀。
一个孩子在社交媒体上这样写他的老师:我高一时班主任,班会课带我们出去拔河,带我们看日食,放假也没给我们留过作业,上课经常给我们讲各种故事,解释各种古诗句,印象最深的是“七月流火”的意思,当时我们都猜错了。他上课还经常做实验给我们看,带我们去实验室做力的合成和加速度实验,上圆周运动时,他用线栓着一个水瓶转给我们看,晚自修关了灯让我们看干涉衍射的图案,他真的不是那种“同学们来想像一下”的老师……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戴礼记》谓:“孔子适周,访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孔子向苌弘学习韶乐与武乐之异同,先后向老子请教三次。苌弘保国殉难,死后三年其血化作碧玉,成语“碧血丹心”渊源于此。老子骑青牛、过函谷,留下5000字道德经,渺然仙去。孔子一生尊重老师,勉励弟子子路向苌弘一样忠信勇毅,他认为老子“真是像龙一般;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老聃,真吾师也!”作为圣人,孔子对待老师尚能如此谦逊有礼,而作为淮中的学子,也应该继续传承尊师重教的美好风尚。
我们对父母的感恩,对老师的感谢,对每一位引路人的致敬都不应只体现在某个特殊的日子里,而是要真正将其贯彻到一言一行里,渗透进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致敬引路人,并不需要我们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课堂上,一道坚定的目光,一个轻轻的点头,一句对提问的回应,这便是致敬;下课了,遇到老师一个礼貌的微笑,一声亲切的“老师好”,这也是致敬;回家后,看到辛劳的父母给他们一个拥抱,打开心扉和父母聊聊学校的趣事,心底的想法,这同样是致敬。
同学们,作为学生,你们要立刻行动起来,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作为老师,我们将不忘走进师范学院初心,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继续为你们保驾护航。以我来时路,赠你沿途灯,陪你们度过难忘的高中时光。
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鱼。乘风九万里,扶摇与天齐。
胸怀凌云志,不畏路崎岖。砥砺在淮中,兹成国重器。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