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部门动态 > 学生工作处

班主任故事:不要因为优秀,觉得一切都理所应当

作者:李绘影 发布时间:2021-04-05 16:24:10 浏览次数:
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是主题是:不要因为优秀,所以理所应当。
  前几天闲暇时刷着抖音,一个网络新词吸引了我的关注并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这个词就是——“蹲族”。
  “蹲族”顾名思义就是蹲着的一群人,用来形容那些拥有一手“好牌”、被人寄予厚望、却“放弃”自我、甘当社会“隐形人”的年轻人,他们往往以“现实多欲望,网上多冲浪”的方式闲散度日。“蹲族”所表现出的自我逃避的特征,恰好与学校的部分孩子现状不谋而和。我今天所要介绍的这位主人公,在当时已然成为00后“蹲族”的一员。

 

 
  “蹲”与“泪”
 
  2019年夏天,我从南京来到淮安,成为了淮安中学一名教书匠,同时还成为一名班主任,在第一次月考时,我注意到了一个男孩——“成功”(请允许我用化名代替,我祝愿他在一年半后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所以此时就用“成功”做替),进班时成绩第九,月考班级倒数第四。这个孩子偏“内向”,不太喜欢说话。在与我谈话过程中,时不时会出现“安静”的尴尬期。我一直认为,优生都会有自我反省的能力,肯定会自我努力,奋起直追,因而交流也未持续太久。
  然而,经过几周的相处,“成功”成功地成为了我的“座上客”,各科老师投诉,作业不交、上课睡觉。为此我去详细了解了他的情况。成功是来自乡村学校的男孩,在小学和初中时,他的成绩是学校数一数二,获得荣誉不胜枚举,作为家里的唯一男娃,被寄予了极大的厚望。父母的炫耀,爷爷奶奶的夸奖,老师的赞不绝口,都成了压在他身上的巨石,这些石头随着高中课程难度的增加逐渐变重,压到他喘不过气来。为了应对焦虑的自己,他选择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黄粱梦”。
  分析心理之后,我开始了第二次谈话,一针见血地点破了他的心理,也不在乎当时的他在我面前的狼狈,我需要他去哭,去闹,去理论,去将所有的不满宣泄,静静听他说完后,让他擦干泪回了教室。
 
  “坐”与“站”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给了他一把“椅子”,让“蹲”着的他直接坐着。我停止了在班级里对他的鼓励式表扬,也没有将他放在优生行列对待,他依旧可以作业漏写,上课睡觉,以及考试低分。但是时不时的,我又会把这把椅子抽开,强制地要求他与其他同学共同去完成一些班级任务,完成之后一起表扬,更一起批评。在之后的班级管理中,我也会时不时给他找点茬,让“蹲”着的他呈现“站”的状态。
  2019年冬,疫情网课后的第一次月考,“成功”成功了,一次性进步了年级800多名,直接从班级倒数上升到了上游水平。在这时,我开始了对他的表扬,也开始向全班传导“态度的重要性”,并且告诉所有人,不要去定义任何人,所谓的差生不代表什么都差,所谓的优生也不代表什么都必须优秀。人生沉浮是正常,成绩也是,只要你方向正确,迂回点路又如何,那些都是你青春的回忆。
  这件事情,让我开始反省第一印象的影响,开始质疑我们所谓的表扬效果真的是正面的吗?我们对优秀的认可是不是也代表了压力?表扬优生又真的会激励到差生吗?这会不会就是“蹲族”学生“蹲”的原因?
  这件事也告诉我,在面对“优秀”时,慎用批评、慎用表扬。更不要因为优秀,觉得一切都理所应当。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