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百年淮中 > 校友之家

回忆在淮安县中学的体育锻炼

作者:崔淮城 发布时间:2025-07-16 11:04:34 浏览次数:
编者按
 
  “忆往昔·致淮中”校友故事征集
 
  岁月如歌,青春如诗。无论是文通塔下、勺湖岸边,还是楚州大道、杜康桥路,淮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珍藏着我们共同的青春记忆。在“五一”假期期间,校宣传中心发起“忆往昔·致淮中”校友故事征集活动,诚邀广大校友和大家分享与淮中的青春往事或独家故事,让更多人感受母校的温暖与力量。广大校友满怀热情,纷纷来稿,本公众号自即日起将陆续登载校友们撰写的淮中故事,同时我们决定这一活动不设截止日期,热忱欢迎校友们积极来稿,所有来稿一经录用,将发给淮中文创纪念品一份。
 
  回忆在淮安县中学的体育锻炼
 
  作者简介
 
  崔淮城,1960-1966年在原淮安县中学上初、高中,1966年高三(丙)班高中毕业。曾任城东公社文化站长,淮安地毯总厂革委会副主任(副厂长)兼党支部委员、厂长兼副书记,扬州羽绒总厂的厂长兼书记。2007年12月退休,现居南京。
 
  这些年来不断有人问我:“你过去经常半天能跑二三十千米,我们跑上几千米、甚至几百米就受不了啦,你是怎么练出来的呢?你是不是过去有什么基础啊?”我告诉这些朋友,自己原来在小学、尤其是中学时期确实有一个比较好的长跑基础,现在也是在坚持锻炼的前提下,才将原有的长跑潜能逐步发挥出来。不过,刚开始锻炼时也是一定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

 
  1963年7月12日原淮安县中学当年初三(甲)班全体师生合影
  

  1963年7月12日原淮安县中学当年初三(甲)班团支部班委会留影

 
  说到这一点,我是挺有感触的。过去“文革”前的五、六十年代,在我上小学、中学时期,党和国家也都是提倡学生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在体育运动方面,先是学习前苏联,提出 “劳卫制”(即“劳动卫国体育锻炼制度”的简称),后来又实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那时的体育课内容丰富多彩。课外活动时间和假期里,学校操场上各种体育活动非常热闹,学校提出反对“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每年都要举办体育运动会,选拔出优秀运动员去参加县、地区(市)、省级运动会的进一步比赛。清华大学学生会率先提出了响亮的口号:要为祖国健康工作 50 年,我们这一代学生受益匪浅。对这段期间比较生动活泼的中、小学体育锻炼活动,我不但清楚记得这方面的一些总体印象,而且尽管半个多世纪以来家庭多次搬迁和经常清理废旧物品,但是,现在家里还仍然珍藏着近半个世纪前体育锻炼方面的一些有纪念意义的相关资料,往往睹物忆昔,历历在目,心潮难平。
  我对于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课以及寒暑假等可以锻炼身体的机会,都是积极参与的(当然,青少年时期好动是天性)。那时,尤其是到了高二、高三年级时,每逢寒暑假我都订有学习和体育锻炼方面的计划,经常和同学们聚在一起讨论学习问题,或者相约去打篮球、打乒乓球、骑自行车、游泳等活动。那两年的冬季(包括寒假),我所在的省属重点中学——淮安县中学,高二(丙)班和高三(丙)班在班主任王鹏老师的推动下,班级开展“淮安—北京”象征性长跑活动,我作为班长,每天自己带头自觉长跑并做距离记录,开学后全班同学都是自觉交上本人的长跑距离记录,大家都超额完成了长跑任务。
  

  原淮安县中学1966届高中毕业生在原校长室前于1968年7月24日留影

 
  我现在家中的个人档案资料里还保存着一张高二(丙)班1965年1 月发给自己的“班级壹级运动员”《奖励证》,大小为 9×8.3 厘米,中间是马粪纸板,正面贴有大红纸,上有同学们手工刻划的、油印机印刷的“五角星”“劳卫制证章”的标记、“锻炼身体 保卫祖国”的宣传语和装饰花边,发证单位是“高二(丙)”,发证时间是“1965.元”,“奖给”的后面是用钢笔填写的“崔淮城”三个字。

 
  
  《淮安县中学高二(丙)班一级运动员奖励证》(正面)  (1965年元月)

 
  背面贴有绿纸,有手写的内容:
  “自64年11月15日—65年1月15日冬季长跑锻炼中,崔淮城同学以202000米成绩获得高二(丙)班壹级运动员的称号。”并盖有鲜红的、不大的(直径为 3 厘米)“淮安县中学体育协会”圆形印章。这份十分珍贵的50年前“班级壹级运动员称号”的《奖励证》,尽管它只是班级发给的,而且所使用的材料十分简陋,但是制作还是极其认真的,纪念意义深远,它既说明当时班级对体育锻炼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组织,学校也是大力支持的,另外还说明当时尽管天气比较冷,我连上学、假期和元旦节日在内,平均每天要跑3300米以上,最终超额完成了当年冬季长跑锻炼计划指标,当时体育运动锻炼的积极性还是不错的。
 
  
  《淮安县中学高二(丙)班一级运动员奖励证》(背面)(1965年元月)

 
  特别是到了高中阶段,学校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开展了一、二、三级“劳卫制”(后来改称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活动,我先后通过了青少年体育锻炼青年一、二级标准测验。我清楚地记得,通过一级测验问题不大,可是通过二级测验就不太容易了,尤其是必测项目100米短跑,前几次测试都没有达标,最后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包括有同学在前面带跑,我好不容易才过了关,拿到了相关的二级证章,别在胸前还挺有成就感的。
  我至今还保存着学校发给的二份本人参加“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测验的相关证件。
  其一,是由“淮安县中学”1966年1月发给的《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及格证》,是粉红色书面纸印制的,大小为10×13厘米,里面的内容是老式中文打字机打印的,并盖有“淮安县中学”(直径为 4 厘米) 圆形公章。
  
 
  《淮安县中学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及格证》
  (1966年1月10日)

 
  其二,是由“淮安县中学体育协会”1966 年发给的《淮安县中学青少年体育锻炼手册》。粉红书面纸印制,大小为 10×13 厘米。

 




 
  《淮安县中学 青少年体育锻炼手册(二级)》
  [正面(左)、里面(右)(1966年3月26日—1966年4月22日)]

 
  正面:有老式中文打字机打印的毛泽东主席语录“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班级:高三(丙);姓名:崔淮城;性别:男;年龄:19;测验级别:二级”,还有直径达 4 厘米的“淮安县中学体育协会”(与“淮安县中学”的公章一样大小,也由此可见其“体育协会”在学校当时很多机构中的重要地位)。
  背面:是“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测验成绩记载表”,其中手工记载了 5 个项目的测验成绩。(注:柳正鑫是我班的体育班委,高尚谦是学校的体育老师) 。
  请注意:我们那一届是 1966 年的高中毕业生,照理讲,1966年7月份即将高考,然而学校直到4 月下旬还在搞所谓的“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测验”,可见当时高考的录取成绩项目中有体育方面的组成部分,校园里的体育锻炼的氛围还是比较好的。
  对于学校每学年举办的运动会,我参加的项目一般都是 3000 米、5000米和 10000 米的中长跑,而且基本上多数都能为班级争得荣誉。
  我现今还珍藏着一张10×13.5厘米、由“淮安县中学校长室”1965 年 12月发给的《体育运动 五好运动员证》。并盖有“淮安县中学校长室”(直径为 3.5 厘米)圆形印章 。
  




  《淮安县中学  体育运动  五好运动员证》
  [正面(左)、里面(右)] (1965年12月13日)

 
  即使在1966年6月-1968年8月学校二年多的“文革”中,我和一些同学还是经常有空就进行打篮球和乒乓球、游泳等体育活动的。
  在学校的“文革”期间,提到锻炼身体,最值得回忆的,当数我参加的“步行长征串联”。在当时所谓“学生大串联,乘车不要钱”的大环境下,1966年11月7日,我和高三(乙)班温鲁(班长)、周荣发和陈怀东三位同学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倡“步行串连”的号召,组成“向阳步行长征队”我任队长,温鲁是团小组长,实行步行长征串联。自己背着行李和日用品的背包,举着队旗,每天步行几十千米,自始至终总共用了26天时间,走了大约1000千米,从淮安市淮安区一步一步地走到北京。既沿途学习、增长了不少生活常识、历史知识和革命经验(例如在孟良崮山下的李家庄,参加“毛泽东思想大学校”的开校学习,还听取“老新四军”关于“孟良崮战役”的历史回顾等),扩大了社会知识面,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对我们的体质和意志方面进行了一趟实实在在的磨炼。在这项活动中,我现今还保存着几份相关资料。
  其一,是淮安县中学文化革命筹备委员会 1966年10 月31日开给的《步行长征串连证》(这是准备自己在单独串连活动时使用的)和残存的“向阳步行长征队”初拟淮安—北京一路行径文字计划及草图,此证上还盖有“食宿已办(京)”的红印章。

 



  (左)《淮安县中学文化革命筹备委员会  步行长征 串连证》
  (右)《“向阳步行长征队”淮安—北京初拟行径文字计划》(残存、温 鲁笔迹)
  (1966年11月7日—12月2日)

 
  另外,还有:“向阳步行长征队”初拟《(山东)岸堤—(山东)萌(沣)水行径计划草图》和初拟《山东惠民—河北天津—北京行径计划草图》(残存、手工)(1966年11月7日-12月2日)
 




  (左)“向阳步行长征队”初拟《(山东)岸堤—(山东)萌(沣)水行径计划草图》
  (右)初拟《山东惠民—河北天津—北京行径计划草图》(残存、手工)
  (1966年11月7日-12月2日)
 
  其二,是由“河北省天津市外地来津革命师生服务站”1966年11月 29日开给的《住宿介绍信》,并盖有“纪念章已供津”的长方形红印章。
 
 
  《“河北省天津市外地来津革命师生服务站”  住宿介绍信》(1966 年 11 月 29 日)

 
  其三,2张在北京工人体育场 1966年12月28日的《全国赴京长征队经验交流大会入场券》。其中一张是天蓝色,座位是 9 台——下台;另一张是浅黄色,座位是 6 台——上台。
  这次大会前,在北京工人体育场的大门口,我有幸近距离地(大约 10 米远)见到了敬爱的、神采奕奕的周恩来总理。
 
  
  《全国赴京长征队经验交流大会北京工人体育场入场券》(1966年12月 28 日)
  

  《全国赴京长征队经验交流大会北京工人体育场入场券》(1966年12月 28 日)

 
  其四,是我们“向阳步行长征队”四人居住的中国科学院人事局的食堂 1966 年所使用的一张“一分”钱的餐券。

 
  
  《中国科学院食堂餐券》(“一分”、一九六三年)
  

  1966年12月26日上午,崔淮城与温鲁、周荣发及陈怀东4名“淮安-北京向阳步行长征队”将队旗献给中南海毛主席生日前,在天安门广场上合影
 
  
  2016年11月7日午后,崔淮城与温鲁、周荣发及陈怀东4人为纪念“淮安一北京向阳步行长征队”50周年欢聚活动后,合影留念

 
  不过,回忆到与同学们在淮安县中学篮球场打篮球这项体育活动时,我还有一个终生难忘的教训值得记取:那时,学校篮球场的地面都是泥土地,特别是在夏天,一场篮球打下来,浑身是汗,短裤头往下的腿上全是灰土,学校里在东边教师和男生宿舍区的浴室门前有一口公用水井,井旁边有现成的吊桶,每次打完篮球,我们一伙人就到水井旁打水洗手、洗脸,桶里剩下的水就直接朝膝盖往下冲腿上的灰土,当时很舒服,但也有老师提醒我们,这样做容易造成膝盖部位的关节炎,那时年轻气盛的我们根本听不进去,光图一时的干净和快活,考虑不到后果。后来不久我就果真得了膝部的关节炎,特别是到冬天膝盖部位怕冷,留下了终生的后患。这个教训供相关青年朋友们引以为戒。

 
  
  1967年夏我与王琳、曹国忠等4位同学在淮中文通塔下篮球场边合影
  

  1968年3月5日我淮安县中学1966届高三(丙)班部分同学为送3同学入伍在学校文通塔旁篮球场上合影

 
  即使在 1968 年8月18日到农村插队后,我还连续二年(1969 年和1970 年)参加了淮安县体委组织的、有一 二百人参加的元旦迎春长跑竞赛活动,全程一万多米,第一年得了第 21 名,第二年得了第 17 名。
  以上这些,都为几十年以后的我能多年坚持较长距离的医疗步行和健身长跑锻炼,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在我国正在大力加强小康社会建设,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目前幼儿园的孩子和中、小学生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家庭是过分的宠爱和娇惯,不少家长把他(她)们当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娇生惯养,吃好、多吃、少动,导致当下的幼儿、青少年中,出现了很多的“小胖墩”、“小眼镜”等,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加上目前仍有不少学校领导一方面受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在体育课活动中出危险、惹麻烦,往往以“安全第一”为借口,对体育课的内容予以不合理的简化和限制,以致严重损害了小孩的心理和身体的健康发展。例如,江苏省教育厅2015年5月7日发布的2014年本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全省13个市的82所中小学和10所高校有效样本总量达5.6万人,7-22岁大中小学生的发育水平、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健康状况等4个方面的26项指标情况整体持续增强,不过,一些“老问题”依旧比较严重,其中2014年学生超重率为15.7%,尤其是近视率居高不下,达到76.5%(请注意:已经超过四分之三啦!),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大学生近视率比2010年还高出了27.2%(又上升了四分之一强!),农村中小学生近视率也增幅明显。有关领导也认为这是受不良生活方式和电子产品最大危害的结果。对此类现实情况,不少媒体和很多家长、教育工作者深表担忧!没有一个比较好的体质,即使将来有再大的本事,也是会大打折扣的!

 
  
  2022年9月南京社区党委书记向崔淮城授予优秀党员荣誉证书
  

  原淮安县中学1966届高三(丙)班同学毕业50周年联谊会合影

 
  我听到有这么一种观点,就是认为中、小学乃至大学的体育课,其宗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和不断提高健康水平的意识及能力,并提供今后进行体育锻炼的入门指南,让其受用终生。我现在作为一名快70岁的老学生,回味起这种体育教育思路,觉得很有见地,值得称道。体育运动应该成为每个受过正规教育的人士的终生爱好,并且结合本人实际情况各取所长,相得益彰;随着进入成年、中年和老年后,能自觉地持之以恒进行合适的体育活动锻炼,切实让体育教育成为个人健康、人民幸福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支点。据新闻媒体报道,党和国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中,就有对足球等体育项目从娃娃和中小学学生抓起、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的一系列配套改革具体方案,并且已经正式出台,开始着手落实。因此,我想在这里诚心呼吁:既然“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后代之举,而健身长跑有这么多的好处,可以终生受用,相比较而言,跑步又是安全简便的运动项目,这完全是对每个人都将享用一辈子的好事一桩,不容忽视,建议各级各类学校可以在体育教学中把这项运动从基础开始,普及相关的科学运动知识,“早抓”、“抓早”,切实指导,扎实深入开展起来。希望健身长跑运动能够得到更多人士(尤其是“三高”病友以及“亚健康”的人们)的认可和参与,对增进全民体质和战胜“三高”等疾病发挥它的独特优势和应有作用。

 
  
  南京市政府2022年颁发给崔淮城的“南京市健康市民-修心养生行善”荣誉徽章

 
  当然,对于已经抓了这方面教育及相关运动的学校来说,以上的个人体验可以算是一个教学实例吧。 
 
  本文简介
 
  江苏南京《祝您健康》杂志2007年第8期刊载了崔淮城的文章《我就这样战胜了”三高”》,全文约1600字,简略介绍了自己几年来不靠吃药就战胜高血压病、糖尿病和高血脂病(俗称”三高”病)的具体做法。又经过8年多的实践,作者从2012年5月1日起,到2015年11月5日止,前后用了3年多时间,对上文的结构作出了大幅度调整,内容进行了精细充实,比较全面、详实地介绍了他13年多以来的相关治病经验教训和心得体会;同时,还实事求是地分别阐述了此间自己的腰部疼痛、心动过速和心脏疼痛、打鼾和间隙性停止呼吸、骨质疏松、便秘以及手、脚、膝和肩(臂)等部位关节炎症等老毛病竟然都“顺便”不治而愈的意外重大收获,故而本书标题为《我就这样战胜了”三高”等疾病》,共15.6万字,156页。 此文节选自该书的第93--1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