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百年淮中 > 历任校长

爱国的教育活动家李更生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5-31 17:02:09 浏览次数:

  李更生,名荃,字亘孙,以守正不阿、言行鲠直人物自期,故自号鲠生。后因落水得救,遂号更生。一八八三年一月二十三日(清光绪八年十二月十五日)生于江苏淮阴。一九零二年入江北高等学堂读书,一九零六年结业。自此以后,他投身教育事业,毕生从事中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实干家,也是教育的革新家。当时中国内忧外患频仍,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他认为:“自清道咸来,欧化东渐,而造成无量之隐痛者,皆教育事业不能与人争故也。”①因此,他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以至于死。
  李更生1906年应皖中当局之聘,历任繁昌、宣城、太和等县高等小学主事(校长),以善于办学受到各地人士的敬重,多“称以更公而不名。”②1908年冬,他被派“佐治毫州”,因不愿做官,没有赴任。继返淮阴,任江北师范附属小学主事。一九一一年淮阴光复后,兼任淮阴县教育科长。与时“城乡公私数十校,罣乱尽废,校具尽坏,几无着手地”。他“与诸校长缉理于颓败中,惨淡经营,比数月,次第复业”。③次年秋,他又兼任省立第六师范学监(相当于教务主任)。校长徐公美对他“虚己以听”,他则治校事如家事。因之校誉大起。一次,学校火灾,他深夜闻讯,冒火入室抢救图籍,几不得出。他对学生重视身教,认为“教师以言教人,不如以身教人”。以此他严格要求自己,他自己订了八大戒条,即《更生八不箴》,这八不箴概括了李处世待人的一些基本原则,曾传诵一时。其中一条为“终身不吸烟、赌博”。先是,公教人员于公余时,每每以打麻将消遣,他也曾逢场作戏,但忽觉其非,遂召集学生训话,大书“李荃之恶德”五字于黑板,痛自贬责,并告诫学生勿犯赌博恶习。诸生心服,没有敢犯禁的。他担任学监五年,与学生朝夕相处,研讨小学教育,还十分重视时事教育,经常教导学生要热心教育事业,以民族利益为重。他说:“小学教育是“陶铸国民”的,“凡国内国情与世界各国之关系以及我国外交之历史,应时时与儿童谈话,庶几世界观念深印脑中,毕业而后,无论为士,为农、为工商,为军人,均具爱国心”。④
  1917年秋,江苏省教育当局任命李更生为扬州省立八中校长。时扬州有省立五师,为先进学校,八中则事事落后。李到校后,于私室里悬一横额,书“竖起脊粱担事”六字自勉。更备笔记本,题曰《更生思潮》,每日有所思考,事无巨细,都记录下来,次日便付诸实施。他这一勇于改革面雷厉风行的作风,和敢作敢为而力争上游的精神,使得后进的八中,于三、四年间一跃而为全省最优秀的学校之一。
  当时我国废除科举制度不久,新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尚未确立。李认为要办好教育,为社会造就人材,就必须努力试验新制度新办法,以便找出最好的办学道路。他主持八中期间,为了使更多人能受教育,将单轨制改为双轨制,招生规模扩大一倍。又自二年级起实行分科授课,甲组偏重文科,乙组偏重理科,以利发挥学生所长。继之,又试行能力编级法,先对学生分课程进行测验,按其实际程度编入适当班级教学。这都有利于早出人材、多出人材。这在当时江苏中等学校中是一种最新尝试。
  对于甲组文科的教学,李既注重国文教学,也重视外文教学。为了提高国文教学质量,李不时开国文研究会,和任课教师共同研究,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他曾聘请朱自清来教国文并担任教务主任。李把充实图书作为文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八中的图书室,不但内容充实,布置得也很美观。他为了改进英文教学常亲自听英文课,并请美国人担任英语会话教学。此外,还增设法文课,以便为社会多方培养人材,为了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他在八中组织过铜管乐队,购办铜管乐器二十多件,聘请专人指挥。还组织过课余油画小组,请专家指导。这个小组的成员,后来有参加过国际画展的。
  李更生先生在八中首创分科制,目的之一就是加速培养理工科人材。他想方设法聘请有经验的理科教师来校任课,还敦请国内外学者和校友来校讲学,介绍和传播国内外各种新知识。⑤对于理科教学,李非常重视实验室之设制,各科都有实验室,并且不惜巨金,采购最先进的理化设备。如当时无线电收音机只问世不久,他即从法国购进一部。它如数学练习、理化实验报告,他都严格要求学生按期缴送,不许延误。
  由于李更生先生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只五年时问,便使原先比较落后的八中之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每年毕业生考入东南大学、交通大学(皆当时著名理工科大学)之多,常为全省各校之冠。远而欧美,近而宁沪,各大学到处有八中毕业生的足迹。这种影响,后来一直延续到扬中时代,为国家培养了相当数量的优秀人材。⑥
  校舍是学校教育的基地。八中为省校,原新城羊巷校舍为江都县地方公产,不能长期占用。李与地方人士协商后,曾迭请省当局拨用旧府署为校址,而该处为驻军占用、拖延不让,从1918年起,纠缠四年,才迫使该驻军全部迁出。正在制定建筑方案,准备大事发展时,不料发妻唐治英病故于淮阴,李拟回淮阴办理丧事。地方军阀乘机勾结劣绅捣乱,以图报复,迫使辞职,李遂挂冠而去。学生闻风乃组织护校团,掀起挽李风潮。继任校长强加镇压,学生被开除者达数十人,亦足见李在八中之深得人心!
  李回淮后,被任为省立六师附小主事,到职后他锐行新制,在不到四年时间中,就试行葛雷制、设计教学法、道尔敦制和特殊幼儿教育等。他先曾深入调查儿童习惯,为实施教育张本。他主张推行儿童本位教育,根据儿童特点进行教学。他反对死啃书本,主张“动的教育”,强调“从事上磨练”。于是在读书外,还让儿童办自治周报.校刊,举行足球比赛,风筝比赛,上海惨案募捐会等,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本领,增长才干。他还主张按照儿童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对聪颖儿童允许跳级,对顽劣儿童,施行特殊教育。他认为环境对儿童的成长有重大影响,教室庭院务使美化。在李主持下的六师附小,不仅读书空气浓厚,而且生动活泼,朝气蓬勃。他又为学校创办了博物馆和图书馆,经费不足,便捐献自己藏书数千册以充实之。“自1922年至1926年前后三年又八个月,……先生尽瘁于初等教育,为六师附小放一异彩!……先生生平事业不限于小学教育,即以小学教育论,称之为小学教育家亦不为过。……其欲以美育陶铸社会,有如蔡孑民。”⑦是当时人之评。
  淮安省立第九中学,在江苏素以难治著称。于1925年宣告停办。1926年省教育当局循苏北人士之请,委派李更生为校长,加以整顿。李力辞不获,而后就职。消息传出,推荐教师的信件如雪片飞来,计达四百余封。李概置不复。或说李以九中既设于淮,则淮邑人士应多所罗致,庶免遭反对,李亦不听。坚持聘用真才。到校后对原有教职员一律解聘,择优者另发聘书。另于平时留意物色的人才中一一聘请。对原有学生一律重新考试,择优录取。开学后,九中气象一新,面貌顿改。是年起,为适应社会需要,李在高中一年级分设数理化及银行理财两系,更为全省的创举。为严肃学风,规定学生每晚必须在自修室自修二小时,虽走读生亦必到校。当时淮安无电灯,乃自备发电机为自修室照明之用。为整顿食堂秩序及卫生,他又为之装纱窗,加强卫生管理;实行分食制、制订食堂守则,进餐时食堂秩序井然,静寂无声。……不一年,九中声誉大起.李之雷厉风行作风,获得全校师生的爱戴。
  当时淮阴小学较多,中学只有一个,远不敷青少年升学需要。邑人于1922年创办了一所私立成志中学。此校原为他人主持,李仅任校董。但原校长办理(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