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百年淮中 > 淮中校史

传奇校长——王钟麒

作者:苏北阿任 发布时间:2019-07-29 11:24:56 浏览次数:
     江苏省淮安中学,从其前身淮安府中学堂1903年开办迄今已逾百年。一个世纪以来,淮安中学历经风雨,数易其址,但文脉绵延,薪火不绝,从淮中走出的学子中,既有叱咤风云如乔冠华、王力、杨述这样的政治家,也有才高八斗如季镇淮、陈鉴远、傅新元、邵峰这样的大学者,还有巨笔如椽如汪曾祺、吴强这样的大作家。而能让一所学校百年之中薪火传承,英才辈出,学校的掌门人——校长自然功不可没,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江苏省淮安中学历史上的一位传奇校长——王钟麒。

 
 
  三个钟麒 皆为名流
 

  说起王钟麒这个名字,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三个叫王钟麒的名人,百度百科中“王钟麒”词条,竟将三人资料混为一人,实在荒唐。
  年纪最长的王钟麒(1880-1913),字毓仁,扬州人,是清代小说家。
  第二个王钟麒(1890-1975),也是个了不得的人,字伯祥,苏州人,历史学家,和叶圣陶是中学同学,后来在苏州甪直小学、北京大学、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均为同事,和叶圣陶、丰子恺、林语堂、顾颉刚等名流过从甚密。
  而淮中校长王钟麒(1896-1976),字益厓,也算是苏州人,准确说是常熟人,他是个地理学家。当年像商务印书馆、世界书局之类的出版商经常在上海《申报》刊登书籍广告。历史学家王钟麒和地理学家王钟麒又都是出版了很多中学乃至大学教材的名家,史地往往相邻并举,经常两个王钟麒一起亮相,令人忍俊不禁,堪称出版界佳话。地理学家王钟麒为了避开同名情况,常常用表字“益厓”署名。下文所述王钟麒,均指地理学家王钟麒(王益厓)。
  王钟麒,身材魁梧,方脸,肤色赤红,眉毛浓而长。幼时师从乃翁同龢外甥、常熟大儒俞金门,因为聪明过人、过目不忘,深受俞金门的喜爱。他在家又是个大孝子,邻里乡亲无不称道。后入苏州江苏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成绩优异,毕业后就当了一所小学的校长。1917年,和孪生弟弟王钟麟一道考取了官派日本留学生,进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专修史地。另有一说,王钟麒入的是东京帝国大学,获得的是地理学博士学位。1923年毕业回国,任教于江苏省立第一师范文理专科学校,1925年任教浙江省立十中,1926年任江苏省立第八中学训导主任。
 

  两淮易校 名师云集
 

  1927年清明,江苏省立第九中学(即江苏省淮安中学)校长李更生遇刺。6月,江苏省教育厅因即将实行大学区制,开始对省内各中学及师范校进行改组,全省设立12所男中和5所女中,其中六师和省九中合并,在原六师校址设立省立淮阴中学校,收初中、高中及师范,原六师女子部扩充改办,在原省九中校址设立省立淮安女子中学校,暂收初中。王钟麒任淮阴中学校长,由于孙简文、俞珏两名女校长先后都因故未到任淮安女子中学,9月24日,王钟麒奉令兼任淮安女子中学校长。

 


《申报》版面
 

  因为江苏省教育厅6月已经任命其担任淮阴中学校长,王钟麒在扬州做了一些上任准备工作,如在扬州印制淮阴中学招生简章等,9月25日晚,携舍监主任朱馥青、初中部主任洪铨一行三人乘坐清江轮北上赴任。
  王钟麒校长上任后面临两个大问题,一是原省九中校舍被驻淮军队占领,亟待腾空,二是六师、九中改组后,来自地方的诉求不断。九中校舍腾空,驻军并不推诿,腾空只是时间问题,而地方上的诉求则让王钟麒头疼不已。为此,淮阴中学于10月初及月末先后两次举行招生考试。那边厢,淮阴县又提出将淮阴县中并入淮阴中学。不久,王校长根据地方诉求和两校校舍的实际情况,呈请中大行政院将淮阴中学和淮安女子中学招收男女生进行对调,即淮阴男中改办女中,淮安女中改办男中。这一下可是捅了马蜂窝,淮安人高兴了,淮阴人又不开心了。于是,有人向省政府告状,说王钟麒乱来,要求罢免王钟麒。南京方面只好收回成命,1928年1月,决定淮阴、淮安分设中学,不再采用男中、女中之校名,两校男女兼收,恢复淮安中学,淮阴中学设高中五个班(均为师范科)、初中三个班,淮安中学设高中二个班(均为普通高中科)、初中六个班。1928年1月底,第四中山大学区教育行政院(以下简称“中大教育行政院”)任命王钟麒任淮安中学校长,淮安江北慈幼院首任院长李宏增任淮阴中学校长。

 


  原本因为驻军占据省九中校舍,淮安女中不得不推迟到1927年11月1日开学,然后又闹出了易校风波,这第一学期就这样在一个乱字中过去了。
  由于两校调整,原先的教职工队伍又进行了一次大洗牌。此前,担任淮阴中学教务主任的夏佩白、事务主任的朱馥青、师范部主任华汝成、初中部主任曾品仁,还有洪铨、吴茀之等均和王钟麒一起到了淮安中学。而原先分配至淮安女中的教务主任周毓莘、数学老师问齐生均留任淮安中学。淮安中学的师资实力一时间大大增强。
  前面提到的这几个人大都是学界名流。
  夏佩白,中国近现代史学先驱柳诒徵的弟子、忘年交,他编写的《普通物理学(高中用)》《高中物理》《初中自然科学》,都是当年全国通用的教科书,民国教育部曾委任他编写中学理化两科教学大纲。先后担任过省教育厅督学、扬州中学教务主任、淮安中学教务主任、镇江中学教务主任、镇江师范校长。
  国文老师朱馥青后来担任私立扬州中学校长,汪曾祺是他的嫡系学生。
  华汝成,他编写的《初中植物学》《初中生理卫生》《高中生物学》《新编初中化学》是全国通行教材。
  周毓莘,《初中化学校本》《新生活初中教科书 物理》是国民政府教育部审定的教科书。
  洪铨,也是一位教育家,曾任扬州第一高小校长,省立第五师范(后改为省立扬州中学)校长,江泽民在扬州中学就读时的语文老师。
  吴茀之,工诗、文、书、画,擅写意花鸟山水,著有《中国画概论》《中国画十讲》《画论笔记》等,为现代浙派中国画首领人物,是现代浙派教学体系的奠基人之一。
  曾品仁是江苏省教育协会常务执委、中国公学教授,后担任无锡师范学校校长。
  公民社会学、历史教员杭海槎后来担任过苏州中学训育主任、校长。
  史地教员汤维周系中共党员,参与组织1927年宜兴秋收起义,担任过宜兴阳羡女校、宜兴县女中校长,后担任宜兴和桥中学、宜兴县立简易师范校长。
  英文教员苏希轼是民族学家,他后来担任华东师大训导长。
  校长王钟麒本人也是一位地理学家,他编撰的地理教材《王氏高中本国地理》更是一版再版近10次。
  这样一群学养深厚、著述颇丰的人担任江苏省淮安中学教职,实为空前绝后。

 
  淮中学潮 钟麒挨打
 

  1919年的五四运动在开启中国民主与科学漫漫进程的同时,也打开了无政府主义的潘多拉魔盒,旧的思想体系、传统伦理道德乃至封建政体,都以摧枯拉朽之势被彻底打碎。青年学生们以其狂热而幼稚的行动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从1919年五四运动一直到三四十年代,各地爆发学潮的消息持续充斥着报章教育版面。在江苏,不仅在大学,就连中学也不例外,几乎没有一所中学没有发生过学潮,而在这些此起彼伏的学潮中,校长往往首当其冲。这些校长中,有的的确可能是反动政客的教育代言人,但绝大多数校长都是凭着丰富的学养和殷实的人望而被任命的。从今天的视角来看,尽管那些挥斥方遒的青年学生有的后来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革命领袖,但毋庸讳言他们当年在学校的举动之荒唐也是无法回避的史实。
  那时还叫省九中的淮安中学在1925年发生的学潮直接赶走了校长张开轩,此后,江苏省教育厅先后派来两个校长都无力回天,学校竟因此停办了半年之久。直到李更生校长临危受命,将所有教职员一律辞退,学生重新甄别入籍,才让省立第九中学重回正轨,可惜李校长竟因家族琐事被刺杀。
  按说王钟麒校长执掌江苏省淮安中学后,名师云集,百废待兴,本应有个新的开局。但是大好局面只维系了不到一年。1928年底,淮安中学的一场学潮悄然降临。

 


  1928年12月22日,这一天是冬至,星期六。晚饭后,高二年级涟水籍学生端木义宽向学生生活指导员周毓莘老师借钱,称年底到了,自己欠了不少债务需要偿还,马上即将元旦,回家连路费都没有了。周说,“还没到学期结束,学校的账务还没结算,哪来的钱呢?”端木义宽说,“不行,今天必须借钱给我。”刚好,王钟麒校长路过,问了大致情形,插言道:“东挪西借,绝非好学生所为。”端木义宽断章取义,“那就是说所有借钱的都不是好学生喽?那我就不做这样的好学生,真是岂有此理!”便悻悻而去。
  据当时正在淮安中学就读初三的著名作家、《红日》的作者吴强(涟水高沟人,在校用名汪藻香)回忆,曾品仁、吴茀之等老师经常向学生推荐介绍一些进步作家的作品,而学校图书馆不购置这些书刊,所以很多学生常常集资汇款到上海的书店,或者分开来买,你买这一本,我买那一本,然后大家相互借阅,淮中学生先后购买过鲁迅、蒋光慈、郁达夫、郭沫若的书。
  淮安中学本来就是光緖三十年(1904年)淮安府所属山阳(今淮安)、清河(今淮阴)、盐城、阜宁、桃源(今泗阳)、安东(今涟水)六县人士公议创办,学校变为省立后,覆盖范围更大,好多学生家在外地,像同期在校的高二学生乔冠华、乔冠鳌兄弟是盐城人,后来被誉为“打不死的抗日奇人”初三学生郭寰中是淮阴县五里庄人,后来成为台湾“国宝级”画家的初一学生王攀元则是灌云县响水口人,因此,寄宿生中借钱现象十分普遍。
  王钟麒校长本以为此事已了,哪知道此时的淮中校园已是暗流涌动,一场学潮箭在弦上。第二天晚上,端木义宽到学校各自习室进行宣传发动,称王钟麒校长说借钱的都不是好学生,“这是侮辱我们学生人格”,要全体学生和王钟麒进行斗争,并约定在第二天星期一“总理(孙中山)纪念周”全校集会上一起质问王钟麒,让他难堪。

 

  江苏省立淮安中学校徽
 

  果然,到了12月24日,这是淮中每周一必举行的“总理纪念周”全校性集会时间,类似于今天学校里的周一升旗仪式。在校大礼堂,端木义宽等学生开始向王校长发难。王钟麒校长澄清自己被歪曲的言辞,并且明确回答,还没到学期结束,现在不是谈退费的时候。学生不接受王钟麒的解释,有学生趁乱殴打王校长,王钟麒头部受伤,礼堂内一时大乱。
  纪念周仪式结束后,绝大多数通学生(即走读生)和少数寄宿学生离开礼堂回教室准备上课,但端木等人不肯罢休,上课铃响了仍滞留在礼堂里不肯离开,并聚集起来开会商讨下一步行动,并派出部分学生前往各上课教室捣乱,如初一乙班的睢宁学生杜常森,拿老师谈恋爱的事情来激怒前来上课的老师,让老师十分难堪。
  下午,学校仍照常上课,但是端木为首的学生将行动进一步升级,封锁学校校门和各间教室,剪断学校敲钟用的绳子,并限制所有教职员的行动自由,禁止出入校园。他们将学校礼堂作为据点,你推我搡,将王钟麒校长掳到校礼堂,三番五次要求王钟麒就那句话做出解释,并指责王钟麒是反革命,“愈逼逾紧,顿足辱骂,磨拳欲殴。骚动狂纵之情形,足令胆怯者动魄惊心,有心人痛哭无泪。”(《淮安教职员会报告》,《申报》1929年1月9日第11版)
  在这种情况下,王钟麒决定向学生妥协,提出自己会主动向四中大教育行政院提出辞职,学生不答应。王钟麒又提出,自己立即离校,学生还是不答应。闹事学生提出要让淮安本地籍国文教员何绍春代理淮安中学校长,并将王钟麒挟持到校长室,要他写下永不复职的保证书后才能放他离开淮安。王钟麒不肯答应学生的要求,在辱骂声中长达两小时之久,有部分职员突出重围,前往县政府报告情况,并将学校卷宗交于汪国栋县长保管,县长汪国栋赶紧带人前往淮中营救王钟麒,学生才肯放王钟麒离开淮安。
  王校长离开淮安后,淮安中学的教职员商议,现在闹事学生“如饮狂药”,校纪校规和师道尊严已经荡然无存,为维护教育者的人格,决议一起向中大教育行政院出总辞职,同时正式函请县政府派员协同学生拥戴的淮安籍国文教员何绍春维持学校纪律并保全校产,在校园张榜布告,要求学生静候中大教育行政院及县政府行政人员查办。谁知道何绍春竟然躲了起来,不愿意出来主持校务。
  这时,以端木义宽为首的学生开始组建学生会,竟然全面接管了学校。他们严守校门,密布暗探,禁止通学生(走读生)进入学校,禁止寄宿生出校门,并且继续监视居住校内的外籍教职员,对于会计庶务均日夜轮值监视,对校工出入进行搜身检查,同时勾结淮安电报局职员检查学校教职员的信件电报,其行动之周密令人咂舌。学生会在礼堂开会,稍有异议,则群呼殴打,甚至做出决议,称如有教职员、寄宿生擅自离校,将焚毁其所有衣物书籍,并将其击毙,准备抵偿云云。
  很多学生从开始就对端木为首的学生所做作为表示不满,有的愤慨饮泣,有的消极抵制,有的声称中立,学生会也从内部开始分裂。寄宿学生纷纷提出要求离校返回原籍。12月27日,端木义宽等人意识到大势已去,开始要求会计结账退费,外籍教职员及寄宿学生1月3日可以离校。结果,不等到新年到来,除了端木义宽等人继续盘踞校内,其余寄宿学生均陆续离校。
  应部分通学生(走读生)和教职员的要求,县长汪国栋进校斡旋,并提出学校先行复课。教职员代表提出我们可以复课不离校,但学生会必须解散或重新组建。而学生会方面坚决拒绝教职员代表的要求。教职员代表表示可以退让一步,但是学生会职权不得与学校行政及正常办学冲突,提议双方各出代表组建维持会作为临时过渡办法。学生会则以如果不是何绍春担任校长就决不复课,并且指责教员无故罢教。因为淮中为省立,属于中大教育行政院管辖,县长没有任命省中校长的权力。在这种情形下,复课已经绝无可能。
  12月30日,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教育行政院派出视学熊子容、问荣生在王钟麒校长陪同下到淮安调查了解情况。1928年1月1日上午,视学在淮安县政府召集学生和学生家长详询情况。学生们普遍反映,这是端木义宽等人假借全校学生名义,捏造事实,挑起事端而酿成的学潮。两位视学同时召见端木义宽等人,但他们都躲了起来,拒不见面。1日下午,两视学到学校找到他们了解情况,端木等人或信口雌黄,或闪烁言辞,或谎报身份。两位视学遂召集在校学生谈话,希望全体学生以学业为重,尽快配合校方复课。
  而就在1月1日清晨,淮安各界人士在县公共体育场举行元旦庆祝活动,学生会的学生竟然跑到庆祝大会会场,将淮中事件提出要大会讨论,在市民惊愕之际,闹事学生拒绝中大教育行政院委任、驱逐王钟麒校长,竟然变成了淮安各界市民大会的决议。这一举动表明学生会方面已经完全拒绝省视学的调停。
  1928年1月3日一大早,淮中全体教职员召开临时紧急会议,商讨善后事宜,熊子容、问荣生两位省视学列席旁听,并转达中大教育行政院关于尽快复课的指示。但教职员会议上,大家都提出复课困难重重,而且大多数寄宿生已经离校返回原籍,短期内难以召集复课,且距寒假也时日无多,不如提前放假,对于端木义宽为首的学生要坚决肃清,以整理校政,肃清校风。会议决定电请王钟麒校长返校继续主持学校工作。其实王钟麒此时早已从南京回到淮安。
  王钟麒回到淮中后,根据实际情况,同意教职工会议的建议,决定学校提前放假,本学期尚未完成的教育教学任务拟在下学期补足;为肃清学风,对为首闹事的端木义宽等14名学生予以开除学籍处分,报中大教育行政院备案。
  至此,淮中此次学潮告一段落。据《申报》报道,淮安中学实际开除学生多达50余人,乃至下一年的1929年暑假临近之际,高二年级学生竟以此理由再次发起罢课,言王钟麒校长手段太辣,先发制人以求保全学籍云云。

 
  蹊跷案后 钟麒挂冠
 

  1929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生辰纪念日,学校放假。省立淮安中学利用假期在学校操场上举行了党童子军宣誓礼。在整理操场时,在操场晨操示范台下面,竟然发现多本共产党宣传书刊和一本共产党淮安中学支部的会议录,这被称为“淮安中学发现反动书籍案”。

 

 

  案件的蹊跷之处在于,身为国民党党员的王钟麒校长并没有及时向当局报案,而是当众烧毁了寻获的所有共产党宣传书刊,而在9天之后的11月21日才将余下的一册会议录呈交到淮安县县长汪国栋手中。等汪国栋带领公安局长一众人马来到淮安中学侦查时,自然是一无所获。他们除了在校园墙壁上发现依稀可见的共产党宣传标语外,那本会议录上的所有与会者姓名均为化名,对照在校学生名册,无一相同。汪国栋大为光火,遂将此案报往江苏省党部。那份被查获的会议录内容显示,淮安中学党支部已经成立数月有余,党员14人,至发现时已先后召开常会和临时会达7次。
  国民党江苏省党务整理委员会在后来发给江苏省教育厅的训令中,这样写道:“查该王钟麒身为校长,平时对于学生行动漠不注意,致经数月之久,而始于无意中发现,实属颟顸已极!及反动事迹发现后,自应将一切反动证物呈送当局彻查,乃竟将大宗书籍刊物擅行焚毁,措置尤其失当!兹经敝会第十四次委员会议决函请贵政府饬教育厅予该校长已严重警告在案。”
  据淮安党史记载(《中共淮安县委大事记(1924-1937)》),1927年12月下旬,中共淮安县委成立,淮安中学党支部、团支部同月成立,泗阳人魏其楚(魏翘南)同时兼任党支部和团支部书记。只是令人疑惑的是,经查询宿迁党史资料,泗阳人魏其楚(魏翘南)1927年10月在泗阳县城成立第一个共产主义青年团,并担任团支部书记时为泗阳县中学图书管理员,1928年4月,成立泗阳团委,魏翘南任团委书记。
  显然,淮安党史资料中关于魏其楚(魏翘南)的描述,和宿迁党史资料呈现出来的情况并不相同。魏其楚1928年前后同时在泗阳、淮安两地开展党建活动似无可能。且经查询淮中当年同学录,并无魏其楚其人,也无前述淮安党史资料中所及其余学生党员。不过,1928年淮安中学已经存在党的活动,从“淮安中学发现反动书籍案”中来看,是事实不假。
  至于校长王钟麒在校方发现共产党书刊后,不但没有及时报案,反而在学校当众烧毁,且在9天之后才将一份查无此人的会议录交给县政府,委实令人费解。这是否也能反映出国民党员王钟麒的政治倾向呢?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
  这桩“反动书籍”案件发生后不久,王钟麒向江苏省教育厅提出辞去省立淮安中学校长职务,获得批准,省教育厅派出陈时臬接管淮安中学。消息传开后,淮中师生反映强烈,应该说,王钟麒在淮中是深获人望的,据当时《申报》报道称,“该校学生及教职员,与王感情甚洽。”全校师生决定1930年3月15日起停课,教职员和学生各推出代表到省教育厅请愿,如果请愿不成功,全体教职员作总辞职,誓不与陈时臬合作。教师中,吴茀之(任教国画)、苏幼长(任教英文)、曾品仁(任教国文)、汤维周(任教国文)、杭海川(任教史地)、华汝城(任教生物)、徐公畏(任教数理)等7人表示要和王钟麒校长共进退,宣布离职。
  因王钟麒去意已决,宣布和他共进退的老师正式离职,王钟麒和陈时臬3月19日办理交接手续。这样,淮中罢课持续了五天,3月30日淮中复课,教师缺额另行补聘。
  虞山益厓 故事多多
  王钟麒从江苏省淮安中学辞职后,便回到了家乡。其实他在淮安中学做校长时,每年寒暑假都会回到常熟。放假对他来说,绝不是休闲,在常熟,他还有自己的事业要做,那就是“新常熟社”。北伐胜利以后,有识之士均视改革社会为己任,“新常熟社”便应运而生。它是常熟本地青年及旅外学生创意成立的民间社团,旨在改革常熟的教育事业,同时还出版发行《新常熟日报》,全县教师、校长、督学、教委等教育界人士莫不以参加“新常熟社”为荣,已在教育界浸淫多年的王钟麒自然是新常熟社的骨干力量。

 



  1930年4月,王钟麒计划赴欧洲留学。7月8日,他在上海虹口码头登上了“照国丸”号游轮,前来送别的有他在省八中(扬州中学)、淮安中学的同事和常熟同乡友人,如省立五师(扬州)校长任孟闲,省六中(镇江中学)校长薛良叔,省四中(太仓中学)校长顾仲超,八中及淮中同事夏佩白、周伊耕、华汝成、朱慰真等。游轮先后经过香港、新加坡,过马六甲海峡,经苏门答腊、科隆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进地中海,8月7日到达法国马赛。9日,抵达巴黎。整个行程为一个月,作为地理学家的王钟麒将一路所见所闻以日记形式记录在《赴欧途中笔记》长文中,既有地理上的介绍,也有对当时国际国内时事的关注。
  1932年,王钟麒从法国巴黎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后回国。此时王钟麒36岁,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才华横溢,熟谙英法日多国语言,国内各大学争相延聘,他先任广州国立中山大学地理系主任,1934年任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教授,1935年任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地理系主任。1937年抗战爆发,北平多所高校外迁,北平师大撤退到西安,和其他北平高校合并成立国立西北联大,继续担任主任教授。当时,傅作义将军正在西北,他听闻王钟麒博士任职西北联大,屡次邀请商讨国是,请教抗日治国之道,王钟麒深得傅作义将军赞许。
  1938年,王钟麒随国民政府到达重庆。当年冬天,奉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战地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委员长李济深之命,以少将特派员身份,秘密潜入上海,和日伪展开地下较量。1939年8月,王钟麒被常熟同乡石民庸出卖,被汪伪特工总部、臭名昭著的极司菲尔路76号抓捕,受尽折磨,后被周佛海获知,周念其同渡日本求学情谊,将其移解南京。1940年6月16日、30日两次接见王钟麒,介绍其参与伪中央大学筹建,并委以秘书长之职。1943年8月28日,周佛海接见王钟麒和马元放,两人均表示希望离开南京去内地,周认为“两人均同志中不可多得者”,且时局日渐明朗,周不仅同意他们的请求,还给予了经济资助。王钟麒此后从南京到宜兴张渚一带,指挥游击队和日寇展开周旋。1944年,王钟麒至上饶、屯溪,后奉命再赴南京,利用旧谊,对周佛海等进行说服工作。
  据汪青萍《怀念王益厓先生》文中介绍,在王钟麒答应国民党方面受命说服周佛海之前,就表明态度,一旦抗战胜利,仍重返文教岗位。据说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顾祝同听闻此事后,大加赞赏,特邀请王益厓赴江西铅山,任该部中将高级参谋。王钟麒,本一介学人,因为特殊的年代,竟然进入军界,从少将至中将,也是近现代以来之罕见。
  抗战胜利后,王钟麒果然辞去了一切职务,甚至连西北师范学校的聘请也一并谢绝,携家眷返回常熟故里休养。家乡遭受日寇八年蹂躏,满目疮痍,百业凋敝,王钟麒真是百感交集。1946年6月6日,他担任发行人的《新常熟报》复刊,不久他又被公推担任常熟县银行董事长、常熟县参议员、常熟报业公会理事长、常熟中山中学校长等职。1948年11月,王钟麒应广州友人邀请,携全家离开常熟去广州,复任国立中山大学教授。1949年全家迁台。

 
  地理学家 精于命相
 

  王钟麒是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这是学界所公认的。他开创了中国城市地理研究的先河,其代表作便是其担任中山大学地理系主任时撰写,后发表在1935年《地理学报》上的《无锡都市地理之研究》,该文从地理一般位置和地形局部位置分析了无锡市的选址,又从矿业、防卫、漕运出发述及了无锡市的起源与发展,对都市形态和构造也进行了论述。日本人称其为“中国第一篇正式的城市地理研究文章”。该文对于中国聚落地理学研究,也是属于启蒙性质的著述。
  在1933年,就有人撰文将王钟麒和张其昀、葛绥成、盛叙功并称为中国地学界四大“柱石”,“王先生对于我国地学的最大贡献,是在于地学辞书一书的出版,给研习地学者许多便利,在此书未公世之前,一般学子时常碰到地学许多的术语,而找不到解决的捷径,虽案上有许多地理参考书可以查考,总不免要感到费时又吃力,这个困难,他替我们解决了,功劳实在不小。他关于地学的其他著作,还有:自然地理ABC、海洋学ABC和文化科学丛书本国地理等书,虽然内容不很精博,但在中国出版界的地位说起来,还是绝无仅有的著述啊。”王益厓(王钟麒)编著的中学地理教科书,还有世界书局印行的《王氏高中本国地理》,该书从1934年初版,到抗战爆发后的1938年,短短五年间,该书至少印行了12版,足见该书受欢迎的程度。
  这位著名的地理学家同时还是一位命相学专家。有人说,王钟麒当年在日本求学时,获得的是舆地学博士学位。这大概有夸大其词的成分在其中,因为王钟麒本人从来都没有说过这个情况,但是他精于面相的故事都是真的,在当年的台湾是有口皆碑。
  1949年,王钟麒携全家去台湾,求常熟同乡、台湾省政府秘书长浦薛凤帮忙,当时台湾省政府主席陈诚兼任警备司令,主管入出境事务,找浦薛凤自然是找对了人。但王钟麒到台湾后既无工作,更无居所,便临时寄住浦薛凤在台北市南京西路的秘书长官邸。那时浦整天忙于公务及应酬,自然无暇顾及王钟麒。可是,浦的夫人和侍卫副官却感到十分好奇,王钟麒自住进秘书长官邸后,从不外出找寻工作,似乎安于享受官邸免费食宿,而且也不约见浦谈工作之事。浦夫人有点不耐烦了,又不便明言,就敦促丈夫询问王钟麒今后有何打算。浦去探望王钟麒,谁知道王钟麒竟然回答说:我来台前,已经做过推算,目前尚无机缘,即使外出寻找,也是劳而无功,再过十几天就会有机运。浦大为惊讶。
  果然,过了十来天,王钟麒衣冠楚楚地走出秘书长官邸。下午返回,请副官约秘书长见面。和浦见面时,他介绍了自己上午去了何处,见了何人,获悉台北图书馆有缺额,很适合他,请浦秘书长鼎力成全。浦说,别的单位我还真不一定说上话,台北图书馆我可以进言推介。果然,第二天浦上班,台北图书馆馆长就来求见,面提签呈,请求增加一位编译,拜托秘书长支持赐助。浦先生问馆长,是否已有属意之人选。馆长回答说:编制未定,岂敢觅人。浦秘书长说我推荐一人如何?馆长连声道谢,秘书长有人最好了。还有预留眷舍可以配住。数分钟內,王钟麒的工作及住所,全部顺利解决。浦对王钟麒的推算十分佩服。
  有了这一段事情,浦对王钟麒推崇备至,视之为现代命相学权威,先后介绍几位权贵求王钟麒批命。王身任图书馆编译,非职业算命先生,並不乐意为人批命,但有浦先生介绍,情不容却。日久传闻渐广,登门求敎者络绎不绝,尤以军方将领,纷至沓来。王概不承认自己会推算,只是频遭打扰,不得淸净,深以为苦。某次,浦拿陈诚的生辰八字请王钟麒批算,数日后王告知:陈诚某月中职务将有异动!浦惊惶之余,警告王,敏感话题不可信口开河,随便预测。王钟麒却笑着说,我是依八字论算,不是无稽造谣,你旣交我批算,当然不能随便。何况异动是高升,并非下台,毋庸紧张。浦先生为之语塞。其后,果于某月中发布陈诚调升行政院长,神算又一次验证。
  王钟麒对于命运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命虽固定,但因运而可转变。他告诫向他求算的人,人生多行善可增运。他说他自己生命年龄的寿限应为60岁,但因运而已增高,因此他最多只能活到66岁。数年后的1968年9月27日下午,王钟麒出门访友,归途忽感不适,坐三轮车到家门口下车时突然昏厥,家人急忙送往台大医院急救,被诊断为脑溢血,终于不治,享年刚好66岁。
  纵览王钟麒的一生,从留学东洋,到担任扬州中学教务主任、淮安中学校长,再到欧洲留学,继而成为中国地理学界泰斗级人物,因为战乱,竟从一介文人之身,充任地下工作者角色,从汪伪特工总部76号死里逃生,他的身份有留学生、博士、小学校长、中学训育主任、中学校长、大学教授、少将、中将、图书馆编译,不能不说始终充满着传奇色彩。
  他在省立淮安中学校长任上,虽然只有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但是为淮安中学带来了一大批名师,对于淮安中学的影响绝非3年的时间可以衡量的。乔冠华、杨述、吴强、王攀元、裴锡颐、裴锡恒都是这个时期在淮安中学的学生,江苏省淮安中学老师们渊博的学识、开阔的视野、进步的理念,对于他们的成长必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逝者已矣,我们期望今天的江苏省淮安中学薪火传承,能够出现更多的名师、名校长,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杰出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佚名.两淮中学仍分别设校[N].申报,1928-1-16(教育消息).
  [2]佚名.两淮中学校长人选已定[N].申报,1928-2-4(教育消息).
  [3]佚名.淮中发生驱长风潮[N].申报,1928-12-31(地方通信).
  [4]佚名.淮安中学风潮之经过[N].申报,1929-1-9(教育消息).
  [5]佚名.淮安中学风潮之经过(续昨)[N].申报,1929-1-9(教育消息).
  [6]汪青萍.怀念王益厓先生[J].常熟文史,2002,31:93-98.
  [7]佚名.省立两校风潮近闻[N].申报,1929-3-24(地方通信).
  [8]王益厓.赴欧途中笔记[J].学艺,1931,10(8):1-30.
  [9]佚名.党务:令厅核办淮安中学发现反动书籍案[J].江苏省政府公报,1930,367:16-17.
  [10]佚名.苏省长预定九中停办半年[N].申报,1925-10-7(教育消息).
  [11]王益厓.无锡都市地理之研究[J].地理学报,1935,3:23-63.
  [12]王晓伟,何小芊,戈大专,等.中国历史聚落地理研究综述[J].热带地理,2012,32(1):107-112.
  [13]沦波.介绍中国地学界之数大柱石[J].集美周刊,1933,13(8):85-86.
  [14]周佛海著,蔡德金编注.周佛海日记全编[M].中国文联出版社:北京,2003:787.
  [15]淮安中学.中央大学区立淮安中学同学录[M].淮安中学:淮安,1928:1.
  [16]娄岙菲.“五四”后学生自治与校园学潮[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0(6):114-123.
  [17]王益厓.无锡都市地理之研究[J].地理学报,1935,3:23-63.
  [18]佚名.苏省中学校长发表[N].申报,1927-6-26(教育消息).
  [19]佚名.淮阴淮安男女易校之呈请[N].申报,1927-10-21(教育消息).
  [20]吴强.吴强近作[M].四川人民出版社:成都,1982:241.
  [21]中共淮安县委党史办公室.中共淮安县党史大事记(1927-1937)[J].淮安党史资料,1983,1:142-143.
  [22]曹淦生.王益崖先生命相记感[J].常熟乡讯,1990,2:14-15.
  [23]苏怀一.悼念王益崖老伯[J].常熟乡讯,1993,16:24-26.
  [24]卫成.无题(下)[J].常熟乡讯,1990,3:26-28.
  [25]liujiang799.三个“王钟麒”[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2aa6160101tsqf.html,2015-5-24.
  [26]天书奇覃.晒书日记[EB/OL].https://tieba.baidu.com/p/4923452412?red_tag=2565527423,2017-1-10.
  [27]李崇祜等.李更生先生言行录暨逝世六十周年纪念集[M].无:未标注,1987:1.
  [28]陈乃林 周新国主编.江苏教育史[M].江苏人民出版社:南京,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