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百年淮中 > 淮中校史

解放战争时期民主政权下的淮安中学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4-13 11:02:42 浏览次数:

  我们党创办的淮安中学,是在一九四二年七月建校于苏嘴街上,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后为了在教育战线上与日、伪、顽展开争夺“青年一代”的斗争,方便顺河、钦工一带青年入学,学校从苏嘴迁至汤街庄。随着学校人数的增加,学校规模的扩大,于一九四三年七月学校又从汤街迁到城头,进行第二次招生。这次招生的范围比较广,除了本县的青年积极报考外,涟水、阜宁等县的青年也纷纷前来应考,我也是在这次去参加报考的。当时参加报考的人数有二百多个。一九四三年秋冬,由于日本侵略军对我解放区进行残酷“扫荡”,多次“清乡”,企图消灭解放区的力量,以扩大他们伪化区范围。他们对淮安实行“蚕食”政策,占领了淮安县农村所有的主要集镇,致使淮安中学无立足之地。
  为了适应对敌斗争情况的需要,于一九四四年初,淮安中学与阜宁中学合并,成立阜淮联立中学,校址在阜宁县的神土孰、校长是李继南。一九四三年春,新四军解放了阜宁城,使解放区日益巩固和扩大,到了年底,阜淮联中便上升为盐阜区区立第一高中,学校从神土孰迁至益林大东庄,校长是陈克坚,副校长是顾崇石,生活指导部主任杨青(女同志)。
  一九四五年秋,淮城解放后,又单独成立淮安中学,校址在大香渠巷,校长是陈天马,生活指导部主任蒋文华,党支部书记史明(女)。教师有李泉霖、牟杰仁、周鹤生,还有一个姓童的代书法课,杨文方搞总务,学校实行三年制毕业,其他中学是一年制,我和张干辉、季平、顾夕山、季立松等同学于一九四六年二月从盐阜第一高中转学至淮安中学,学校的大部分学生是农村和江南北上的高干子女(当时华中工委驻淮安),城内学生很少,因刚刚解放,他们对我们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内容还不了解,所以入学人数不多。当时学校里党员有蒋文华、史明、李泉霖、王启贤、陈英、陈广珍、朱立英、倪吉芳和我等十数位同志,我担任学生会主任,季平同志为副主任(他当时是建党对象)。到了一九四六年秋,国民党蒋介石撕毁了停战协定,向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并经常派飞机对淮城进行狂轰烂炸。为了避开敌机轰炸的目标,我们学校由香渠巷迁到城郊盐河北。在一九四六年九月十九目国民党侵占淮阴时,我们学校从盐河北迁到都梁。敌占淮安后,学校又从都梁迁到小顾庄。
  随着敌情的不断恶化,学校的师生情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原跟随江南北上的老师和学生继续随军北上,有些大一点学生参军参干走了,城内的部分老师和学生未有随校东迁,所以学校到了小顾庄以后,原来的老师和学生所剩不多。除了校长陈天马,英语教师牟杰仁两外,其余的教师都走光了,原生活指导主任蒋文华同志调到涟水县中学工作,他到涟中不久,在一次国民党军队围剿中不幸牺牲了。原党支部书记史明同志随军北上,教师李泉霖同志到小顾庄不久,也调到军队工作去了。由于人事变动情况较大,曾一度使学校与党组织脱离了联系。县委和县政府为了充实和加强淮中的领导,派县文教科长章继成同志兼任淮中的生活指导部主任,将县参议长汪育才同志调来任三年级的级任教师,从建阳中学调来李洪生,盐师培训班调来季永珍,又从其他单位调来吴哲、韩春阳等同志到淮中工作。学校重新建立了党支部。由五个同志组成支部委员会,程炯同志为宣传委员,我为组织委员,继续兼任学生会主任,党支部在认真做好全体师生的政治思想工作,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的同时,开展发展新党员的工作。在小顾庄发展的新党员有史泽民、季立松、管洪儒、周哲明、盛林等五个同志。连同原有的党员吴哲、陈新、杨汝宽等同志,支部一共有十三位党员。
  到了一九四七年的下半年,由于国民党军队经常侵犯我解放区,学校一直是过着游击生活,今天到这里,明天到那里,没有一个固定地点。为了与敌人进行顽强不屈的斗争,针对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采取了“敌来我让,敌退我上,村村为学校,处处当课堂”的方法,一有空隙就坚持上课,我记得在一九四七年的寒天,有一次淮安、涟水、阜宁三县的敌人联合围剿我解放区,我们淮中撤至龚营东边一个村庄上,大约在晚上九点左右,发现阜宁来的一股敌人向淮安侵犯,而淮安、涟水来的敌人已侵占苏嘴、北季一带,我们为了突出敌人的包围圈,立即向度黄河北转移,当我们全体师生行至度黄河渡口时,渡船已停靠在河北岸,船上无人撑船,眼看敌军已快要接近我们了,在这前有大河阻拦,后有追兵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我们几十个手无寸铁的师生怎么办?是坐守待毙,还是设法冲出重围,党支部立即召开了紧急会议,号召党员带头下河囚渡轮船,凡是会水的党员个个奋勇当先,跳入水中游到北岸,拖来渡船,在刺骨的寒水中,一趟趟的轮渡全体师生。当我们安全地渡过黄河后,敌人没有发现我们,便从我们渡口的黄河堆上穿过了,第二天,我们在住地一方面继续上课,一方面派人放哨侦察,与县政府取得联系,通过侦察发现苏嘴、北季一带敌人仍未撤退,第三天晚上,我们又转移到南季庄,以后又被迫转移到马家荡,在马家荡大约住了一个多月时间,这时已到十二月份了,全县情况更加恶化,敌人已作最后捶死挣扎。盐阜一带敌人和还乡团在我新四军的还击下,也都退缩到淮安,凤谷村、苏嘴等都被敌人占领,我们被围困在水荡里,各方面都发生了极大困难。为了战胜当时的困难,学校动员学生化整为零,一方面动员学生到华中公学去,学校包送;另一方面动员学生疏散回家,就地埋伏,当时我和张干辉、程炯、周哲明、季立松、张廷香等同志到华中公学,其余的同学都分散回家了。后来听说,在一九四八年初,淮安中学又与阜宁中学合并为阜淮联立中学了。
  回忆我们淮安中学的创建历史,是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严峻考验,特别是在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里,淮安中学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主要是靠党的领导,群众的支持和全体师生牢固树立“蒋军必败,我军必胜”坚强信念的结果。淮安中学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宣传抗日反对内战,与敌人展开了积极的斗争,她为我们党和国家培养输送了大批革命干部,在历史上有着一定的贡献。

                             一九八五年五月三十日

  ※本文选自淮安县文教局1985年8月13日编印的《淮安县老解放区教育资料汇编(1940-1949)》,原题为《淮安中学学习生活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