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百年淮中 > 淮中校史

缅怀蒋文华同志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4-02 14:46:14 浏览次数:

  蒋文华同志逝世已经三十几年了.我是在他逝世的半年之前认识他的。半年多时间在人生的历史长河中是极其短暂的,加上我那时只有十四岁,年纪很小,又是个学生,接触面窄,涉世甚少,对于他的革命事迹.我只能是贝海数珍,检一丢万了。但是,仅管存在上述客观观因素。由于他的光彩照人的革命者的形象,对我作为启蒙,有过激励,每当我回忆与他共同生活的那一段情景,一股景仰之情总是殷然而生。
  那是在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份,日本投降,难安第一次解放不久。我和二十多名淮安籍同学。从设在益林大东庄的阜淮中学转学到淮安中学.淮中校址在现交通局后面大香渠巷内,校址前身是福荣女子小学。校长是著名教育家陈天马,当时淮安中学只有五、六十名学生,分两个班。蒋文华同志是学校的生活指导部主任和党支部书记,同时还兼教我们的政治、语文课。
  据说,蒋文华同志祖籍是南通人,出身大资本家,早年在上海××大学读书时就参加了地下党。同时做过××报社的编辑。他调到淮安中学时.还不到三十岁。
  蒋文华同志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作为一个革命者的形象。他在淮安中学工作期间,虽然校务繁杂,他却经常给我们作报告,带领我们到街头宣传。同时,还利用夜晚为报社撰写文章,特别是黑茶山事件发生后,王若飞等同志不幸遇难,使他极其悲痛。他在给我们作形势报告时,慷慨陈词,猛烈抨击了蒋介石、国民党的反革命行径,他那种大义凛然的革命者的形象,犹如一团烈火点亮了我幼小的心灵,使我在政治上第—次受到了启蒙,为我以后踏上革命道路播下了种子,这是我终身难以忘怀的。 
  蒋文华同志给我留下第二点比较深刻的印象,是他生活极其朴素并且从不以师长自居,总是自觉的和我们打成一片。他平时的穿着是布衣草鞋,和我们这些穷学生差不多。当时我们学校师生吃的粮食是要自运自磨的,他曾多次和我们一起到下关等地去拉运粮食,因为我们年纪小,他总是哪样重就干哪样.每次都累得汗流浃背,他的这些做法,充分展现了—个共产党的高尚情操,
  蒋文华同志给我留下的最难忘的印象,是他对我兄长般的关怀。大概由于我家庭贫苦、学习努力的缘故吧,他除在课堂上对我严格要求外,还经常在晚上到宿舍找我谈心,询问我生活上有何困难,鼓励我要刻苦地为革命而学习。记得有一次我和他—起上街,我正巧想买纸,但钱不够,他立即从身上拿出钱给我买了。这虽然只是一些小事可事小情义重,想来总动情的。
  然而,我和蒋文华同志一起生活只有短短的半年多时间就分别了。当时学生上学是要带口粮的,我因家庭经济困难,拿不起口粮,在四六年秋季停了学,蒋文华同志也因工作需要,在这年的十一月份,调往涟水工作,他去涟水时,途经苏嘴,还到过我的家里。我看到他当然十分高兴,特意给他炒了一书包花生。不料,这一次见面竟成了永别。他离开我家走了十几里路,才到废黄河边,就被敌人发现了。当时给他挑行李的公勤员发现情况有异,曾喊过他,但由于他是近视眼,加上思想于工作,既未能早些发现敌人,也未听到公勘员的贼声,终于被敌人俘获,押解到涟水后,受到严刑拷打,他坚贞不屈,只字未说。以后,敌人吃饭去了,他曾趁机逃走,但终因眼力不好,未逃多远,被敌人乱抢打死,壮烈牺牲。其尸体被不了解真象的群众抛入黄河,两个月后被涟中的几个同学偶然发现才捞上来。当时的盐阜地委曾隆重地召开追悼会悼念他。
  蒋文华同志就这样结束了他光辉而又短暂的一生。他作为我的启蒙老师,给我留下了人生中最闪光的东西,并促使我走上了革命道路。我要以他为榜样,为共产主义奋斗不息!
                         一九八五年四月十日

※本文选自淮安县文教局1985年8月13日编印的《淮安县老解放区教育资料汇编(194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