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百年淮中 > 淮中校史

忆戴维斌老师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3-20 18:05:28 浏览次数:

2006年10月14日,戴老参加50年代校友聚会,接受学生献花      本网资料

  今年的春天比往年都来得早。
  今年的冬天也比往年都去得迟。
  3月8日,戴老与世长辞。那一天,潮湿,阴冷,宛如严冬。
  记忆中的戴老,仿佛始终是那个样子:灰白的头发,和蔼的笑容,还有那经过岁月沉淀之后才会有的平静眼神。
  戴老是我高三时的语文老师。那时候,淮中的教学楼一共三层,从底楼的高一到顶楼的高三,同学们都以为其中蕴含着“更上一层楼”的意思。因此,大家也自然认为,能给我们上高三语文课的当然是最优秀的老师。
  第一次上课,我们不免会拿他和高一时的李淮生老师作比较。李淮生老师甫出校门,意气风发,板书潇洒自如、刚劲有力,而反观戴老,不要说他的服饰老旧,就连下颌的胡子似乎也没有精心打理过,语调没有李老师那样抑扬顿挫,板书也是那样的柔弱无力。总而言之,戴老在我们面前的的第一次亮相没有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
  那时我们还都是懵懂少年,根本不懂得彼时这位年届花甲的老者曾经的风雨和沧桑。我大学毕业回母校工作后,听长辈们介绍,戴老1952年从淮安师范毕业后就分配到淮中工作,那时候的戴老风流倜傥,是学校文艺宣传队里的活跃分子。到了1957年,戴老被打成右派,贬至仇桥中学教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周察校长请戴老回淮中工作。此时戴老已是五十出头,而师母早就失去了工作,硖逵植缓茫依锴榭龇浅@选6昕部酪丫靡桓龇缁那嗄晖耆淞艘桓鋈�.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对戴老的语文课也就逐渐习惯了。戴老不是一杯香甜可口的咖啡,也不是一杯清醇的明前,而更像凉水泡就的浓茶,时间长了,才会品出其中的味道。
  高三语文组的教师办公室在三楼的最东头。戴老的办公桌坐北朝南,他的桌上除了和其他老师一样堆满了书本和试卷外,还有一只积满了烟头的烟灰缸,一只红色塑壳的紫砂茶杯。我们都知道,烟和茶是戴老不能离手的东西。那时候到了高三,我们才会有老师晚上进教室辅导,而戴老每次进教室都会一手握着那只紫砂杯,一手拿着书本,右腋下夹着一只水瓶。然后,他就会一边备课或批作业,一边喝着那只紫砂杯里的浓茶。偶尔,会有同学离开座位去向他问问题,他会摘掉老花眼镜,拿着同学递过来的书本仔细端详起来。
  印象最深的还是戴老的古文课。戴老一手执着课本,手肘支撑着,身体倚靠在讲台上。虽然课本在手,但是几乎从不看着,眼睛也不看着讲台下的我们,而是微微向上,若有所思,仿佛正和幽远的古人在交流,一个个句子则从口中款款而出,像极鲁迅先生的老师寿镜吾。那时候,我们只有凝神静听的份儿,看着他那如痴如醉的神情,谁会忍心打断他的思路呢?
  戴老的勤奋也是我们最难忘怀的。我们下晚自习回宿舍,常常喜欢经过语文组办公室的门前,几乎每次都会看到屋子里烟雾缭绕,戴老在伏案工作。高三语文组办公室的灯常常熄得最晚,远远望去,犹如一座灯塔,照亮着淮中校园,也照亮着我们这些学子的心。
  有一天中午,戴老突然到教室叫我和他去一趟办公室。那刚好是一次语文考试后,我心里忐忑不安,热衷于校学生会工作的我,成绩不甚理想,在班级估计属于C等生了,排不到上本科的号,刚被当时校团委书记(学生会领导)、现区党校校长侯红兵老师批评不久,很担心戴老也是要尅我。在去办公室的路上,戴老未发一言,我更是心冷。谁知待他坐定后,他笑眯眯的说:你这次不错,考了年级第一名。本来你和别的班级一位同学分数一样多,我们语文组老师说非要比个高低,你们前面的语知拿的一样多,最后就比你们的作文,大家一致认为你写的要比她的好,于是给你加了1分。你要好好努力啊!戴老的一席话令我如浴春风。自那以后,我开始振作发奋起来。对于语文,更是格外认真。
  还有一次,我们写了一篇关于理想的作文。记得我在作文里面表达了要当一名为民请命、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的记者的愿望。在那个法制不健全的年代,在我一个小愤青的眼里,记者是无冕之王,他们才是正义的化身,字里行间,对社会阴暗面更是深恶痛绝,言辞颇为激烈。戴老的文末批语是这样写的:对于“歌颂”和“暴露”的问题,建议阅读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今天想来,以戴老的经历而言,他的情怀真是不知道要比一些老人高上多少倍了。
  据住在淮中宿舍区的同事说,退休后的戴老常常手拄拐杖,站在巷头,晒晒太阳,对过往的人们总是颔首而笑,眼神里充满着平静与恬淡。
  是的,这正是戴老的样子了。
  戴老走了。淮中的院子里少了一位拄着拐杖的平凡老人,而我失去了一位可敬的恩师。在我过去的生涯里,令我感念、铭刻在心的老师为数并不多,而戴老正是其中一位。在别人看来,也许戴老实在太平凡不过,而于我,却会永远感激他,缅怀他。
  我很后悔自己生性木讷,未能在戴老离开之前去见上一面,亲口表达对他的感激。
  那天,去见戴老最后一面的几个同学都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