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校德育 > 教育札记

高校设心理委员监控同学“心理气象”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7-18 22:52:33 浏览次数:

  目前,浙江很多高校的班级里都设立了“心理委员”这一职位。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益受关注的今天,这个特殊的职位在学生和辅导员之间起着非常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但记者调查发现,“心理委员”们常常受到误解,被同学当作“间谍”孤立起来。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为了解决这一尴尬,在每个寝室里增设一名寝室信息员,强化提高心理委员的工作。

  心理委员是“桥梁”还是“间谍”?

  心理委员不算新名词,2006年开始,浙江工业大学等省内高校就开始在大学班级里设心理委员,目前已推广到全省很多高校。

  金丹萍是杭州某高校的大二学生,她担任心理委员已一年时间。

  她说,她每周都要留意班里同学的精神风貌,“有异常情况,就跟心理咨询老师沟通。”

  她表示,虽然她只听过几堂关于心理委员工作的讲座,但工作范围却很广。

  但包括金丹萍在内的很多心理委员都告诉记者,他们的工作很难做。

  “心理委员这个职务,相当于贴在我头上的一个标签。同学们都把我当作了给老师搜集情报的间谍。”一位心理委员半开玩笑地说,他常常感觉自己被周围同学孤立。

  心理委员为何遭遇尴尬

  杭师大钱江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职老师康小青介绍,他们学校的心理委员们在日常工作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心理委员是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与老师交流沟通的纽带。”康小青说,“他们是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心理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位心理委员还帮助我们预防了一起因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严重突发事件,从而阻止了一场悲剧的发生。”她说。

  心理委员的作用如此显著,却在学校里遭遇尴尬,某高校一位心理咨询老师表示,“这种情况在全国高校内还很普遍。”

  “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心理庇形蠼狻:芏嘌孕睦砦侍獗旧砭捅冉厦舾校阌质切睦砦保运嵌蓟峄乇苣恪!彼担硪环矫妫睦砦弊陨淼乃刂室灿写岣摺�

  据中国计量学院心理咨询中心的调查,70%的心理委员不知道怎样开展工作;近20%的人认为做这个工作吃力不讨好,容易遭人误解。

  强化心理委员专业知识

  杭师大钱江学院组织宣传部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健全心理委员制度,他们在学校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月,大力度宣传大学生心理卫生知识,并有周期、有步骤地给予心理委员心理学方面知识的培训,增加其专业知识的储备。

  同时,学校在原先心理委员、辅导员、校危机干预人员三级预警体系基础上,增加了寝室信息员,协助心理委员展开工作。

  “就是每个心理委员下面,增设一名寝室信息员,负责该寝室的成员心理气象监控。”他说,“这样,心理委员的效率就提高很多。”(作者:沈燕维 章建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