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用《项脊轩志》教我感受文言之美
作者:刘奕清 发布时间:2025-10-24 09:27:45
浏览次数:
暮色垂落,缀着碎月的海棠在微风里轻晃,淡香漫过窗棂……案头摊开的语文课本正停在《项脊轩志》那页,朱笔圈画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总让我想起您——我亲爱的高莹莹老师。您常说“文言载情,字缝里藏着滚烫的心意”,而您,便如这海棠般温润的引路人,以《项脊轩志》为钥,为我打开了感受文言之美的大门。

犹记得初见您讲《项脊轩志》那天,我怀着紧张又茫然的心情翻开课本,满页“之乎者也”让我不敢抬头。您早已站在讲台旁,指尖轻叩书页:“今天咱们不说语法,先聊聊归有光的‘小轩’里藏着什么。”转身板书时,您手腕轻抬,“项脊轩志”四字落笔清雅,笔锋间似有书卷气漫开。窗外的海棠正开得盛,花瓣偶尔飘进教室,您笑着指了指:“就像这海棠藏着春天,归有光的小轩里,也藏着他的故事。”后来我才发现您的细腻之处:见我皱眉啃文言注释,便凑过来轻声讲“‘尘泥渗漉’就是屋顶漏雨,像咱们下雨天看海棠被雨打湿那样,都是生活里的小事”;发现我不敢举手答问,便特意点我分析“三五之夜,明月半墙”的意境,轻声鼓励“别怕,把你想象的画面说出来——就像现在,月光照在海棠上,多静啊”。
课后答疑时,没有特殊情况的话,您总在教室后排的“文言角”等着我们,身旁的窗台上,摆着一瓶刚摘的海棠。每当我们抱怨“《项脊轩志》的细节太难品”“归有光的悲伤读不懂”,您就会搬来椅子,翻开自己的备课笔记:“来,咱们把‘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拆成生活场景。就像邻居家的狗叫着,客人要穿过厨房去吃饭——这就是旧时庭院的烟火气,和咱们现在看海棠、聊课文一样,都是过日子的模样。”春日的阳光透过窗棂,落在笔记上,也落在海棠花瓣上,您指着“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轻声道:“归有光在小轩里住久了,能靠脚步声认人,就像咱们看久了海棠,能分清哪朵先开、哪朵最艳,都是用心后的熟悉。”有次我对着“令人长号不自禁”的批注发呆,您悄悄拿起一片海棠花瓣,放在我课本上:“试着想想你最想念的人,那种忍不住哭的心情,和归有光看着旧轩、想着亲人一样,都是藏不住的真心。”寥寥数语,却让我忽然懂了文言里的共情。就这样伴着《项脊轩志》的字句、伴着海棠的香气走过春日,您的身影总在笔记旁、花瓣间,默默陪我们读懂文言里的悲欢。
月光漫过海棠枝丫。
有次文言测试,我对《项脊轩志》的翻译题几乎全错,“迨诸父异爨”“先妣抚之甚厚”的红叉刺得我眼眶发热。下课时我闷坐在座位上,把试卷揉成一团又悄悄展开,挫败感像潮水般裹着我。窗台上的海棠花瓣落了几片,您轻轻捡起一片,走到我身旁,弯腰抚平试卷褶皱问道:“是觉得归有光的文章太难懂吗?”一霎那,那些拼命掩饰的窘迫被戳破,眼泪忍不住落下来。您把我带到办公室,从“项脊轩,旧南阁子也”的判断句讲起,逐字逐句教我梳理家族变迁的脉络,还把自己的文言注解本借给我:“别怕错,归有光写这篇文章时,也是在慢慢回忆呀——就像咱们看海棠,今天落一片,明天开一朵,慢慢来才能懂它的美,文言也一样。”最后,您在我的错题本上写下“读文言如赏海棠,细品才知其中意”,那行字,像一束光,让躲在迷茫里的我,找到了走进文言世界的勇气。

倘若我没有遇见您,我可能还是那个怕读文言、不懂共情的胆小鬼;倘若没有您带着我品《项脊轩志》、看海棠花开,我可能永远都读不懂“枇杷树”里藏的思念,永远不敢触碰文言里的滚烫心意。我不是最聪明的学生,也不是最擅长品文的人,但幸运的是,我遇到了您——那个愿意牵着我的手,带我在《项脊轩志》的字句里、在海棠的香气里,读懂爱与时光的引路人。
海棠的最后一片花瓣坠入尘埃,夜色吞没了所有的坎坷,只余下那风中若隐若现的,清甜而温柔的香……就像您教我读的《项脊轩志》,看似平淡的字句,却在岁月里,悄悄滋养着我感知美好的心。

作者:高三1部3班 刘奕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