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杯”省特等奖夺奖回望:我与无人机并肩攀登的科技青春
作者:董梦涵 发布时间:2025-10-23 09:20:26
浏览次数:
在2025年“领航杯”江苏省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的无人机项目的比赛中,我很幸运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回望这段与无人机相伴的时光,我感到,无人机早已不再是冰冷的机械,而是在我青春里镌刻下无数难忘记忆的特殊伙伴。

最初与这场比赛结缘,源于童年时父亲送我的那架红黑色遥控飞机。那架遥控飞机载着我对天空的向往,并在心底种下了科技的种子。记得高一时,我由于编程基础薄弱,没有通过考核,惨遭淘汰。许是察觉出我的失落,尹老师鼓励我:“也许你现在能力还有些不足,但不要气馁,好好学一年,等有扎实的编程基础,再战不迟。”这句话让我熄灭的希望重新燃起。接下来的一年里,我一直默默努力,并等待机会。终于在高二那年,我凭借扎实的积累,通过了选拔,正式踏上了无人机竞赛的征程。

(左二为董梦涵)
备赛的那段日子里,问题层出不穷。其中,最让我们头疼的便是无人机频繁出现 “冲顶”状况,因为根据规则,一旦无人机飞离指定场地,就意味着比赛直接终止。为了找出症结,我和队友王达瑒,以及“潜在的竞争对手”刘翀、朱峻易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分工协作:有人负责拆解修改子程序,有人负责操控手柄观察反应,有人负责拔掉手柄进行手动试飞,有人紧盯无人机的每一个细节动作并做反馈。经过无数次尝试,我们终于发现,问题出在下方的摄像头:接收光信号的稳定性极易受环境影响,进而导致无人机失控。找到根源后,我们迅速调整飞行路线,反复测试,终于降低了“冲顶”的概率。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但我们从没有想过放弃,总是聚在一起商量对策,动手解决问题,在一次次攻坚克难中,团队的默契也愈发深厚。

尹老师常说:“竞赛不仅是比老师教授的知识,更是比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句话在初赛时得到了深刻印证。初赛首飞,我们的无人机突然坠机,支架当场断裂。当裁判询问是否放弃比赛时,我丝毫没有犹豫地说:“继续飞!” 尽管第一次飞行因设备故障只拿到了负十五分的成绩,但我们没有气馁。下场后,我们立刻检查无人机状况——发动机烫得几乎无法触碰,螺旋桨的塑料溶胶也已热化。于是,我们在中场休息的三十分钟里,争分夺秒地抢修,只想着能尽快让无人机重新投入比赛。幸运地是,由于初赛的离谱经历,决赛时对于无人机的各种突发情况能够应付得得心应手。
如今回望这场竞赛,我愈发明白:比赛比的不仅是技术水平,更是面对突发状况时的随机应变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这份成绩的背后,离不开陈亮芹老师始终如一的支持,离不开尹志云老师耐心细致的指导,离不开伙伴们每一次的鼓励与并肩作战。
最后,愿我们都能学以致用,努力攀登,踏山巅览科技之旷野。
作者:高三2部3班 董梦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