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夏韵:三宝烟雨、陶泥指间与巷弄烟火
作者:张雨婷 发布时间:2025-10-11 15:45:32
浏览次数:
假期里,我来到了景德镇,这里的空气里浮动着瓷土与草木蒸腾的湿热。我循着千年窑火的气息,踏入这片泥与焰交织的天地。
晨雾未散时,三宝村已浸在溪声鸟语中。这里没有精雕的亭台,唯有“野趣天成”的景致:清溪穿院而过,半掩的碎瓷在泥泓中闪着微光,嵌满陶片的土墙与褪色春联相映,仿佛时光在此凝成釉色。沿溪行至马鞍岭,忽见汉服少女于闲云亭畔祭花神,素手分茶,红绳系愿——原是承袭古瓷坊“起手茶”的旧俗。最妙在村尾水碓坊:木轮借山势飞转,石臼舂捣瓷泥声声如磬。语文书中 “小桥流水人家” 的诗意画卷,竟在这千年作坊旁有了具象模样,每一滴溅起的瓷泥水珠、每一声木轮转动的轻响,都成了诗句里鲜活的注脚。

午后烈日灼人,躲进雕塑瓷厂却别有洞天。旧厂房改造的工坊里,拉坯机嗡鸣旋转。看老师傅掌心托泥,倏忽间陶土便挺立成瓶,水痕蜿蜒如山水卷轴。我亦挽袖试作杯盏,泥团却在指间坍软如醉汉——方知“匠人”二字是十万次揉捏的修行。转角撞见蓝兀咖啡的涂鸦墙,残破瓷瓶种满绿萝,工业废墟与鲜活的创意在此共生。临行购得青花耳坠一对,价不过三十,却凝着瓷都的呼吸。

暮色初降时,抚州弄的炊烟已勾人魂魄。油条包麻糍的摊前队伍蜿蜒:刚炸的油条脆如薄瓷,裹上糯软麻糍,再滚层黑芝麻糖霜,一口咬下是冰火两重天。就着瓦罐汤嗦拌粉的食客们,额角沁汗仍不停箸。老师傅笑说:“瓷要烧三天三夜,好汤也要煨足时辰!”原来匠心不止在陶坊,更在这咕嘟冒泡的汤锅里。

归时携一匣碎瓷——三宝溪畔拾得的青白残片,抚州弄包麻糍的油纸,瓷厂里失败的泥胚。它们不及御窑精贵,却藏着最真实的景德镇:在山水与窑火间,在指尖与唇齿处,千年匠心从未冷却。这趟瓷都之行,不仅是一次身体的游历,更是一次心灵的浸润。它让我懂得,美不仅存在于课本与殿堂,更蕴藏于匠人的指尖、山野的溪畔、以及寻常巷陌升腾的烟火气中。千年窑火不熄,瓷都的夏天,清凉而滚烫,令人回味悠长。

作者:高二2部5班 张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