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师生天地 > 师生作品

永不过时的“教是为了不教”

作者:何苏武 发布时间:2019-09-26 17:03:38 浏览次数:
       9月21日,在来自江苏省淮安中学、盐城市第一中学、江苏省如皋中学、江苏省姜堰中学的500多名高三老师参加的一轮复习研讨暨校际交流活动中,淮安中学高三1部何苏武老师上了一节《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公开课。课后何老师撰写了下面这篇教学反思。

 

 
  高三了,每天的课务繁忙,很多老师都在抱怨,这日子与打仗没什么区别。但和谁打,怎么打才能赢却又不好回答。最近身边的老师又开始抱怨这书越来越难教了,理由是现在的孩子都不爱思考,思维质量太差了。真的,这句话一下也戳中了我的神经。
  曾几何时,“教是为了不教”这句教学名言被很多一线教师遗忘,处处想着怎么给孩子们设置每天学习的每一分钟。于是学生连最基本的自我安排都不知道,成为老师手中彻彻底底的木偶,于是那个整日提着线的人自然也就只剩下身累心更累的份了。
  于是我最近一直想着该如何给自己的课堂教学做些减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想,让他们说,让他们去自由展示,让他们在碰撞中完善自我,在展示中合理评价彼此。
  这节课从选题上就本着实用去的,化大为小,定为“评价咏史怀古诗的情感内容和观点”。顺便想着能不能在和学生的互动中让他们慢慢学着去解读一首古诗,去深入总结咏史怀古诗的常见情感和观点。于是在整个教学流程的设计上也极力朝这个方向推进。无论是课前检测的选择分析和展示,还是回归课本的自我再审视和总结拔高,还是实战演练环节的咬文嚼字,都只为让学生能逐步养成自我阅读的习惯和深究的能力。
  课堂是孩子犯错的地方,只要我们敢放手,愿意放手,让他们自己慢慢学会自己走,我想最终我会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名言所倡导的境界。无论是思维的培养,还是规范的矫正,都可期可待。
 
  经师易遇,人师难求
  ——观何苏武老师公开课有感
  高莹莹
 
  语文看似简单,但真正要教好语文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古典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丰厚的人文内涵,对全面提高学生素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古诗词鉴赏课要上出诗情韵味难,让学生自己体悟诗情画意,从而感受到整首诗的思想情感与观点态度更是难上加难。今天观摩了一节横跨今古,诗意滔滔的诗词鉴赏课,实在是受益良多!
  课堂发端即一石击破水中天,内容直指本堂课的核心内容——赏析咏史怀古诗情感及观点,一组诗句,几多情感,皆信手拈来。
  反复诵读,加深印象的同时兼顾积累。
  然课堂之精彩生成源于及时追问。何老师随时能够针对有利的答案及时进行追问,直到挖掘问题的根源。课堂预设外,学生临场反应生成的惊喜,是最精彩之处,更体现了何老师的教学机智。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精彩的课堂来自于老师的敢于放手,给予“鹏鸟”展翅翱翔的空间!
  斯大林说,自我批评之于我们,简直是和日光、空气、水一样重要。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我升格”更是其他任何方式所无可比拟的。而何老师则是将这一点贯穿到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
  幽默风趣的语言与自我调侃,极大的舒缓了学生们看到如此“壮观”的听课队伍时的紧张情绪,整个课堂渐入佳境。
  何老师的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精当的语言,良好的文学素养,让整堂课“语文味”十足。
  课堂流程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每一个看似平常的提问,都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何老师的教育更多的教与育,而非填鸭。他更注重的是思维方式的传递,思维能力的构建,留给学生真正需要的“种子”。何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课堂亲切、自然,看似平淡,却彰显出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定努力博采众长,向榜样学习,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靓丽自己的教学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