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作者:纪以干 发布时间:2017-04-10 10:37:21
浏览次数: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外出听课,办公室的一位老教师曾经很形象地评价公开课:“开公开课就像家里来客。家里来了客人必是要把房间打扫干净,必定要多炒几个菜。公开课也是如此,有人听课,必定要准备得比平时充分,必定要把新课程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必定要尽力发挥出自己最佳的水平。一位老师多开一些公开课肯定是有好处的。”
第一次准备公开课是入职从教刚一个月,那对我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所以,我花了很大的力气去准备:参透教参、研究考纲、收集资料、构建框架、组织语言……想做到最好。经过一番自认为很充分的准备,我带着一份从容走上了第一次的公开课讲台。
那一次我上了一节《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自己感觉还不错。因为课堂上我通过美国现状和实例导入,切合实际,课堂内容引用了充分的材料,尽可能地用比较通俗的语言表述知识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氛围很活跃。课后,备课组老师对我的课进行了评价:“比较像初中的课,热闹但理解力不够”,“授课语言有时过于口语化、肢体动作过多”,“课堂上关于材料的选择不够严谨”。
一语惊醒梦中人,我克服了早期课堂的紧张,做到了从容应对,我原想通过热闹的氛围,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认识并了解美国民主制度,但却由于过于注重形式而忽视了课堂的内涵。为了充实课堂内容而一味地引用材料,却忽视了教学内容本身。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是为了一时课堂的热闹,还是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课堂上的话该怎么讲?是口语化教学还是规范严谨的教学语言?课堂上老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是无限的,没有严谨的课堂学科语言作引导,历史就失去了严肃性、科学性。自己在授课时穿插了一些口语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难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必然会导致学生主观答题的不规范、不严谨。在追求课堂热闹的同时却忽略了高中阶段学生应有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我认识到自己在备课时只考虑到备教材,备教学手段,却没有备学生。所以,历史课堂仅有“热闹”是不够的,还要进行“深加工”、“精加工”!
在此后的教学中,我积极调整自己的备课思路,认真钻研高考试题、各地的模拟试题,利用好网上的优秀教学资源,获益匪浅。备课能够运用多种素材加以灵活运用,使自己的课堂不再显得干瘪枯燥,能够有新鲜有趣的史料相佐证,史料的新鲜直观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证了课堂的趣味性。这样,既活跃了历史课堂,又丰富了教学内涵,提升了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掌握学习的内容,并不断增强历史学习的动力。同时,我尽量做到材料简而不乏内容,精而不缺趣味。同时坚持言之有史,史必有据,引用的每一个史料尽可能地标明其出处,以规范的语言组织课堂教学,控制自己的肢体语言,以身作则体现学科的严谨性,而不是自己做不到却要求学生规范答题。总之,关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就是公开课成功的保证。
本次参加“而立杯”比赛,能够一路进入到决赛感觉很幸运,也是难得的一次锻炼和成长。整个备课过程中离不开组内同事的帮助,能够获奖很感谢他们的宝贵意见。课件制作上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资源:歌曲,历史影像等等,尽可能地还原当时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更好地融入课堂中。课堂上很好地利用小组,高一2部3班的同学们课堂参与热情很高,也说明了我校的小组活动建设卓有成效。
经过一次次公开课的磨练,我收获颇丰。准备公开课的过程,使我对一些史料反复查证,对一些观点再三斟酌,对一些表述反复推敲,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也很感谢能够给我宝贵意见的同事,使我不断反思,让我学会了倾听与吸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每一次准备公开课的过程都是一次涅槃重生;公开课,正是推动我不断反思,不断前进的动力;我定会撑着“公开课”这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