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学习小组建设

关于班级小组的文化建设

作者:马志勇 发布时间:2016-09-04 15:45:00 浏览次数:

高三2部语文组   马志勇
经过几年的精心打造,我们淮安中学的高效课堂模式已日趋精细和定型。“小组学习”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如何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效率,我觉得文化建设意识非常重要,这是小组操作的根本,如不能体会这一点,那么,小组的一切活动很可能是“伪活动”。我试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小组文化
小组文化就是用评价的手段拉动小组内互助学习的积极性,是小组开展真正意义上的一种学习氛围,它主要表现为学生有团队合作的意识,通过小组文化建设,使小组形成一种内在的激励机制,以消除学生合作学习的疲劳,综合其他同行的经验和我校目前的现状,我们认为,在使用“小组”这一课堂的基本教学单位时,要下力气抓好小组的内部文化建设,做到“用文化凝心聚力”。
二、显性小组文化建设
1、科学划分小组
一般是六人一组,全班可根据人数的多少分成若干小组。组内人员的搭配按组内异质的原则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学习情况要优、中、差结合(2)学生个人性格外向与内向结合。这样的搭配有三个好处:一是有利于学习互补,以优促弱;二是有利于纪律的相互约束,互相提醒;第三、最大的好处是性格的相互影响,外向型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学习态度可以影响内向型学生,这样就逐渐地使内向的学生也有表达和交流的愿望。
2、创设组标及口号
在老师的引领下,每小组的同学尝试着建设他们各小组的组标:它一般要包括组名、口号、各个小组成员在上面的签名。像坚持组、奋进组,雏鹰组、永不言败组等都可成为小组的组名。学生们选的口号也是很多,像“永不言弃;同甘共苦;携手共进;坚持到底;再坚持一小会儿;为理想而努力;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等。在此基础上小组成员还可以集体表决选择本组的“组歌”,组歌在上每周的班队主题活动前或其它一些活动开始前可以组织演唱、展示。
3、合理利用班内黑板(书香栏)对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展示。
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后等待的是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许、小组的认同,这种等待可以在评价中实现,还可以在成果展示中展现。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后续工作不能停滞,要及时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成果包括学生得到的喜报、老师的即时性评语。
4、黑板文化也是小组合作文化的一部分
我们将前后4面黑板分成同等多的部分,对应小组的个数每小组一块。除了板书板演所需的地方外,其它边角都是展示小组文化的阵地。小组内的口号,小组成员一致认同的名人名言,小组成员自己编写的格言都可以不定时的用彩色粉笔书写上去,以通过展示时时激励所有小组成员和全班学生。
5、用动态的思维来管理小组,促小组文化的形成与持久
随着学生学习水平的不断提升,随着学生管理各个小组的能力不断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就应该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不能用统一的和不变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学生,所以,对合作学习的小组要实行动态的管理,教师的角色是做好小组长的引导、协调和服务。
动态管理一般要做好以下的工作。
第一步,首先开好组长会,通过每周多次的组长会议明确组长的职责。最基本的职责就是带头讨论,组织组员参与讨论,监督组员完成预习及各项作业的情况并进行检查与汇报;带头组织好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凝聚小组成员的向心力。
第二,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组长管理经验交流会,商讨办法,经验共享。因为组长的性格各异,其管理能力也有强弱,有的办法多,有的办法少,召开交流会可以取长补短,经验共享,特别是他们交流的办法都来自于组长,来自于学生本人,往往更适合于管理学生,比老师支的招还有效果。在组长交流会中我们产生出很多合理化的建议:例如①建立竞争机制,鼓励学生大胆举手发言。②保证讨论过程更有实效性,有足够地讨论时间。③讨论达到全班互动,打破组界。④使合作探讨更完善,更换不负责任的小组长。⑤让每一个学生自发地主动学习,拥护小组长的领导,给某一些同学自愿选小组长的权力。
6、通过开展活动来提升小组文化
文化要寓于活动中来发展和提升。
打造“月月有活动、组组能参与”的良好氛围。如,阅读活动、演讲活动,作文竞赛活动、日记写作活动,成语竞猜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尽力给小组提供更多的适合小组整体参与的机会。在活动前,我们把每一个活动进行分解,能直接由小组完成的部分我们组织小组竞标后完成,以此来加强小组的对内凝聚力和对外活力。
构建以“读、研、说、做”为核心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建设和推进过程中,要一直把小组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小组建设文化先行,有了文化就有了认同,就有了统一,就有了方向。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继续沿着这一方向,不遗余力地把高效课堂建设推向深入。
Power by YOZOSO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