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学习小组建设

课题名称:《小组学习中的消极因素影响与对策》

作者:刘春明 发布时间:2015-12-11 10:58:00 浏览次数:
前阶段青年教师沙龙活动听了朱丹、李建胜和戚晓辉老师的讲座,对小组合作的认识又进了一步,感受很深。高效课堂是每一位老师的追求,是减负增效的必由之路。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应用于教学之中,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合作学习在我们淮安中学的课堂教学中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对合作学习的认识、组织、操作不当,使得合作学习表面化、形式化,而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且存在着一些低效现象。 
黄泰山老师的大组会游戏活动,有的班级玩得很好,有的班级则不理想,这些都和小组中的低效现象有关。小组的积极意义和其低效因素始终相伴而生,我们有必要研究小组合作的低效现象并解决问题。
一、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现象
通过观察和教学实践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仍存在一些“合而不作” ﹑“合而滥作”的低效现象:
1.课堂冷场现象,学生不主动
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有时会发现教室里鸦雀无声。小组成员接到合作学习任务后不商量、不讨论。要么自己埋头单干,要么若无其事地做与之无关的事,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讨论与合作中来,使合作流于形式。
2.学生层次不同,学习合作参与度不均衡
通过2012年我观察的我班级高一2部(14)班大组会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大大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并能发挥出更多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优等生参与自由发言和小组汇报的次数明显多于学习困难的学生。 从老师层面来说,很多老师不清楚什么叫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对于分组缺乏预见性。
3.分组活动时间有限,教学起点偏高
 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往往是学生才开始合作的几分钟,刚进入状态,或是个别小组先完成了,教师就急着让各小组汇报成果,然后匆匆结束进入下一环节,把合作学习变成走过场。有的教学活动设计有的偏难,学生难以解决,逐渐地缺乏信心和兴趣。
4.角色分工不到位,各组成员分工不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经常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很少考虑每个成员的学习能力、性别等个体差异的均衡搭配。合作学习时,不少同学在小组活动中无所事事,或做与小组活动无关的事情,学习成绩好的自然成了各组名副其实的代言人,而学习困难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只是其陪衬。很多老师不知道编号有作用。
5.教师评价不够全面
有的教师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往往只重视对小组整体的评价而忽视对个体的评价,只重视对合作成果的评价,而忽视对合作过程的评价等。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内容也是需要老师捕捉的,尤其关注那些内向的和后进的。
二、对小组合作中低效现象的解决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但关键在于怎样通过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一)学生方面
1.让学生“肯”合作
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增强学生小组互动学习的积极性。小组互动学习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要理解集体协作的重要作用,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就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小组互动学习中要做到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不同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立观点,要通过表扬、鼓励形式,达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难和分歧较大之处,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地解决问题,并在小组互动学习中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他人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当然这种合作意识是不可能一朝一夕习得的,要有意识的长期培养,潜移默化。
此外,个人大组会搞活动经验表明,小组竞争也要注意各个组的特长,不能让某一个组长期落后,长期落后也是不利的。
2.让学生“能”合作
现阶段,我国的中学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加之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比较缺乏合作意识,容易形成“自我中心”的思想,不善于与人交流,缺乏竞争、协作意识,因此必须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搜集资料的能力。(2)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3)竞争合作的能力。(4)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的能力。培养他们学会收集资料、学会讨论问题、学会表达观点、学会竞争合作等各种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使他们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不但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而且可以解决很多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二)教师方面
1.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中学阶段是一个充满好奇、喜欢探索的年龄段,学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兴趣,这种兴趣象催化剂一样促使他们去观察、去实践、去思考。但是他们毕竟年龄小,阅历浅,还不能完全明白学习的目的,如果仅凭兴趣,而不去解决他们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他们的兴趣将会随着难度的加大,知识水平的加深而丧失殆尽。此时教师的主导作用甚为重要,教师要引导他们,给他们创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使他们以愉快的心境去获得知识。
2.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中学生处于活泼、好动、喜欢变换的年龄期,再好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若天天仅仅是单调重复,学生对其兴趣也会慢慢减退,所以在中学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因人施教,充分发挥其“主人翁”精神。教师要想让每个学生都以最大兴趣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一堂课中,关键要看该堂课的教学设计。教师必须有游刃有余地驾驭教材、深入浅出地讲解教材的能力,同时又能恰当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对课本的知识精心加工,给每个学生定位,设计出不同层次学生参入的情景,调动起每个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帮助其树立学习的信心。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应肯定其优点和长处,帮助其分析落后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法,对他们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消除其畏难情绪和厌学心理,有意识地让差生多开口,多表现,使其具有成功的喜悦。
4. 建立全面的评价机制。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是基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在合作中必须发挥每个成员的最大潜力,同时达到整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实现。我们应该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做出个人努力并且小组内成员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对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使他们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三、淮安中学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可为之处
(一)从高一起点年级开始利用大组会和高一新生的激情认真组织小组化教学。目前淮中绝大多数老师对小组学习是持观望态度,根本原因是害怕班级成绩下降,心理上有顾忌,重要原因是班级缺乏九门学科的合作努力,学生缺乏氛围。校领导宜亲自挂帅,实验班试点,月考看成绩,最终让人相信小组化学习的优势,在着力推广。在淮中创造出“不实行小组教学就肯定落后”的局面,那小组化学习肯定成为淮中高考进一步辉煌的推进剂。
(二)新秀杯、而立杯优课竞赛逐步小组化教学。这样就会让青年教师在竞赛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青年老师思想新、理念新,肯定会逐步接受这一模式。竞赛课是指挥棒,这必然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推进。
(三)班会课小组化。班主任是小组建设的灵魂,小组建好了可以节约任课老师时间。一旦上轨道,可以让班主任的工作可以在学生自主互动中解决问题,经验表明学生活动会挖掘学生的优点,让学生找到存在感,最终还能减少学生违纪行为的发生。
(四)体育课小组化。体育课是快乐的课堂,可以增强体质,增强班级凝聚力。体育课小组化可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体育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耐挫力,从宏观上提高淮中学生的整体素质。考上清华、北大都是人中精英,体育课的小组化模式或许是我校冲击清华、北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对小组学习消极因素的预知是很有必要的,在设计教学时可以避免进入这些误区,同时当一些消极现象出现时也不要着急,要思考其原因,寻找解决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深奥,但特别需要学校领导切实推进,一线老师们长期坚持,形成习惯才能收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