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学习小组建设

小组合作的几点感想

作者:方琴 发布时间:2016-09-16 10:23:32 浏览次数:
     从我任教的这几年中,我不断的向前辈学习,并慢慢的弥补自己在教学方法上的一些不足,然后在总结和学习中,发现大部分复习课都显得有点古板教条,无非是单词短语然后句子的简单呈现和再复习,怎样才能更好的让复习课显得有新意,有创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展示表现性评价的特点,还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呢?在不断的探索中,我找到了一些答案。
     我们都知道按照不同的标准,小组建设也就是表现性评价分为不同的类别。比较常见的是限制型和扩展型两种。限制型表现性任务通常结构性较强,对完成任务所要求的表现容易做出明确描述,相对比较简单,一般集中在专门技能上面。扩展型表现任务则相对较复杂,对任务完成的限制也较少,完成任务过程中更多地涉及多种技能或能力以及较复杂的认知过程,一般包含了对理解能力、问题解决等深层能力的评价。当时,我上的是reading 课文理解,我将限制型表现性评价和扩展型表现性评价结合到一起,把传统的阅读课堂改变了一下形式,以分角色扮演人物,再利用选择竞赛的方式,将课文内容展现出来,充分利用了表现性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我发现效果比一般正常的泛读和精读好,学生的表现很好参与度很高,积极性也很高,设置的问题层层递进,也容易使学生找到答案。由此我想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课堂特点,那就是一定要能够在表现性评价的实践和理论上创新。
  那么如何创新又是一个问题,首先复习课这一块,通常大家的习惯是先复习单词再复习短语,然后复习句子,最后将这些复习的内容进行练习操练。再课堂结束之前有一个方法就是将所学内容用上写一篇作文,然后展示。我听过很多复习课都是这个模式,并且最后的作文有个特点,要不然是学生提前准备,要不然就是流于形式,很难说学生会再课堂上真正的用五分钟能写出一篇好文章。而且这种老师多讲,学生被动学习的复习课,大多效益不高,学生总认为老师说的内容,好像他都会,其实不然。于是我在想,既然都是将一个单元的重难点要写到一篇文章中去,放在最后,草草结束的,能不能把这样一个充满重难点的作文放在课的一开始呢?由这个想法出发,我就想到一个方式,第一次尝试的时候,我先自己写了一篇文章,当时复习的是M1U2Growing pains 于是结合这单元的孩子与父母之间代沟的问题,我以学生的身份,给父母写一封信,并且将本单元的重难点都应用上,然后用红色突出,请班级学生扮演这个角色,在课堂上将文章分成四个段落,由四个学生分别朗读每一个段落,读完之后,再针对每一段出现的单词短语句型,进行讲解,并适当的操练,当然这些课件都是我事先准备好的,再课堂上,我鼓励这些扮演角色的学生再做题目的时候可以请班上其他学生来回答,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形成生生互动的有效场面。小组活动有效的促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