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学习小组建设

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小组合作

作者:陈青 发布时间:2015-12-02 19:06:00 浏览次数:
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小组合作
高二I部历史 陈青
历史课程是学生了解中外历史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历史使命感、人文主义思想以及爱国主义情怀等的重要课程。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能力与历史素质的提高,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能够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增强历史意识,正确认识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关注国家与社会的历史命运,提高社会责任感,发扬我国民族历史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应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一、精心设计问题
是否能够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关键,也是保证学习质量的前提条件。古人言,“疑者,思之始,学之端也”,其中的“疑”就是最能引起人探究、促进学生思考,由表及里认识问题的“动机”。为此,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尽心设计问题,并确保问题的启迪性、探究性,具体如何做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从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目标考虑,问题的设计应体现新课程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第二,从课堂学习过程考虑,问题的设计要时课堂学习主体从教师转为学生,将学生摆在一个探索发现的位置,通过与小组成员探讨、自主寻找答案,从而获得知识的丰富。
第三,从心理学角度考虑,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往往能够引起学生探索研究的积极性。
总结来看,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就是做好定题工作,既要满足高中历史教学目标,又要将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的环境中,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兴趣。例如,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五第三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堂教学中就要求教师认真分析课程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才能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由于这一节课程内容范围广,涉及着政治、经济、科学等多个方面问题,倘若教师不能有机整合教学资源,将教学内容范围几个板块和构成,利用问题逐渐展开教学,学生将很难专心致志地投入课堂学习。
二、适当补充资料
资料的运用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探究问题、发现答案的关键。在高中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利用历史资料,不仅能够找到问题答案的佐证还能拓展学生视野,深化对问题的认识。补充资料包括书籍文献、图片、影像等,它们的获得可以通过图书馆查阅、互联网搜索等。同样,在讲授《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这一节内容时,可以让学生 3-5人组成学习小组,采取各种途径收集与“两弹一星”、“飞天梦想”等有关资料,让学生对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有一个正确、全面认识。
三、合理布置场所
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强调的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多边交流,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看重生生之间的交流。许多实践活动证明,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每一位成员作为小组的一个特征都可以对其他小组成员产生影响,为了充分激发每一位小组成员的交流、讨论能力,为小组合作学习创造更好的环境,降低外界因素的不良影响,历史教师应做好场所布置工作。
第一,合理设置小组规模和构成。如果小组规模较大、人数较多,小组中每一位成员的讲话量相对有所降低,随之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有所下降。两外,价值观念和性格不合的人在一起很难形成牢固的小组,可是正因如此,讨论才更有激情,碰撞出更多的火花。为此,要合理设置合作学习小组规模,不宜过大过小,3-5 人最为适合。
第二,合理设置交流模式。实践证明,经过教师应允的交流模式在任务完成上表现的较好,但是与直接展开交流的小组相比,研究结果的满意度则没有其高。为此,高中历史课堂一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给出探讨方向即可,不必过多干预小组成员讨论过程和内容,让其充分发达自身观点和看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座位布置通常有两种方式,即圆圈式模式和行列式模式。
四、学习成果评价
有学习,就应该对学习成果进行公正、公平、公开的评价,尤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更应重视学习成果评价,否则难以衡量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评价方式主要包括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也可分为即时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但是,无论哪一种评价方式都是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以纠正学生错误、促进其发展为目的。
五、结束语
就目前课程教学成效来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不仅利于学生拓展思维、活跃思维,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加强与教师、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利于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动脑动手能力等,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非常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为此,课堂教学中应多多应用这一学习模式,以期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