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学习小组建设

关于学生小组建设的一点思考

作者:孟娟娟 发布时间:2016-09-14 17:36:14 浏览次数:
        一、组建合作学习小组,确定小组考核细则
        组建学生小组时,我考虑到了平行班的学生在接受和认知上有其特殊性和差异性,所以我以6-8人为一大组,再以3—4人为一小组。按学习成绩进行高低搭配,同时也兼顾到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先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多种因素,把小组固定下来,从而将一个班级切割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在小组初步组建好之后,我会公布明确的考核细则,包括了课堂和课后两个方面,其中涉及加分和扣分的原则非常具体,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每道题组内有一次补充答题权,一节课上每个人只能回答一次,诸如此类的加分原则被打印出来,张贴在班级显眼位置。扣分原则相对加分而言更加严格,包括了课堂纪律、作业提交和订正等项目,扣分值为加分值的两倍。小组考核结果每月公布一次,以精神性奖励为主。
        二、培养合作组长
        培养小组长是小组合作模式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其关键在于培养组长们组织小组活动的能力,例如怎样进行预习检查,背诵检查,怎样针对具体问题组织讨论,,怎样给组员讲解,掌握小组的秩序等,尤其要关心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这种构思并不能一蹴而就,只能渗透在平时和小组长的沟通与及时反馈中。对此,我制定了一个组长考核原则以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行组织小组活动,让组长有成就感,从而发自内心地主动去调动本组的各项活动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认真倾听的习惯
         刚开始进行课堂小组活动时,有些组全体沉默,无所事事;有的组则有很多同学都在发言,但是叽叽喳喳很多都在说闲话;还有个别组部分学生在其他同学发言时,因为没有轮到自己发言而丧失了表达的热情和倾听的耐心;有的是还在等着发言,顾不上倾听而在完善着自己的想法;也有的是因为没轮到他而觉得百无聊赖……很少去关注别的同学的发言,才出现了“老师,我来说” “老师,我还有……”“前面不是说过了吗?”这样的情况。
因此,我会制定细则来规范学生养成安静倾听的习惯,而不是“只以自我为中心”,能够让他们去听的话,前提必然是让他们对同学的发言产生兴趣。所以这种调动不是一日能养成的,需要用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去敦促:在“听”的过程中学会“挑刺”,发现其他小组存在的问题;更要在听的过程中吸收其他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在“听”的过程中学会如何规范、清晰地表达,提高“说”的质量。  我设置了“倾听优秀奖”来保证这个目标的达成。一开始效果不是特别明显,但是久而久之,慢慢也能形成一种良性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