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学习小组建设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小组建设的启发

作者:杨玉锋 发布时间:2016-09-14 17:28:41 浏览次数:
有的老师分活动小组,只是按座位或大小个就近分组,这样可能造成有的小组全是好学生、有的小组全是较差的学生,这样就达不到先进带动后进、好生帮助差生的良好效果。
  有的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我发现每个小组当中小组长、代言人、记录员等总是固定的一个人,这样,有些学生总也没有锻炼的机会,造成学生的不均衡发展。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一、制定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考核评价制度
  分数固然能看出一个学生对这些应试科目掌握的程度,但这并不表示考试分数低的同学就没有出息。有的同学学习成绩差,但或许他口才好,或许字写得棒,或许有强烈的团队意识。例如有一篇文章报道,有一位大学的高材生去外企工作,由于缺乏与人合作的团队意识,表现为自私、缺乏奉献精神,而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又有好多用不上,最后被老板解雇。这说明,分数高低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多方面才能和品质。有的高材生一贯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扬,到了工作实践中,却因一点点挫折而失去信心,甚至走上绝路。而有的在学校被老师贬得一无是处的所谓的“差生”,因一直受到老师家长的冷落和渺视,对人间的苦辣酸甜早已适应,到了工作岗位却能经得住各种恶劣环境的考验,并对人情世故有所适应,工作得心应手。所以考查一个人不应只以考试分数定高低,应该从多角度去考核评价一个人。
  二、老师要精心设计需要讨论的内容
  课堂上需要讨论的内容最好是开放性、有争议的话题。老师提出问题,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相反类似于“1加1等于几”这样的问题,非常简单,而且1+1就是等于2,实在没有讨论的必要。
   三.课堂提问要讲究艺术
  (一)课堂提问切忌过多过滥
  如果一堂课老师不停地发问,反而会引起学生反感。再者应避免“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问句。有些课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实际达不到增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效果。老师提问应该适时、适量、适度,否则会让学生生厌。
  (二)课堂提问应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
  老师提问时,要关注到每个学生,如果只给部分学生锻炼和表现自我的机会,而另一部分同学长期被冷落,那么久而久之,被冷落的同学就会逐渐对该老师和该科失去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和自悲心理。
  四、小组安排要合理
  (一)小组成员搭配要合理
  1、小组成员要视每节课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不少于2人,不多于5人。
  2、小组安排要注意好、中、差学生的合理搭配,这样相互间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探究、共同进步。
  3、小组安排要注意性别的合理搭配。在合作小组中混合男女学生,可以丰富小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而多视角的产生则可以丰富学生的思维。
  4、小组安排要考虑学生的能力。有的学生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观察能力强,有的思维比较深刻,将这些具有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不仅能够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更能有助于组内成员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全面发展。
  5、小组安排要考虑学生的家庭背景。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必须学会与各种人进行合作,需要与不同社会群体的人接触往来。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与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合作的经验,将有助于学生应对这种真实的社会生活。
  (二)小组角色应不断变化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每个小组成员可以轮流担任小组长、代言人或记录员等,做到每个同学都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这样进行合作式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带动后进生使其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