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部门动态 > 教科室

努力学好生物学 做校友邵峰那样的科学家

作者:刘学廷 发布时间:2021-08-25 10:07:31 浏览次数:

刘学廷
 
  个人简介
  教育硕士,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高级教练员,淮安市高中生物学科带头人。“淮安市优秀教师”、“淮安市教坛标兵” 、“民盟淮安市先进个人”“华东地区教学设计一等奖”获得者、“江苏省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优秀辅导员”,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主持或参与《高中生物“自助餐”式课后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等省市级课题十多项。
 
  近期,新冠肺炎席卷全球,给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那么,新冠肺炎究竟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新冠病毒与其他病毒有何不同?为什么要打疫苗?为什么打疫苗后还会感染新冠病毒?我们应该怎样消灭新冠病毒?
  学习了高中生物,对这些问题就会有个大概的了解,但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像校友邵峰(淮安中学91届毕业,中科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学术副所长)那样的生物学家们不断研究,进而找到针对新冠病毒的药物和方法。
  希望同学们在高中阶段认真学好生物学,将来有机会继续深造,为人类造福。那么,如何学好高中生物呢?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我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一、要“顶天”
 
  “顶天”的意思是同学们在高中阶段学习生物学的时候,思想认识上要有一定的高度:要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要有担当精神、社会责任;要有远大理想,在心里要埋下生态文明、健康中国的种子;要掌握科学思维、学会科学探究、培养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等。正如校友邵峰院士在“2019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邵峰报告会”上所说:我认为我们的科学技术研究还是希望能够对社会、对健康有所帮助,这是我自己这么年一直在努力的,我的理念是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对人类的健康有所贡献。
  总之,同学们要时常仰望天空,获取前进的动力。你的天空有多高,你的路就会走多远。
 
  二、更要“立地”
 
  在高中的三年里,学习竞争十分激烈,要想考上理想的大学,光靠远大理想还不够,还要脚踏实地、刻苦学习、科学拼搏。
  1.重视教材,学会“自问”
  高中生物学教材是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由多位有经验的专家学者精心编写而成的,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素材,也是高考命题的主要参考,高考试题是“来源课本、适当高于课本”,生物学高考试题的来源几乎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出处,因此要想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必须要熟读课本,熟悉课本知识架构、理解课本上每个“大概念、重要概念、次位概念”。
  在阅读教材时,要学会“自问”:如果是细胞结构类知识,自问“这是什么结构?由哪些结构组成?为什么有这个结构?它是干什么的?”;如果是生理过程类知识,自问“这个过程发生在哪里?什么时候发生?什么顺序发生?需要哪些条件?有哪些物质参与?有哪些物质生成?这个生理过程对机体有什么用处?”;如果是实验类知识,自问“实验目的是什么?实验原理是什么?用什么材料做这个实验?怎么做这个实验?为什么这样做?可以用其他材料替代吗?为什么会引起实验误差?如何矫正?”等等,形成生命观念、养成科学思维。
  在此基础上还要学会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进而才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实现从“学会”生物学知识到“会学”生物学知识的转化。
  2021届我班有位朱宇轩同学,在高考中考出了98的赋分,就与他平时钻研课本有关。
  2.抓住课堂,学会“探问”
  课堂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主阵地,一个成绩优秀的人,一定是课堂效率高的人。
  课堂上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根据老师设计的任务展开学习,根据老师设计的问题串思考问题,不折不扣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和内容,也就是要跟着老师的思路和步伐。当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老师教授的内容,而是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老师设置的系列清单,自己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观察思考、归纳总结,通过“五动”(动脑想、动眼看、动手写、动嘴说、动耳听),从而主动建构基础知识。
  在课堂学习时,要学会“探问”:本节课的目的是什么?要达到哪些目标?还有哪些目标未达到?老师刚才讲的和前面某些知识有什么异同?我真的懂了吗?会应用了吗?一个星期以后一个月以后我还会记住吗?怎么避免知识的遗忘?等等。
  二是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关键能力,它是即将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学生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主要包括:(1)知识获取能力,如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解码能力、信息整理能力。(2)实践操作能力,如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3)思维认知能力,如归纳概况能力、演绎推理能力、形象和抽象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能力。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3.强化练习,学会“追问”
  生物学基础知识是否落实到位、关键能力是否真正形成,还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检测,其中,通过一定的习题训练是有效的检测手段之一。另外,无论是古代的科举考试还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都是通过信度和效度较高的高考试卷来考查学生对高中生物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整体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
  在课后练习时,要学会“追问”:如果是选择题,追问“本道选择题关键词是什么?命题者想考哪个知识点?哪些是干扰词?命题者怎么干扰的?这些选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这道题和以前做的哪些题是相似的?我怎么改编这道题?”;如果是非选择题,追问“本道非选择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有哪些联系?这道题的答案能拿分吗?曲线图题类怎么分析?表格题类怎么分析?过程图题类怎么分析?实验题类怎么分析?”等等,目的是养成习惯、形成能力,做到做一道题,弄懂一类题,避免陷入题海不能自拔。
  总之,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必须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历年高考试题特点,练习一定数量、一定形式的题型去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基本能力,进而达到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基本学习要求。
  当然,在习题训练过程中,要避免填鸭式的、题海战术式的练习方式,而是要做到精选精练。还要建立错题本,对错误的题目进行归类分析,举一反三,避免“一错再错”,确保“会做、拿分、不失分、拿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