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部门动态 > 教科室

我们应该这样写教学反思

作者:教科室 发布时间:2018-10-16 09:11:54 浏览次数:


       按语:善于反思是成为合格乃至优秀教师的基本条件,是自身专业成长的必备素养。如何结合一堂课、 一个环节、一种方法、一个问题、一条理念等进行具体而微的剖析探究和归纳总结,写出理想的教学反思,是每一位老师应该持之不懈的教学修炼。近期,教科室搜集整理了部分老师优秀的教学反思,以供大家参考。

  高二1部历史组  纪以干
  针对《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导入处理问题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这节课的主题是改革,改革的主题一般是要解决为什么要改革、如何改革、改革目标是什么、改革的成效如何等等。本课讲述内容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历史,00后学生很难有切身的感受。而且我们在搜集网上资源时发现,素材使用雷同较多,缺乏新意。在做本课的教学设计时,我们应力求做到素材新颖,切合时代主题,故导入新课时采用了历史情境法,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去感悟历史。首先,因为音乐易于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选用了由彭丽媛演唱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导入新课。其次,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是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词作者在安徽、四川等地农村体验生活,深切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发自心底的喜悦,体会到了祖国大地日新月异的活力,从而歌曲所表达的主题,也与本课讲授的内容极为吻合。

  高二1部语文组  孟娟娟
  针对现代诗教学中运用“比读”法的问题
  在选择与教学目标相配的教学内容时,选择两首译文不同的诗作为阅读感受上的递升点:借此让学生初步具备一种“比读”思维,在裸读文本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们关注到诗境中的“比较阅读”和翻译差异带来的“语言转换”。借助这种“比读”,打破常规,激发学生大胆答疑,培养学生的定点发散思维。
  但很显然,这个比较点需要教师进行设置,不能泛泛而问,同时还要对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进行点评和点拨。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想要追求课堂节奏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或追问,久而久之,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就会慢慢萎缩。
  在设置这一板块时扣住了两个要点:诗中包含什么,诗可以传达什么?这两个问题充分尊重学生在阅读接受上的差异,目标是将这三个文本作为小小的棱镜,折射出学生对诗歌美感的关注、对诗歌语言的领悟、对诗歌接受美学的内化。
  诗歌教学,不能过于理性化,绝不能冷僻地手持解剖刀,条分缕析地对其进行理性瓜分。瓦雷里说过:“诗歌不是思想,它是将声音神圣化。”所以为了让学生关注诗歌文体的特殊性,这部分会突出“吟咏诵读”——一读音韵美,二读自我体验,三读“字面背后的心灵”。

  高一1部政治组 马宇
  针对如何高效利用好政治课的课前三分钟问题
  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高考大关,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而思想政治课在高一阶段的课时有限,一周仅有两课时,课后分配的作业时间10分钟左右,只能完成几道选择题,分配的背诵时间是和历史学科共用周日晚读20分钟。如何更有效、更高效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发挥无限的作用,是每一位政治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效利用好“课前三分钟”,既是有效补充并延伸了传统课堂,而且肩负着温故而知、拓展学生知识面的作用。我的一般做法是两种:
  1.温故而知新。将上节课的核心知识归纳成问题的形式,让课代表下节课前3分钟写在黑板上,提醒其他同学尽快复习记背,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这个时间的重要性,必须对这几个问题进行整体性或者针对性的检测,并及时反馈。学生自然而然地就养成课前3分钟记背的习惯,这对于解决上、下午第一节课容易犯困,进入状态迟缓的问题也是有效果的。
  2.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政治课与时事联系非常紧密,国计民生、国际风云变幻,学生应该有一定的了解。况且政治习题往往以这些最为新鲜的材料作为载体去考察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果我们政治老师在平时就让学生了解一些重要的时事,剖析一些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热门问题,既提高政治课的吸引力,又提高学生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因为正课时间不够,正好可以借用课前3分钟,放一些时事类的新闻视频或者社会热点素材,在增加学生阅历的同时,启发学生思考,引出后面的正课内容,一举多得!

  高一II部英语组   赵毅
  针对习题课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问题
  前些时候听了某位老师的英语课,这节课仅仅是一节普通的习题课,讲解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但这看似不起眼的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根据以往的经验,习题课常常枯燥,学生易走神,作为新手我所能想到的做法也局限于提问学生、小组讨论、小组加分这些手段,算是把学生的思绪留在课堂中。
  上课后,这位老师仅仅开了个头,接下来的主角却发生了变化——学生居然站起来头头是道地讲了起来,甚至还有学生进行反驳和补充!期间教师仅仅做了提示、补充和强调。我们一直在谈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但这次才算是领教到了一个学生为主导的课堂。同时,教师在讲课中,充分利用了词汇书——人手一本,我却从未想到在课堂中运用。整个一节课下来,我想学生这节课一定收获颇丰,学生课前看一遍,课堂再讲一遍,教师再进一步讲解巩固,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以往在备课的时候,我往往容易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潜意识中总是认为这是我的课,容易忽视学生,现在,每次备课时,总要想办法把一些问题转变成课堂活动,把知识点以问题或任务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调动起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手头的工具,探究解决问题,避免单一方向地传授知识。
  这样的课堂往往更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准备和设计,和学生之间的默契配合也非一朝一夕,课堂时间也不易驾驭,同时也要结合本班的特点进行调整。作为新手的我,暂时难以完全做到这些,相信不断地练习和尝试,课堂活动会越做越好,教学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高二2部化学组  许华兰
  针对化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问题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王云生教授认为这个过程蕴含了教师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法的变革。要求学科教学要给予问题的、合作与探究的构建式学习。
  基于上述教学理念,本节课设计以元素周期律发展史为起点——找规律——证规律——课后探索几个环节。通过多环节来实现学生个体学习能力以及组内合作的精神,从而使化学核心素养落实在课堂的问题解决上。
  本节课以书本知识作任务驱动,结合作画为手段,有效地将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元素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等知识隐含其中。在重点知识中采取组内合作讨论模式放手学生解决;在难点突破上,采取将任务与实验探究相结合,通过小组先设计实验——各组分享实验设计方案——大家讨论可行性方案——各小组动手操作实验的思维模式,在这个层层递进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也充分提高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化学核心素养在课堂上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