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部门动态 > 学生工作处

登高望远承风骨,青春作伴报春晖

作者:杨 涛 发布时间:2025-10-28 15:17:04 浏览次数:
  杨 涛
  省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
  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区先进个人
  校优秀党员
  校优秀班主任
  校优秀教师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天高云淡,秋意正浓,一个充满温情与敬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已悄然临近。“九九”重阳,因其与“长长久久”谐音,自古便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美好寓意。今天,我们站在这里,迎着朝阳,沐浴晨光,我想与大家一起,重新审视这个古老节日,探寻那些与我们青春血脉相连的文化密码与人生启示。
  因此,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登高望远承风骨,青春作伴报春晖》
  说到这里,也许有同学会问:重阳节嘛,不就是吃块重阳糕,或者陪老人登高望远而已。它和我们紧张忙碌的高中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我想说,关系重大。重阳节的内核,远不止于习俗,它更是一种精神的召唤,一种文化的回响。它至少在三重维度上,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息息相关。
  第一重,是“攀登”的维度——它启示我们,要有“登高望远”的格局与视野。
  于古人来说,攀登是王维“遥知兄弟登高处”的踏秋祈福;对我们来讲,攀登则是不断超越自我的生命状态。我们攀登的,可以是知识的山峰,是品德的峻岭,是人生理想的制高点。高中三年,何尝不是一场需要我们全力以赴的攀登?我们会遇到“山重水复”的学业困境,会感到“畏途巉岩不可攀”的压力。但重阳登高的智慧是让我们知道:最重要的不是最终抵达的高度,而是那份“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志向和胸怀。每一次挑灯夜读,每一次攻克难题,都是我们青春征程上坚实的脚印。
  第二重,是“感恩”的维度——它教导我们,要怀“敬老崇孝”的温情与担当。
  或许又有同学会问,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高铁朝发夕至,微信瞬间可达,我们为何还需要这样一个“过时”的节日?
  我想说,正因为时代飞奔,我们才更需要重阳这样的“精神刹车”,来校准我们前行的方向。
  今天的我们,是否常常陷入这样的场景:回到家,与父母的交流被手机屏幕切割得支离破碎;我们熟知偶像的生日,却记不清爷爷奶奶的年龄;我们可以在网络世界侃侃而谈,却吝啬于对家人说一句温暖的问候。重阳节如同一面清澈的镜子,照见我们情感上的“灯下黑”。它提醒我们,“孝”不仅是物质奉养,更是“陪伴”时的耐心专注,这是一种“精神反哺”,是高速发展的时代里,最不能遗失的人性温度。
  第三重,是“践行”的维度——它提醒我们,文化并非束之高阁的古董,而是需要我们躬身践行的生活。
  同学们,孝道,并非要做出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它可能只是你放学回家时一声响亮的招呼,是长辈唠叨时一份耐心的倾听。不要总把爱和感激埋在心里,不要总把陪伴留给“下一次”。今天放学后,就给不在身边的爷爷奶奶打个电话吧;见到父母时,就主动拥抱一下吧,感谢他们的辛苦付出。珍惜每一个当下,珍惜每一份看似平常的相聚。让感恩成为一种本能,让表达爱意成为一种习惯。这不仅是给予亲人的慰藉,更是为我们自己的内心,积蓄最深厚、最温暖的力量。
  同学们,重阳节就像一个文化的坐标。它标记着中华民族血脉中“向上攀登、向下感恩、向内践行”的精神密码。它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青年,既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与志向,也要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细腻与柔情。
  最后,愿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在青春的攀登之路上,心怀感恩,步履不停,最终成长为顶天立地、温润如玉的栋梁之才!
  我的讲话结束了,谢谢大家!